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期末专项复习实验专题

更新时间:2020-05-08 浏览次数:24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常见实验
  • 1. 实验一: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实验器材:红水温度计、记录表。

    实验方法:

    ①测量室内温度。把温度计放在桌面(或手持于身前)两分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并记录。

    ②测量室外温度。选择室外不同的地点测量气温。记录测得的气温和地点。

    实验可用表格如下:

    测量点

    教室里

    走廊上

    阳光下

    大树旁

    温度℃

    实验可知:室内外的温度、阳光下和遮阴处的温度都有明显的差别,我们将处测得的温度作为当地的气温。

  • 2. 实验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实验器材:烧杯、玻棒、水、食盐、沙、面粉。

    实验过程:

    ①将食盐、沙、面粉分别倒入装有清水的烧杯中,分别搅拌后静置观察;

    实验可用表格如下:

    物质

    在水中的状态

    是否溶解

    食盐

    面粉

    ②实验可知:有些物质容易溶于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于水中;食盐在水里溶解,形成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子或面粉)在水里溶解,我们把它叫做沙(或面粉)和水的混合物。

  • 3. 实验三:过滤食盐、沙、面粉和水的混合物。

    实验器材:烧杯、玻棒、铁架台、漏斗、滤纸,盐、沙、面粉和水的混合物。

    实验过程:

    ⑴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

    ⑵将漏斗放置于铁架台上,漏斗下放一个烧杯(意:漏斗颈的底端要紧贴烧杯的内壁)

    ⑶把玻璃棒底端靠在三层滤纸的位置,用作牵引,将液体顺着玻璃棒慢慢流入库漏斗内(注意漏斗里液体的液面始终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⑷观察并比较:食盐、沙、面粉是否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实验结果: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溶于水中,有些物质像沙和面粉溶于水中,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 4. 实验四: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水、高锰酸钾、玻璃棒、小勺。

    实验操作: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玻棒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接着继续用玻璃棒搅拌液体,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

    实验现象:

    1. (1) 刚放入水中:
    2. (2) 轻轻搅拌之后:
    3. (3) 充分搅拌之后:
    4. (4) 实验可知: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是从可见到的过程;水从无色到的过程;紫色由浓变的过程。
  • 5. 实验五: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同样大的烧杯2个、方糖、玻棒、水(冷、热)等

    我们的猜测:溶解的快慢可能与有关。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可用实验表格如下。

    我们的推测

    不改变的条件

    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现象

    (   )可以加快溶解吗?

          

    实验结果:(   )可以加快溶解。

  • 6. 实验六: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实验器材:100mL烧杯一只、食盐、药品匙、搅拌棒、尺子、测力计、水

    实验步骤:

    ①可用平勺定量法:用小勺盛一勺盐,用尺子或玻璃棒刮去多余的盐,称量一平勺的盐质量,加多少勺盐就知道加了多少克了。

    ②要每一勺盐完全溶解后再加下一勺,直到搅拌总有盐颗粒沉淀就不再加了;记下勺数。(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我们可以先预测实验的可溶解量,加入少于该溶解量的食盐,在一点一点地加入食盐,直至不再溶解;如10毫升水中大约可以溶解36克食盐,可先加入30克食盐,完全溶解后,再2克2克地加入食盐)

    实验结果:我们小组100毫升水溶解了克食盐。

  • 7. 实验七:蒸发食盐水

    实验器材:酒精灯、烧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浓食盐水

    实验步骤:

    ⑴揭开灯帽平方,用火柴向内划点燃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⑵酒精灯的火焰分三部分,要用给物体加热;

    ⑶将一定量的食盐水倒入蒸发皿,放置到石棉网上,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不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等熄灭酒精灯,用余热蒸干。

    ⑷熄火时要用灯帽盖灭,然后再盖一次;不能用嘴吹灭。

    注意:酒精是一种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盖灭。

  • 8. 实验八:观察比较声音的强弱、高低变化

    实验器材:钢尺、橡皮筋

    实验探究:观察比较声音的强弱、高低变化

    实验过程

    描述听到的声音强弱变化

    尺子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

    轻轻拨动钢尺

    振动幅度发出的声音

    用力拨动钢尺

    振动幅度发出的声音

    我们的发现:声音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

    实验过程

    描述听到的声音强弱变化

    拨动橡皮筋

    拨动绷紧橡皮筋

    振动幅度发出的声音

    拨动放松橡皮筋

    振动幅度发出的声音

    我们的发现: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振动越快,声音就;振动越慢,声音就

  • 9. 实验九:观察、感知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实验准备:镜子、米饭

    实验探究:可用表格如下

    原有状态

    短时间咀嚼

    长时间咀嚼

    食物在口腔里形状

     

    我的感觉

    观察感知后我们知道了:牙齿能把食物,唾液能够食物,舌头能感知食物的

二、实验练习
  • 10. 下图是小明所画的一天中气温变化折线图,请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清晨到傍晚温差大约是(    )。

      A . 3℃ B . 5℃ C . 13℃
    2. (2) 我们在测量气温时应该在(    )测量。
      A . 教室里 B . 操场大树下 C . 阳光下
    3. (3) 我们在测量一天的气温时,应该(    )。
      A . 在同一地方测,原地读数 B . 在同一地方测,回教室读数 C . 在不同的地方测,原地读数
    4. (4) 根据我们对天气的观察经验,这一天的天气很可能是(    )。
      A . 下雨 B . C . 下雪
  • 11. 你做过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的实验吗?请你根据做实验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取出少量高锰酸钾,我看到高锰酸钾的颗粒是色的,有一点点光泽,它(填“能”或“不能”)溶解在水中。
    2. (2) 如果让溶解在水中的高锰酸钾和水分离开来,我们可以(    )。
      A . 使用实验装置A B . 使用实验装置B
    3. (3) 请你写出图中数字所指的实验器材的名称。

         

      ①是,②是,③是,④是,⑤是

    4. (4) 实验时我们用酒精灯的(    )进行加热。
      A . 外焰 B . 内焰 C . 焰心
  • 12. 课堂上我们研究过“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如果我们自己研究“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小苏打”,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 (1) 实验时用(    )取水最合适。
      A . 烧杯 B . 量筒 C . 塑料杯
    2. (2) 实验时怎样加小苏打?比较合适的方法是(    )。
      A . 1克1克地加 B . 先预测能溶解多少,再一下子加下去 C . 先进行预测,接着加少于预测的量,再根据溶解情况适量加
    3. (3) 100毫升25℃的水中大约能溶解(    )小苏打。
      A . 10克 B . 36克 C . 50克
  • 13. 探索实验。
    1. (1) 实验中,我们发现,用力拨动尺子发出的声音比轻轻拨动尺子发出的声音(填“强”或“弱”),因为用力拨动尺子比轻轻拨动尺子的振动幅度

    2. (2) 尺子伸出桌面的那部分长度越长,振动越(填“快”或“慢”),音高越(填“高”或“低)。
    3. (3) 尺子发出的声音是由尺子的产生的,它是通过传播到我们的耳朵的。
  • 14. 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和下面所示的实验。

    气体成分

    环境中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蒸气

    0. 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收集三瓶气体,分别是新鲜空气、呼吸一次的空气、呼吸多次的空气,将三根点燃的火柴分别放入瓶中(如下图所示)。

               

    1. (1) 燃烧时间最长的是( )中的火柴,燃烧时间最短的是( )中的火柴。

         A.①号瓶        B.②号瓶       C.③号瓶

    2. (2) 这个实验证明了我们在呼吸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进行着交换,使进入血液,同时排出气体。
    3. (3) 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