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片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19-12-23 浏览次数:387 类型:月考试卷
一、<b>选择题(共30小题,1—6题,每小题1分,7—30题,每小题2分,共54分)</b>
  • 1. “一个极端残暴腐败透顶的帝国(奥匈帝国)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就凭借武力奴役另一个弱小但倔强的民族,并驱使其成员参加一场由于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这表明了这场“大屠杀”是(    )
    A . 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B . 地区性经济利益冲突 C . 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D . 种族间矛盾激化的结果
  • 2. 从1900年到1913年,两大军事集团军费从约11亿美元增至近20亿美元,各成员国兵力也迅速扩充,德国陆军达到了87万人,俄国陆军达到了130万人。由此可见,当时的欧洲(    )
    A . 各国发展不平衡 B . 扩军备战愈演愈烈 C . 法西斯主义盛行 D . 德俄两国矛盾最尖锐
  • 3.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场战役结束已经百年,被炸过的地表仍旧凹凸不平。据统计,双方总共投射了至少2000万发炮弹,损失近百万人,因此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之称。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
    A . 日德兰海战 B . 索姆河战役 C . 凡尔登战役 D . 马恩河战役
  • 4. 辛亥革命爆发时,孙中山远在海外,事先并未料到起义发生,更不曾参与其事,但我们依然说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孙中山先生——因为火种早已被孙中山种下。属于“火种”的是(    )
    A . 提出三民主义 B . 建立中华民国 C . 颁布临时约法 D . 就任临时大总统
  • 5. 1912年12月,南京临时政府工商部颁布《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规定工艺品的发明者有权申请专利;后又颁布了《公司条例》《农商部奖章规则》等。南京临时政府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 . 促进文化生活的变迁 B . 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C . 推动社会习俗的变化 D . 推进新式教育的发展
  • 6. “今日之事,为五千年历史所未有。我国所希望的是建设共和政府,消灭满清专制恶毒。”“五千年历史所未有”指的是(    )
    A . 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B . 辛亥革命颁布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 C . 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D .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7. (2017九上·台州期中)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 .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 . 义和团运动时期 C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 . 辛亥革命时期
  • 8. 1912年9月,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辛亥之前国民意识模糊,老百姓对外声称自己是大清子民,辛亥革命后国民意识里有了‘中国人’的概念。”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
    A . 实现了民族独立 B . 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 C . 结束了封建制度 D . 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 9. 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A . 反封建不彻底 B . 没有唤醒民众 C . 没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D . 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 10. 与下列新闻有关的条约是(    )

    A . 《凡尔赛条约》 B . 巴黎和会 C . 华盛顿会议 D . 《九国公约》
  • 11. 漫画是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一种比较生动形象呈现方式。如图所示的漫画名为《争吵与签约》,是巴黎和会期间各国博弈的一个具体反映。下列说法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

    A . 这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隐患 B . 法国独自主导整个会议的过程与签约 C . 美国通过巴黎和会确立了其霸主地位 D . 导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 12. “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是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条件。因为获得土地是贫苦农民最强烈的渴望。而没有土地革命,不满足贫苦农民的要求,红军队伍难以扩大,军事斗争难以坚持,根据地也难以巩固和发展”。材料陈述了(    )
    A . 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B . 打土豪分田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C . 全民族的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D . 各解放区连成一片,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望
  • 13. 毛泽东主席曾在1958年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不是我们自己要走两万五千里,你没事了,想散步,想散那么长?那都是蒋委员长逼着我们走嘛,所以一路扭秧歌就扭到了陕北。”毛主席这番话所指的是(    )
    A .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 红军长征 C . 敌后战场的抗日斗争 D . 挺进大别山
  • 14. 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说:“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毛泽东认为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的决定因素是(    )
    A . 工农群众作为基础 B . 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 C . 形成中的统一战线 D .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 15.

    下面的一组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 . 民主共和道路的探索 B . 抗日救亡道路的探索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D .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16. (2017九上·鄞州月考) 下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A . 南昌起义的发动 B . 红色政权的建立 C . 抗日战争的爆发 D . 红军长征的胜利
  • 17. 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国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随后孙中山(    )
    A . 放弃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B . 改变了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C . 与共产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D . 选择走俄国革命的道路
  • 18. 毛泽东告诉他的战士们:“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共(    )
    A . 团结一切力量革命的必要性 B .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 C .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D . 立足于城市发动工人的必要性
  • 19. 下列这些作品出现的历史意义是(    )

    A . 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B . 起到了救亡启蒙作用 C . 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 D . 宣传了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 20. 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要求收回一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结果《凡尔赛和约》却将这些特权转让给了日本。这深刻表明(    )

    ①一战后中国仍然属于被宰割的地位        ②德国、日本在巴黎和会上居于主导地位

    ③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列强分赃的会议      ④弱国无主权、弱国无外交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1. 德皇威廉二世对战争的胜利信心百倍,他对即将开往前线的士兵宣布:“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一战中德国在西线速胜的信心被打破的战役是(    )
    A . 马恩河战役 B . 凡尔登战役 C . 索姆河战役 D . 日德兰海战
  • 22. 下图是一战时期使用的新式武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 . 科技加剧了战争的灾难性 C . 科技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D . 科技导致了环境的污染
  • 23. (2017九上·慈溪期中) 某班同学为一些地方设计“历史名片”宣传语,下列适用于南昌的是(    )
    A . 辛亥首义,共和号角 B . 五四中心,风云新途 C . 八一枪响,军旗升起 D . 革命摇篮,红军故乡
  • 24. “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30号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这次“大会”的历史意义是(    )
    A . 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 开始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C .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25. 从图片或文字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观察下列材料,提取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B .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C .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D . 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 26. “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材料中的“他们”包括(    )
    A . 洪秀全 B . 李鸿章 C . 孙中山 D . 陈独秀
  • 27. 漫画评论家黄茅曾说:“热情的青年漫画家投身到革命军的队伍,随军由粤出发直入湘鄂诸省,参加实际的战斗生活,直接发挥绘画配合作战的效能。”上述情景出现于(    )
    A . 北伐战争时期 B . 抗日战争时期 C . 解放战争时期 D . 辛亥革命时期
  • 28. 德国某位学者评价毛泽东时说:“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一条路”的初步探索是(    )
    A . 南昌起义 B . “八七会议”的召开 C . 红军长征 D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29. 九年级某班学生编制黑板报《红旗飘扬》。其中有一历史事件与其意义不符,请你找出来(    )
    A . 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B . 秋收起义——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基础 C . 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 . 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 30. 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下图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行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邮票。以下关于长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红军长征经历了四渡赤水河、过雪山草地等艰难险阻

    ②红军三大主力在吴起镇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③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④长征的胜利,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成功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③
二、<b>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46分)</b>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漫画《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国家

    工业产量位次

    2

    3

    4

    1

    殖民地面积(平方千米)

    3350万

    1060万

    1740万

    290万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1. (1) 写出漫画中的“?”所反映的事件。根据漫画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
    2. (2) 请你根据材料二,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3. (3) 材料三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
  • 32. 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标语字把民国的“国”改写为“囻”。

    ——宋军《申报的兴衰》

    材料二:(民国初年)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

    ——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材料三: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丧、军阀割据……当时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改革新国家,还需要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 (1) 《申报》庆祝的1912年元旦的重大政治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政治发展趋势?
    2. (2) 材料二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哪一重要成果?
    3. (3) 运用史实说明近代化过程中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
  •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五四爱国运动遍及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在运动中,各地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界、妇女界等群众,共同组成各界联合会。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由于各界群众的联合行动,这场运动获得了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五四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概述五四运动在我国历史上具有的里程碑意义。
  • 34.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国民党“一大”会场

    材料二:北伐进军中,黄埔军校的师生从广州誓师出发,不到一年就饮马长江,连克长沙、武汉、南昌、南京、上海而雄踞中国东南各省,击溃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数十万大军,扬威天下,使黄埔军校的声威达到新的高峰。

    材料三:“北伐战争是在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 (1) 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有何联系?联系当时国际国内的局势,分析国共两党实行合作的原因。
    2. (2) 黄埔军校是一所什么性质的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3. (3) 请根据材料三,概括北伐战争能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 3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材料二: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浏阳县主持会议,讨论秋收起义失败后工农革命军的行动方向问题,经过一夜的讨论,毛泽东终于说服了大家,决定直面敌强我弱的现实,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求落脚点,以保存实力,再图发展。

    ——李捷《毛泽东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历史任务的实现》

    材料三: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材料一宣传的是什么思想?最先在我国系统的介绍该思想的人是谁?
    2. (2) 据材料二分析,工农革命军转向农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决策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分析指出材料三中“失败”的原因。我们党从“失败”到“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什么?这个“转折点”具有怎样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