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模拟试...

更新时间:2019-12-06 浏览次数:4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请你选择(下列选项中仅有一项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
  • 1.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完美的地方,进入中学后,我们要努力改变那些不完美的地方,重塑自我,就要(   )

    ①学会坚持与坚强              ②一心学习,莫管他事

    ③学会自主,敢于表达自我      ④塑造一个完美的我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2. 下列关于梦想理解错误的是(   )
    A . 把梦想变成现实,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 B . 我们要努力追梦,拉近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C . 人生有梦,我们要每天编制自己的梦想 D . 努力才能实现梦想
  • 3. 进入初中,随着朋友圈和交往范围的变化,朋友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要(   )
    A . 广泛交友,朋友圈越大越好,朋友越多越好 B . 利益权衡,对自己帮助多的多交往,对自己没帮助的不交往 C . 敞开心扉,积极交往,把交友作为主要任务 D . 交真诚友善的朋友,享受交往的快乐
  • 4. 文静看到学习成绩优秀的子涵上课从来不记笔记,自己就开始模仿,结果一段时间下来,学习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不少,这说明(   )
    A . 我们上每一门课都必须记好笔记 B . 文静学习没有天赋,学不到别人的方法 C .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主要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D . 我们的学习方式要和别人不一样
  • 5. 下列选项中有关学习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
    A . 学习要善于从周围的一切事物中获取经验和感受 B . 仅仅指学习课本中的理论知识 C . 包括看、听、尝、触、做等多种行为 D . 表现为接受和掌握,发现、探究、感悟和体验
  • 6. 下列同学的行为有助于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的是(   )
    A . 小明认为老师就是权威,我们只需要服从 B . 小华认为老师讲的内容过多,没必要认真听讲 C . 小亮在课后经常和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新的学习成果 D . 小樱经常和老师交流自己与同学在交往中的烦心事
  • 7. 有的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而有的人却说:“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这说明(   )

    ①学习有苦也有乐                   ②以前学习是很苦的,现在学习是快乐的

    ③学习就像生活,可以痛并快乐着     ④前者说法是正确的,后者的说法是错误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③
  • 8.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下列关于“家规”不正确的是(   )
    A . 对于传统家规,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 . 百善孝为先,发扬“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C . 和睦友善,勤俭节约 D .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老祖宗留下来的所有家规都是正确的,需要我们代代相传
  • 9. 大明是个独生子,结婚后添了一个可爱的宝宝,为了照顾孩子方便,大明夫妇就跟父母住在一起,一家人的生活其乐融融。这个家庭结构类型属于(     )
    A . 核心家庭 B . 主干家庭 C . 单亲家庭 D . 临时家庭
  • 10.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环境异常险恶的条件下,依然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必胜的信念,取得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对此,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精神养护依赖于物质条件,物质条件缺乏,精神就难以养护 B . 精神养护固然重要,但与物质支持相比就会显得微不足道 C . 物质条件匮乏,依然可以葆有向上的精神 D . 精神与物质是两码事,彼此毫无联系
  • 11. 司马迁的《史记》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结合所学知识,其中蕴含的道理有(     )

    ①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              ②平凡的生命没有多大意义

    ③每个人生命的意义不同                  ④地位高的人生命更有意义

    A . ①③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2. 网上买个东西,钱汇出了卖家却玩起了失踪;陌生人加个人微信,支付宝里的资金却不翼而飞;网上拜师炒股,“师傅”拿到资金后玩消失……这启示我们(     )
    A . 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 B . 网络交往具有虚拟的特点 C . 网络为人们学习、沟通、娱乐、工作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D . 网络交往,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 13. 面对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态度又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下列对待挫折的态度正确的有(     )

    ①正视现实和挫折,不回避,端正心态    ②认真分析和解剖挫折产生的原因

    ③置之不理,顺其自然                  ④积极寻找战胜挫折的方法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 14. 每个人都是不同家庭生命的延续,我们是(     )

    ①自己家庭中的一员                ②人类生命的接续

    ③是独特的个体,与他人无关        ④自己生命的担当者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15. 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23岁时双目失明,25岁时全身瘫痪,英年早逝。他生前这样说过:“对我来说,活着的每一天都意味着要和巨大的痛苦作斗争,但你们看到的是我脸上的微笑。”这说明(     )
    A . 接纳自己只需要接纳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B . 他十分脆弱,感到人生苦短 C . 他能勇敢接受自己的缺陷,乐观向上地生活 D . 他不能接受自己身体的缺陷
  • 16. 有人把“哥们儿义气”看作是“够朋友”,认为做事“够朋友”就是友谊。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 . 朋友之间就应该相互帮忙,以友情为重 B . 真正的友谊就是讲“江湖义气” C . “哥们儿义气”可以不讲原则 D . 这样的友谊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 17. 教师的称谓,最早见于西周金文中,称为“师氏”,简称“师”,系教国子之官。这说明教师职业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
    A . 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 B . 教师是一个专门的职业 C . 教师是一种官职 D .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18. 爱因斯坦说:“只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探究生命的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你认为有意义的生命是(     )

    ①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②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③不为自己活着,只为他人而活

    ④将个人的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9. 以下选项中对生命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更重要

    ②我们只需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③我们要对生命充满敬畏,谨慎处理生命关系

    ④生命至上,别人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同样重要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20. 下列不属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     )
    A . 国家富强 B . 民族振兴 C . 人民幸福 D . 公正法治
二、请你参与(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共8分)
  • 21. 古人云:“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最大限度的展现自己的才华。在生活和学习中你是如何运用扬长避短这一方法来发展和完善自我的。(写出两例)
  • 22. 老子说:“自知者明”,古希腊德尔斐城的阿波罗神庙镌刻着“认识你自己”的箴言,这些都告诉我们,认识自己是多么重要。请分别列举出你对自己的评价与他人对你的评价。
三、请你回答(回答时紧扣题意,简明扼要。共20分。)
  • 23. 小秦的妈妈总是叮嘱他:“早餐要吃好,天气冷了要添衣保暖,上学要注意安全。”他总嫌妈妈唠叨,与父母在穿着、学习、交友等方面常常会出现矛盾冲突,造成家庭关系紧张。父母身体不舒服时,他也几乎不闻不问。
    1. (1) 请评析小秦的行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 (2) 结合材料,说明现实生活中,应该怎样创建和谐家庭?
  • 24. 晓虹是一名初一学生,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晓丽是班里的“学习困难户”,平时在生活和学习中,晓虹经常给予晓丽许多帮助,什么都与她分享,两人因此成为了好朋友。最近晓虹的学习成绩一直在退步,晓丽开始有意疏远她,并告诉晓虹不想和她做好朋友了。这让晓虹心里很不是滋味。
    1. (1) 请结合材料分析追求高品质的友谊需要哪些特质?
    2. (2) 与朋友同行的路,有时并不平坦。想让友谊之树常青,需要我们精心呵护。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呵护友谊呢?
四、实践探究(共12分)
  • 25. 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全球每年有80万人死于自杀,中国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至少是13万。轩轩所在的中学决定对学生进行一次以“善待生命,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生命教育,现诚邀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 (1) 根据材料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
    2. (2) 假如学校准备开设生命教育课,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增强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
    3. (3) 请你为呼吁珍爱生命写一条宣传标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