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回龙镇回龙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

更新时间:2019-12-05 浏览次数:232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17九上·高台期中) 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市场上有“高钙牛奶”、“加氟牙膏”、“葡萄糖酸锌”等商品,这里的“钙、氟、锌”应理解为(    )

    A . 原子 B . 元素 C . 分子 D . 单质
  • 2. 下列实验设计与实验目的不一致的是( )
    A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 氧气的检验 C . 木炭还原氧化铜 D . 检验氢气纯度
  • 3. 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酯类.丁酸乙酯(C6H12O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丁酸乙酯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 B . 丁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6% C . 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3:8 D . 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6:2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离子化合物的水是硬水 B .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蓝色的火焰 C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结构不同 D . 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 5. (2019九上·云县期末) Na2FeO4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 +2    B . +3    C . +4    D . +6
  • 6. 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16

    X

    5

    24

    A .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 .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 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2:5 D . X值为28
二、填空题
  • 7. 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
    1. (1) 两个铝离子
    2. (2)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3. (3) 3个磷原子
    4. (4) 2个碳酸根离子
  • 8. 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请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 (1)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原因是
    2. (2) “低碳生活”中的“低碳”是指减少的排放。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填字母)。

      A 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 为防止环境污染,生活垃圾就地焚烧

      C 优化建筑设计,减少空调使用

      D 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出行

  • 9. 利用化学知识,可以解释与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请你完成下列空白:
    1. (1) 水与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不同。
    2. (2) 用活性炭净水器可净化饮用水是利用活性炭的作用。
    3. (3) 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将天然水变成纯水的方法是。日常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
    4. (4) 下列生活中的做法 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 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B 未喝完的矿泉水随手倒掉

      C 用不间断的流水冲洗碗筷

      D 洗手使用洗手液时暂时关闭水龙头

  • 10. 已知A、E、F是单质,B、C、D是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其中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B和C,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 (1) 则A、F的化学式为A:,F:
    2. (2) 请你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A+E→B   D→B+C

三、计算题
  • 11. 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 (1) 石油是一种粘稠状液体,主要含有两种元素
    2. (2) 页岩气(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发现邻居天然气泄漏,(填“可以”或“不可以”)按门铃通知户主。
    4. (4) 氢气是最环保的能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是。100kg的氢气燃烧最多可以生成的水是kg(写出计算式及计算结果)。
  • 12. (2019九上·宁城期末)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粗略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称取研细的2.50g石灰石样品,分4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测得反应前后的有关质量如表:

    1. (1)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 (2) 计算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3. (3) 若在上述实验过程中石灰石样品和所加酸液均无抛洒,根据图中装置判断,该实验结果可能(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反应前,整套装置+样品的质量/g

      共加入:稀盐

      酸的质量/g

      反应后,整套装置+锥

      形瓶中剩余物的质量/g

      104.60

      20.00

      123.72

四、科学探究题
  • 13. (2019九上·宁城期末) 实验探究:小林同学在体育课上腿部擦伤,医务室的大夫在她伤口上涂了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小林看到伤口处产生了小气泡,很好奇。为什么瓶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涂到伤口上,分解就加快了呢?

    1. (1) I.小林准备用如图2所示装置测定过氧化氢分解的快慢,实验前在注射器中吸入过氧化氢溶液,量筒内装满水。实验开始时,向试管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记录2分钟收集的气体体积。

      请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 (2) 若要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氧气,可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3. (3) Ⅱ.小林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①.过氧化氢是人体代谢废物之一,它能够对机体造成损害,人体存在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②.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快慢有影响,人体正常体温是37℃。

      (提出猜想)

      猜想1: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体温比瓶中的温度高。

      猜想2: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伤口中有过氧化氢酶。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两次进行实验,均注入5mL过氧化氢溶液

      第一次在常温下进行

      第二次将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

      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均为5mL

      猜想不成立

      分两次进行实验

      第一次将装有一小粒过氧化氢酶的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注入5mL过氧化氢溶液

      第二次

      第一次,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6mL

      第二次,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mL

      猜想成立

    4. (4) (实验反思)

      小林反思了实验过程,认为人体中过氧化氢酶是在体温条件下发挥作用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又补充进行了几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加入过氧化氢酶

      不加过氧化氢酶

      反应温度/℃

      25

      37

      42

      25

      37

      42

      收集到气体体积/mL

      39

      56

      60

      5

      5

      5

      通过这些数据,你能得出的新结论是

      要证明某物质是催化剂,还需要证明的是

五、实验题
  • 14.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试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图中仪器a、b的名称分别是
    2. (2) 实验室制取CO2 , 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填字母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室检验CO2常用方法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 (3) 已知甲烷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则实验室收集少量甲烷装置是(填字母编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