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19-12-10 浏览次数:221 类型:期中考试
一、<b>选择题</b>
  • 1. 鸦片战争期间,在吴淞与英军誓死拼杀,为国捐躯的清军将领是(    )
    A . 林则徐 B . 关天培 C . 琦善 D . 陈化成
  • 2. 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之一是清政府(    )
    A . 割让香港岛 B . 赔款白银2亿两 C . 割台湾岛 D . 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 3. 通过“它”,英国最早向清政府获取了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它”是(    )
    A . 《南京条约》 B . 《黄埔条约》 C . 《虎门条约》 D . 《望厦条约》
  • 4. 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以下英国攫取的侵略权益,哪一项不是出自这次侵略战争(    )
    A .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B . 增开津为商埠 C . 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D . 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 5. “连续两个整天,浓烟形成的黑云一直漂浮在昔日繁华富丽之乡的上空。这两天里,营地和圆明园之间,日光被天空的浓烟所笼罩,仿佛一场持久的日食一般。”该材料描述的应是(    )
    A . 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关 B . 可能出自日本军人的日记 C . 发生在1901年的北京 D . 是对文明的一次严重破坏
  • 6. 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全盛时期是在(    )
    A . 金田起义 B . 定都天京 C . 进行北伐和西征 D . 浦口、三河大捷
  • 7.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指太平天国(    )
    A . 没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B . 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C . 不能充分依靠人民群众 D . 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 8.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起始于(    )
    A . 新文化运动 B . 太平天国 C . 洋务运动 D . 戊戌变法
  • 9. (2016八上·射阳期中) 1881年9月,两江总督左宗棠上书清廷:“请开办江苏利国煤铁”。次年成立“徐州利国驿煤铁矿务总局”。此举与洋务派的哪一重大活动直接相关(  )

    A . 为“自强”,创办军事工业 B . 欲“求富”,兴办民用企业 C . 学习西方,兴办新式学堂 D . 加强海防,创办近代海军
  • 10.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到洋务运动(    )
    A .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救亡探索 B . 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C .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D . 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 11. (2016·台山模拟) 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    )

    A . 拒和 B . 迁都 C . 变法 D . 革命
  • 12. 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到以下素材。主题:维新变法;地点:北京;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纲领:《定国是诏》。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农历(    )
    A . 甲午年 B . 辛丑年 C . 戊戌年 D . 辛亥年
  • 13. 杨湛生活在戊戌变法时期,下列可能是他所为的是(    )

    ①向光绪帝上书言事

    ②开办新式学堂

    ③参加中国同盟会

    ④兴办工矿企业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4. 一首描绘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诗中写道“君不见:黄海波涛怒气冲,老将新疆护国门,菜市横刀血溅飞……”(注:“菜市”即北京菜市口刑场)该诗中提到的人物有(    )

    ①林则徐    ②左宗棠    ③邓世昌    ④谭嗣同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5. 《清议报》(1898年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五四运动
  • 16. (2018八上·宁河月考)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社会功能。如果要拍摄关于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剧,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A . 火烧圆明园 B . 黄海大战 C . 旅顺大屠杀 D . 天津保卫战
  • 17.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②轻视阶段……④赞赏阶段……⑥敌对时期(1949~)在”②轻视阶段”,美国直接参与了哪一次侵华战争?(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8.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最多的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9. 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是(    )
    A . 章炳麟 B . 邹容 C . 陈天华 D . 陆皓东
  • 20. 以下刊物著作没有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是(    )
    A . B . C . D .
二、<b>判断题</b>
  • 21. 以下是某班同学排演的历史剧《张三传》中的情节,结合所给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材料:张三(1817~1864年),广东梅县人,靠祖辈留下的五亩薄地为生。多次参加科举,奈何屡试不中,当过县官的幕僚,看不惯官府黑暗,愤而辞退,后战祸起,23岁的张三为保国跑到广州去当兵。可惜空有报国之志,难有用武之地。后来战争又起,听到敌人在京师杀人放火及本省又被割了一块地后,悻悻(怨恨不高兴的样子)回家。当天国兴起时,怒而加入太平军,最终力战而死。死后家人请当地士绅写一块墓碑,但当地士绅认为其曾是“贼”而拒绝。但很久以后,人们还常提起他。

    1. (1) 张三去广州当兵,是为了抵御英军的入侵。
    2. (2) 张三后来又参加了甲午中日战争。
    3. (3) 在京师杀人放火的敌人是指八国联军。
    4. (4) 本省被割占一块土地出自《天津条约》中的一项条款。
    5. (5) 当地士绅认为张三曾是“贼”,主要是因为他参加了太平天国运动。
    6. (6)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张三是一个刚正不阿、勇于抗争、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正义之士。
三、<b>材料分析题</b>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文献中的历史】“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

      ——日本的改革派政治家吉田松阴(1855年)

      “责难朝鲜”发生于哪一年?“责难朝鲜”之后日本更大的企图是什么?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日本的侵略野心。

    2. (2) 【诗歌中的历史】致远披火愿同死,直撞敌舰敌惊慌。官兵俱随邓世昌,沉入碧海英气扬;为存实力李鸿章,令舰躲入威海港。孰知国土沦陷后,反作倭贼手中羊。

      守将溃逃丢旅顺,两万居民尽屠亡。清廷几度调兵将,指挥不力不能挡。

      ——岳明阔《吊甲午战争》

      举出诗歌中提到的一位民族英雄及与其有关的战役。

    3. (3) 材料中提到的导致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4. (4) 【图表中的历史】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舰队力量对比表

      战舰

      吨位

      火炮

      鱼雷发射管

      平均航速

      日军

      12

      40840吨

      268门

      36具

      16.4节

      清军

      12

      34466吨

      195门

      27具

      15.1节

      阅读《黄海海战中日双方舰队力量对比表》,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5. (5) 图1和图2分别是哪个条约开辟的通商口岸?与图1对比,图2中列强侵华有何变化?
    6. (6) 【漫画中的历史】

      上述三幅时政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事件?请用简洁的语言阐释它们之间的联系。

  • 23. 孙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请根据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以《伟人孙中山》为题,撰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文中至少包含图示所反映的六个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或结果,对孙中山的评价,以及从他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表述成文,20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