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更新时间:2020-03-31 浏览次数:369 类型:期末考试
一、 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1. 下列实验室事故处理或做法正确的是( )
    A . 烫伤时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B . 实验做完了没事吃东西 C . 用手拿住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D . 用手摆放正在加热的石棉网
  • 2. 下图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过程①中细胞中出现了染色体 B . 经过过程②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C . 过程①是细胞分裂,过程②是细胞分化 D . A,B,C代表细胞分化形成的不同组织
  • 3. 如图中所示的是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互不相同的几种动物,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A和C是恒温动物 B . C是胎生动物 C . B幼年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D . D的体内有脊柱
  • 4. (2018七上·湖州期中) 如果用下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4

    A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

    B

    C

    植物体

    植物器官

    植物组织

    细胞

    D

    人体系统

    器官

    上皮组织

    肌肉组织

    A . A B . B C . C D . D
  • 5. 下列地形变化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
    A . 流动的岩浆 B . 迷人的溶洞    C . 移动的沙漠沙丘 D . 美丽的水库大坝
  • 6. 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看到的视野,导致这一结果的操作可能是( )

    A . 涂抹不均 B . 盖盖玻片不当 C . 染色不均 D . 放大倍数过大
  • 7. (2019七上·余姚期末) 地球上的生物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有关下图四种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水绵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 . 卷柏用孢子繁殖后代 C . 银杏有果实,属于被子植物 D . 月季有花、果实等器官
  • 8. 下列属于细胞的是(    )
    A . 洋葱表皮 B . 心脏 C . 西红柿 D . 神经元
  • 9. 品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平水日铸”为绍兴的名茶。为保持茶叶的品质,要做到防潮和防氧化,往往在茶叶的包装袋内放入1--2包黑色的还原铁粉作为“双吸剂”,失效后会变成棕黄色物质。这一从黑色物质到棕黄色物质的变化过程属于( )
    A . 化学性质 B . 物理性质 C . 化学变化 D . 物理变化
  • 10. 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橡皮泥捏成泥人后,质量变小了 B . 白糖热化抽丝制成棉花糖后,质量变大了 C . 1kg的棉花和1kg的铁块,铁块的质量大 D . 科学课本从杭州快递到绍兴,质量是一样的
  • 11. 科学实验设计,需要思考的问题程序有:

    ①从实际出发,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②查阅收集资料,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知识和经验;③针对研究的课题,明确实验的目的;④了解现有的仪器设备和可能的实验条件。一般情况下,上述问题程序的合理顺序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②④① C . ②③④① D . ③①②④
  • 12. 地震发生时,我们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有(    )

    ①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②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③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④躲到高层教学楼下面⑤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②④⑤ D . ①②⑤
  • 13. 用天平称出某瓶子最多能装水的质量,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是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把水倒掉再称出空瓶的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方法二是先称出空瓶的质量,再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对这两种方法的看法正确的是( )
    A . 随便用哪种方法都一样 B . 用第二种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 . 用第一种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 . 无法判断
  • 14. 用分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B . 八月桂花飘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 1滴水中约含1×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 . 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 15. 如图所示,容器底部放水,水上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如果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开始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B . 水先沸腾,油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 C . 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部汽化后,油才沸腾 D . 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水先沸腾,最后同时沸腾
二、简答题(本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45分)
  • 16. 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放置正确的是刻度尺,其分度值是,该物体的长度为cm。

  • 17. 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小西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图中第(填字母序号)次测量是没有必要的,石蜡的体积是

  • 18. 小西家新房子装修时,窗台上铺了一种叫“人造石”的材料,小西很好奇,这是一种什么物质呢?为了研究这种石头,他先用他所学过的天平的知识来测量一小块“人造石”的质量。测量过程如图所示。

    1. (1) 小西按图甲所示的方法测“人造石”的质量,请指出操作中的两个错误:①;②
    2. (2) 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盘中所加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人造石”的质量为g。
  • 19. 媒体报道某餐馆的一道名菜含有黄樟素。①小西认为微量黄樟素可能会导致癌症;②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
    1. (1)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以及得出结论。上文①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
    2. (2) 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3. (3) 步骤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
  • 20. 如图是成熟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 (1) 对细胞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①
    2. (2) 水稻苗吸收含硅的无机盐多,而吸收含钙的无机盐少,主要是因为②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3. (3) 储存遗传信息的结构是④
    4. (4) 在切洋葱时会闻到一种辣味,该物质存在于⑤中。
  • 21. 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大组织切片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属于结缔组织的是。(均填字母)
    2. (2) 比较C组织和D组织可以发现:D组织的细胞空隙比较
    3. (3) 图中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作用的是。(均填字母)
    4. (4) 做实验时观察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取材于          
      A . 上皮组织 B . 结缔组织 C . 肌肉组织 D . 神经组织
  • 22. 甲乙两同学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以下动物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如下表所示:甲依据的是进行分类,乙是根据进行分类的。

    表甲:

    类别  动物名称
    1 燕子、野兔
    2 蜜蜂、青蛙、蚯蚓、鱼

    表乙:

    类别  动物名称
    1 燕子、野兔、青蛙、鱼
    2 蜜蜂、蚯蚓
  • 23. 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视野.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要使视野从①变为②,应将装片向移动.
    2. (2) 本实验使用的物镜有10×和40×两种,要使视野从②变为③,应选用的物镜是
    3. (3) 要使视野从③变为④,应调节准焦螺旋.
    4. (4) 在制作临时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

    5. (5) 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 24. 小西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西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西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1. (1) 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分钟。
    2. (2) 从图像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盐水的凝固点为℃。实验验证了小西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了(填“高”或“低”)。
    4. (4) 实验中小西同学发现盐水凝固时间较长,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他一种缩短盐水凝固时间的方法:
    5. (5) 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 25. 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 (1) 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洒水,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
    2. (2) 若加大洒水的量,使坡面形成比较大的水流,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
    3. (3) 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一种类似于泥石流的现象。由此推断,影响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有

      ①山区   ②地表有碎屑物   ③开矿、采石   ④强降水

    4. (4) 若在B处坡面上覆盖植物(草皮或苔藓),再向坡面洒较大的水流,A处水流与没有植被覆盖时相比的变化是
    5. (5) 由此可见,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 26. 小西学习了“生物类群”后,对生物的分类产生了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编制了一张植物分类检索表:

    请回答

    1. (1) a和b处应分别填上
    2. (2) 小西在一次野外活动时,采集到甲、乙、丙3种植物,通过观察标注了它们在检索表中的位置(见上表)。这3种植物中,共同特征比较多的两种植物是
  • 27. 如图表示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物质的密度跟体积的关系,从甲图中可见,120克D物质的体积是,从乙图中可见斜线部分S的面积表示物质的,其值为

三、分析探究题(本题7小题,第28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25分)
  • 28. 有人说“铁比木头重”,这种说法有什么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说才对?
  • 29. (2018七上·台州期中) 在柿子成熟的季节里,果农们在柿子还未完全成熟的时候就进行了采摘,怎样才能使柿子早点成熟呢?小西同学做了下面的实验,并对实验结果做了记录。

    他选了30只大小接近、成熟度相近的同种柿子,分三组,每组10个,分别放在三个相同的纸箱中,往第一个纸箱中另加了2个成熟的苹果;第二个纸箱放在温度稍高的地方;第三个纸箱只放10个柿子,放在与第一个纸箱相同的地方。观察柿子的颜色和软硬来比较是否成熟。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操作方法

    达到成熟所需时间

    第一组

    另加2个成熟苹果

    7天左右

    第二组

    温度稍高

    10天左右

    第三组

    不作处理

    将近22天

    1. (1) 小西同学探究的问题是:
    2. (2) 实验中,第三组的作用是
    3. (3) 请你帮助小西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 30. 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它们的生活是否需要空气呢?小西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进行研究,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提出问题:
    2. (2) 作出假设: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

      实验设计:①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放入等量清水;

      ②如图,取30只孑孓放入甲烧杯中,并用一细密的铁丝网罩住,另取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

      ③将甲、乙两烧杯放在适合孑孓生活的同一环境中;

      ④观察甲、乙两烧杯中孑孓的生活情况;

      ⑤该实验的变量是

    3. (3) 什么实验现象可以证明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
  • 31. 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

    1. (1) 为便于开展实验探究,热源相同时,我们将方案中的“吸收的热量”转换为“加热的时间”,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可知吸收热量的多少。实验室温度计就是应用这种转换思想测量温度的: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温度计中的液体便膨胀或收缩,从温度计中的变化便可知温度的变化。
    2. (2) 下表是小西探究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液体名称

      液体质量m/g

      液体初温t1/℃

      液体末温t2/℃

      加热时间t/min

      液体吸热情况“多”或“少”

      10

      30

      40

      6

      10

      30

      40

      3

      ①分析表中信息,小西采用的是(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

      ③如果甲、乙两种液体都可作为发动机冷却液,从物质吸热能力角度考虑,应选液体作发动机冷却液。

  • 32. 小西见滴在皮肤上的“风油精”马上就“干”了,就想研究液体在什么条件下“干”得快。


    1. (1) 他猜想液体“干”得快,可能与:①液体的质量有关;②液体表面是否通风有关;③液体种类有关;你认为还可能与有关。于是,他按照如图方式,分别独立进行了实验,水滴和酒精质量都相同。
    2. (2) 要验证猜想②,应进行(选填序号)组实验,并获得证据
    3. (3) 如果进行A、B组实验,发现B水滴“干”得快的结果。那么平日人们晾晒湿衣服时,利用这一结果的一项是      (选填序号)。
      A . 将湿衣服晾晒在阳光下 B . 尽量将湿衣服摊开 C .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 33. 小组同学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图乙中的温度计示数为℃。
    2. (2) 小西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丙可知:冰是(晶体/非晶体),理由是 ;0~2min升温比5~10min快,原因是
    3. (3) 小西实验后,小华重新加冰、温水,也做了该实验,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丁所示,丙、丁图象的差异是因为小华在实验中(回答一点即可)。
  • 34. 酿制白酒的装置如图所示。蒸锅实际是—个汽化池,将其封闭后仅与输汽管相通,然后将“气酒”引入冷凝池后再注入储酒罐。罐里的白酒度数很高,—般不宜饮用,需要与适当水勾兑后才能出售。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是指气温在20℃时,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那么,在1标准大气压下,对汽化池加热应保持℃才能出好酒,输汽管弯弯曲曲地经过冷凝池是因为  ,“45度”白酒的密度是

    物质

    比热

    (焦/千克·℃)

    密度

    (千克/米3)

    沸点

    (℃标准大气压)

    4.2×103

    1.0×103

    100

    酒精

    2.4×103

    0.8×103

    78.5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