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历社八上3.1《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同步试卷

更新时间:2020-01-03 浏览次数:11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19八上·台州开学考)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该诗赞颂了秦王哪项功绩(    )
    A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 . 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C . 修筑万里长城 D . 书同文,车同轨
  • 2. (2018九上·东阳月考) 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秦王扫六台,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

    A . A B . B C . C D . D
  • 3. 我国自古就有“三皇五帝”的传说,后来“皇帝”成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它的出现与谁有直接关系(      )

    A . 秦始皇嬴政 B . 汉武帝刘彻    C . 唐太宗李世民 D . 元世祖忽必烈
  • 4. (2016八上·滨江期中) “秦朝以前,官吏和私人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朝,只有天子的印才能叫玺,而且用玉制作,群臣不敢再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 . 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B . 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C . 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 . 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 5. (2018九上·东阳月考) 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国家管理人员由中央任命的官吏取代了世袭的诸侯。这一制度是(   )
    A . 三省六部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科举制
  • 6. 秦朝“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于是( )
    A . 建立中央集权制 B . 推行郡县制 C . 确立丞相制 D . 书同文,车同轨
  • 7. (2018八上·杭州期中) 中国银行行徽(左图)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右图)。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A . 秦朝 B . 汉朝 C . 宋朝 D . 清朝
  • 8. 秦始皇下令统一全国的货币,它的标准样式是(      )
    A . 圆形方孔铜钱 B . 刀币 C . 五铢钱 D . 铲币
  • 9. 很多历史信息来源于我们对图表的研究与解读,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A . 秦统一货币 B . 秦统一车轨距离 C . 秦统一文字 D . 秦统一度量衡
  • 10. (2018八上·杭州期中) 在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成为维系中华文明重要纽带的是(    )
    A . 大修驰道 B . 统一文字 C . “焚书坑儒” D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11. (2018八上·台州期中) 如果一位游客要去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都城去参观,请你告诉他应该去的城市是(   )
    A . 西安 B . 南京 C . 咸阳 D . 洛阳
  • 12. (2018八上·台州期中) 2002年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1号井发现了36000多枚秦简。这些秦简上的文字最可能是(   )
    A . 甲骨文 B . 金文 C . 小篆 D . 隶书
  • 13. (2018八上·岱山期中) 《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 . 统一度量衡、货币 B . 统一文字 C . 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 .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 14. (2018八上·湖州期末)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秦的迫害有效地阻止了周代所特有的百家争鸣局面,中国思想的黄金时代结束了。”他所说的“迫害”是指(    )
    A . 焚书坑儒 B . 严刑峻法 C . 罢黜百家 D . 穷奢极欲
  • 15. (2017八上·温州月考) 余秋雨《中国文脉》:“秦始皇有意做了两件对得起文化的事,却无意做了两件对不起文化的事,而且都是真正的大事。”“对不起文化的事”是指(    )
    A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 创立官学,推行儒学教育 C . 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D . 学在民间,允许私人办学
  • 16.

    下图为秦《泰山刻石》(局部),它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所刻,相传为秦丞相李斯手书。此碑可以佐证秦始皇(    )


    A . 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B . 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推行全国 C . 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 D . 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 17. (2017·杭州模拟) 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政法”中有一项重要举措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行省制
  • 18. (2016八上·滨江期中) 下图是秦朝的铜权,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文。说法正确的是(    )

    ①铜权上刻的文字是小篆

    ②铜权可作为秦朝统一度量衡的物证

    ③铜权表明秦朝商品经济繁荣

    ④铜权印证了秦朝刑法严酷、徭役繁重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9. “焚书坑儒”中,允许民间收藏的书籍有(      )

    ①医药    ②占卜    ③种植    ④儒家经典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20. (2019八上·台州开学考)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等

    材料二: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三: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远追唐宋承元制……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2. (2) 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
    3. (3) 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
  • 21. (2017八上·台州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莲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对书籍和读书人的迫害时时都在发生,从未中止。类似秦时这样的举动在中国历史上既非第一次,更远远算不上最大的一次。更早在秦始皇之前一个半世纪即已发生:在商君教引下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如果我们重新查账的话,秦始皇这一举措的直接后果真算不得十分严重。

    1. (1) 两则材料所说的是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2. (2) 当时统治者他采纳谁的建议实行这一措施?他“烧残”书籍的目的何在?
    3. (3) 这次事件中在民间得以保留的书籍有哪些?
    4. (4) 材料一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指的是什么局面?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分疆而赋税平。平水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

    材料三:“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

    1. (1) 评价材料一中商君做法所产生的影响。
    2. (2) 材料二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有什么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