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

更新时间:2018-07-09 浏览次数:445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人类日常生活的所需,都直接和间接地来自自然资源。

    回答下题。

    1. (1) 下列人类生活所需直接来自自然资源的是(    )

      A . 面包、船、石油 B . 阳光、空气、水 C . 住房、车、衣服 D . 粮食、鱼、手机
    2. (2) 小刚以“人与自然”为题,总结的观点正确的是(    )

      ①人类不应该对大自然过度索取       ②人类的活动影响改造着自然

      ③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④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的特征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2. 杭州淳安县农民陈某因逮杀了114只蟾蜍(俗称:癞蛤蟆)被拘留。回答下题。

    1. (1) 陈某行为的结果警示我们要(    )

      A . 尊重自然界中的生命 B . 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 C . 各种生物间相互依存 D . 食物链最高级是人类
    2. (2) 下列同学的做法合乎上述警示要求的是(    )

      ①拒绝吃鱼翅            
      ②南湖放生区放生

      ③看动物世界            
      ④救治受伤的大雁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3.

    观察图片,回答下题。


    1. (1) 学校征集这一纪念日的宣传标语不恰当的是(    )

      A . 如还不珍惜,人类的最后一滴水将与血等价 B . 地球人类共同的家园 C . 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的胜利 D . 人需要有一颗牺牲自己私利的新
    2. (2) 小芳对这一纪念日的理念理解正确的是(    )

      ①她孕育、养育了人类的生命

      ②她赐予了每个人富足的生活

      ③我们要保护和善待地球

      ④让我们倾听地球的哭泣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②③
  • 4. 我国淡水资源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回答下题。

    1. (1) 依据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我国(    )

      A . 是资源大国 B . 是人口最多的国家 C . 水资源短缺 D . 水资源利用率低
    2. (2) 小芳的做法符合环保部发布的《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要求的是(    )

      A . 提高节水意识 B . 随手关好水龙头 C . 用洗菜水浇花 D . 不使用化学洗涤剂
  • 5. 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超过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回答下题。

    1. (1) 你认为造成上述结果的人为因素是(    )

      ①乱砍乱伐   ②过度放牧     ③气候恶化     ④不科学耕种

      A . ①②④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②③④
    2. (2) 为减少土地荒漠化,青少年应担当的责任是(    )

      A . 不乱丢放垃圾 B . 义务植树造林 C . 倡导光盘行动 D . 支持绿色出行
  • 6. 随着社会的进步,公共设施越来越好。回答下题。
    1. (1) 下列属于公共设施的是(    )
      A . 唐山图书馆 B . 唐山站、南湖公园 C . 地震遗址公园 D . 陡河水库、唐丰快速
    2. (2) 关于公共设施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人们交往互动的公共生活空间

      ②归属于某个特定的人或集团

      ③目的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④主要的提供者和管理者是政府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②④
  • 7. 3月25日,是第十个“地球一小时”活动日。回答下题。

    1. (1) “地球一小时”活动关涉的全人类的公共利益的是(    )

      A . 国际安全 B . 国际经济 C . 国际文化 D . 自然环境资源
    2. (2) “请关灯一小时”得到了世界各地170多个国家和领土的响应。这有利于(    )

      A . 世界人民相互了解 B .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C . 实现经济全球化 D . 形成稳定的国际环境
  • 8.

    观察漫画,回答下题。

    1. (1) 从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而言,漫画中“爸爸”的行为说明二者(    )

      A . 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B . 有时会发生矛盾与冲突 C . 前者是后者的简单相加 D . 后者是前者的有力保障
    2. (2) 假如漫画中的“爸爸”继续这样做,可能会受到(    )

      ①道德教化                 ②法律制裁

      ③经济处罚                 ④行政处罚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3. (3) 作为漫画中的“爸爸”正确的做法是(    )

      A . 优先考虑公共利益 B . 放弃全部个人利益 C . 依法保护个人利益 D . 首要实现个人利益
    4. (4) 你劝说漫画中“爸爸”的理由是,税收(    )

      ①支撑国家建设            ②必消除贫富差距

      ③是公民法定义务          ④取之民,用之民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9. 维护公共利益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非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责任。回答下题。

    1. (1) 对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是道义性、公益性的力量  ②维护社会乃至全人类的整体利益

      ③谋求经济公平和社会正义  ④引导、改变着社会舆论和公众行为

      A . ②③④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①②④
    2. (2) 作为中学生,在公共生活中维护公共利益的自觉行为是(    )

      ①排队上车   ②按时起床   ③诚实守信   ④走人行横道

      A . ②③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④
  • 10. 冀华中学的米热古丽,是一位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学生。回答下题。

    1. (1) 对于米热古丽的家乡,你所了解的是(    )

      ①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②维吾尔意为“团结”或“联合”

      ③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④其人民大都围绕着清真寺而居

      A . ①③④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①②③
    2. (2) 下列图片是米热古丽描绘的维吾尔族服饰舞蹈,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3. (3) 父亲要开办一家具有新疆特色的餐厅,米热古丽对餐厅布置的建议,适宜的是(    )

      ①名称用汉、维两种文字书写   ②墙上悬挂几张内有壮锦的装饰品

      ③走廊里张贴日月潭的风景画   ④入口处备好切开的馕供客人品尝

      A . ①④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①②③
    4. (4) 米热古丽说:“在新疆,每逢少数民族群众过节,汉族群众会上门道贺;每逢汉族百姓过节,少数民族群众也送来自制的糕点同乐。”米热古丽的话能让你感受到的是(    )

      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③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二、<b >非选择题</b>
  • 11.

    感悟自然环境。


    1. (1) 填写上表中自然环境所包括的内容。

    2. (2) 谈谈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涉及到了哪两个民族的歌手?你对哪个民族比较了解,请写出相应的内容。

    2. (2) 据材料一,二,请从中总结出至少三个观点。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年后,在北京工作、天津出差、河北生活的“三栖时光”,不再只是浪费在路上。可以基本实现京津冀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0.5-1.5小时交通圈。未来,河北省将实现县县通高速、市市有机场,实施市市通快速铁路。

    材料二: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加快实现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持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材料三:

    1. (1) 材料一涉及到了哪些具体的公共利益?请找出来。

    2. (2) 材料二中的举措有什么重要影响?

    3. (3) 材料三中的行为人应增强哪些意识来提高自己的文明素质?

    4. (4) 请以“我与公共利益”为题,写出你的内心感言。

  •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舒适的人居环境……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1. (1) 材料一中父子的对话,反映的问题是什么?

    2. (2) 相关链接体现了国家为解决问题采取了哪些策略?

    3. (3) 材料二中的“需求”反映出人与自然应是什么样的关系?结合材料一,二,谈谈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对自己的行为应有怎样的反思。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