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34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更新时间:2019-10-31 浏览次数:275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19·成都模拟) 巴黎圣母院大火后,如何修复这座经典建筑,成了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早在2015年,专业人士就采用三维激光扫描和无人机摄影测量等技术生成了巴黎圣母院的数字档案。专家表示,各种数字化技术将加速巴黎圣母院的重建,让它重新回到人们身边。这表明,数字化技术(   )

    ①能够为记录与呈现历史文物提供有力支撑

    ②已替代原有的文化资源储存的手段和方式

    ③可以弥补意外状况对文物古迹造成的损失

    ④能完全再现建筑物本身的原真性和历史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 (2019高二上·大名月考) 正如一首歌里唱到:“温州是个好地方,四季八节有名堂。拜年送礼纸蓬包,拦街福斗台眼看花爻。清明踏青塌饼儿,重五龙船斗南塘。……”歌词重新唤醒对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看,上面歌词介绍的温州文化现象属于(    )
    A . 传统思想的继承 B . 传统建筑的继承 C . 传统文艺的继承 D . 传统习俗的继承
  • 3. (2019高二上·大名月考) 在我国传统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历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时节民间历来就有插艾叶的习俗,期待起到驱蚊杀菌、祛邪避秽的作用。这表明(    )

    ①我国的传统节日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②端午插艾的习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国民的医药知识能为我国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

    ④端午插艾的习俗推动社会和人的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4. (2019高二上·大名月考) 每年春节过后,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要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已很难被现代中国人所理解。对这种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B . 传统文化也必须因时而变 C . 传统文化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 D . 传统思想已经成为时代的桎梏
  • 5. (2019高二上·大名月考) 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甲骨文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陈楠“开发”成了表情包,成为年轻人微信中的“斗图”法宝。这一做法(    )

    ①善于使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解读古老文化

    ②借助大众传媒这一文化传播途径来传递中国符号

    ③积极利用当今现代手段改变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④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推动文化发展的使命感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6. (2019高二上·大名月考) 11月8日,第五届互联网大会“文明互鉴: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分论坛在乌镇举行,来自各界的网络文化学者深入讨论互联网技术对发展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这一分论坛的召开表明科学技术(    )
    A . 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前提 B . 决定着文化传播和发展方向 C . 决定并改变了文化的性质 D . 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7. (2019·浙江)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区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性传统伦理文化资源,并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乡村伦理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发展。从中可以认识到(    )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④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8. (2019高二下·牡丹江期末)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单位联合创作的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于2018年10月8日至19日在央视播出后获得各界广泛好评。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过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通过“思想解读”“互动问答”等形式,将经典用语用更灵活的方式接近大众,展示了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此节目内容深受好评的启示是(   )
    A . 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B . 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C . 形式的创新可助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D .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 9. (2019高二下·齐齐哈尔期末) 正如一首歌里唱到:“温州是个好地方,四季八节有名堂。拜年送礼纸莲包,拦街福斗台眼看花爻。清明踏青塌饼儿,重五龙船斗南塘。……”歌词重新唤醒对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看,上面歌词介绍的温州文化现象属于(   )
    A . 传统思想的继承 B . 传统建筑的继承 C . 传统文艺的继承 D . 传统习俗的继承
  • 10. (2019高二下·温州期末) 近日浙江省公布了第七批(2019年度)历史文化村落保护重点村名单。一批破旧损毁的古村落得到抢救性修复并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重视古村落的保护与复兴旨在(    )

    ①彰显中华文化的个性和特点

    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③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④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1. (2019高三上·淄博开学考) 中国的水墨画虽无过多色彩,但通过“焦、浓、重、淡、清”的运用,就能使画面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可谓妙不可言。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 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 . 中国水墨画的内敛、含蓄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 C . 水墨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D . 水墨画是中华文化力量之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 12. (2019·河北模拟) 在历史上,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中医药在现实生活中仍是我们解除病痛的一个重要选择。对中医药科学的尊重,就是对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尊重。之所以要尊重中医药文化,是因为(    )

    ①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之一

    ②尊重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世界文化

    ③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④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天梯山石窟开凿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被誉为“中国石窟鼻祖”。近年来,随着景区客流量的增多,石窟壁画保护面临巨大压力。当地于2015年启动的天梯山石窟彩塑壁画数字化保护项目,能有效缓解日益增多的客流量并帮助游客更深入了解天梯山石窟艺术,该项目近日已完工。对文化遗产开展数字化保护是因为(    )
    A . 运用现代科技能极大地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B . 科技进步有利于改变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C . 数字化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D . 数字化技术全面有效解决了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
  • 14. 书院是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一种教育形式。在千年学脉的绵延赓续中,书院注重因材施教和道德品行培养,传承着教书育人、以文化人和传道授业、兼济天下的思想与精神。这表明书院文化(    )

    ①兼顾文化传播与人格冶炼,深刻影响社会发展

    ②顺应社会生活变迁,传承人文精神与教化理念

    ③尊重学生禀赋和个性差异,不断变革教育方式

    ④结合德行教育和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5. 近年来,敦煌石窟数字化成果通过数字敦煌数据库、数字展、网络体验、手机app等途径密集走出敦煌,一大批栩栩如生的额“数字敦煌”产品相继在全球各地“动起来”,与当地民众互动。这说明敦煌数字化(    )

    ①是推动敦煌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把文物与文化创意巧妙结合,让文物“活起来”

    ③是借助于科技手段增强文化影响力的有效形式

    ④能够超越时空局限,丰富传统文化的原有内涵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6. 剪纸、陶瓷、髤漆等传统手工艺是我国民间艺人数千年勤劳和智慧的结晶。然而,“隐在深山人未识”也曾是其一度面临的困境。如今,一批批传统手工艺人不断创新,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实现了从“守艺”向“创艺”的华丽转身。这一转变(    )
    A . 体现互联网等新媒体已成为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手工艺的主要途径 B . 借助互联网的文化传递和共享功能促进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C . 充分表明互联网思维是助推传统手工艺人实现工艺创新的根本原因 D . 说明只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必能推动传统手工艺从小圈子走向大市场
  • 17.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要重视与发掘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让农业文化遗产“活”起来。这就要求我们(    )

    ①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合理适度利用

    ②要发挥其对农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③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④要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8. 中国家书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中国传统家书的内容,上至军政要事,下至儿女情长,横至天文地理,纵至朝代兴亡,记载了人间的喜怒哀愁,刻录了世事的炎凉兴衰。由此可见,家书(    )

    ①是家人情感沟通的物质基础

    ②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是传承优良家风的有效手段

    ④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9. (2019高二下·盐城期末) 电影《曹操与杨修》取材自同名新编京剧剧目,引进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全套杜比全景声制作流水线。影片一经在国内上映,就惊艳四座。这表明(    )
    A . 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渊源 B . 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 . 科技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 D . 越经典的文化作品越能引发人们共鸣
  • 20. (2019高二下·盐城期末) 我国以传统文化中的标志性符号来命名台风,如龙王、悟空、玉兔、海燕等。这样命名(    )
    A . 是因为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 . 彰显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 C . 完美阐释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科学内涵 D . 说明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地位提高
  • 21. (2019高二下·东莞月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出新的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旗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因为(   )

    ①教育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发展教育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④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2. (2019高二下·东莞月考) 根据世界格局变化和中国发展大势,习近平主席以深厚的国学积淀,运用与时俱进的“和”文化理念,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这也佐证了传统文化(   )
    A . 具有相对稳定性 B . 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C . 渗透在现实生活各个领域 D . 带有自己民族鲜明的色彩
  • 23. (2019高二下·乾安月考) 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容。这说明文化具有(    )
    A . 鲜明的民族性 B . 相对的稳定性 C . 时代的进步性 D . 强大的包容性
  • 24. (2019·大庆模拟) 随着5G技术的推广应用,古老的故宫博物院也将引进5G技术,为游客和网络观众提供全方位数字服务,世界各地的文物医生和考古学家可以远程开展文物修复的会诊或考古调查。打造“5G智慧故宫”(  )

    ①表明新技术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

    ②在实践中丰富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③发挥了科技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④有利于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服务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5. (2019高三下·山东模拟) 某校话剧社排演话剧《糖人世家》,再现小张一家祖孙三代与吹糖人传统手艺之间的故事。该剧前两幕讲述了吹糖人这一传统手艺面临失传的困境,小张希望从爷爷手中传承这一手艺但却遭到父亲的反对。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该剧后一幕主题的是(    )

    吹糖人

    A . 顺应时代要求,传统手艺在继承创新中焕发活力 B . 树立文化自信,传统手艺在固守传统中生存发展 C . 追求经典高雅,传统手艺成为展现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 D . 面向大众要求,传统手艺在传播中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
  • 26. (2019高三下·浙江模拟)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引发了大家对文物的关注,文物背后的历史以及它内蕴的文化都是国家的宝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大船一定要承载着这些宝藏,才能更好地驶向未来。这表明在我国(    )

    ①文物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基因,是中华文明的物质载体

    ②文物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保护文物有利于更好地展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④保护历史文物就能保障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和源远流长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27. (2019高二下·镇赉期中) 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尊老敬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提倡发扬古代“敬贤之礼”,必须赋予现代新人才观的内容,就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说明
    A . 要自觉改造或剔除传统文化中的落后内容(   ) B . 传统文化不能顺应时代的变迁也会阻碍社会进步 C .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应该因时而变 D . 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 28. 汉字是表意文字。近年来,社会上特别是网络上出现了乱解汉字现象。某些人热衷于从汉字字形中寻找“微言大义”,把某些道理或看法附会到现代字形中,导致对一些汉字的乱解误读在网络上大量传播。这一现象

    (    )

    A . 进一步推动汉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B . 是对汉字文化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C . 不利于促进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D . 不利于巩固汉字作为文化基本载体的地位
  • 29. 看到美景时,我们会感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只会说“哇,真美”;遇到感情纠葛时,我们可以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而不只会是“蓝瘦香菇”。这意在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    )

    ①特有的魅力而应内化为国人的文化基因

    ②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优于其他民族文化

    ③表情达意上有其特有功能而不可忽视

    ④博大精深而应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0. (2019高三下·温州模拟) 原生态唱法、原生态舞蹈、原生态戏曲、原生态山水画等原生态艺术体现了人们对遗忘或抛弃的民间艺术的追求。近年来,我国加大对原生态艺术的抢救和保护(   )

    ①能够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

    ②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③可以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

    ④可以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31. (2019高三下·温州模拟) 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博日历》的出版,让馆藏精品走进千家万户,与读者一起每日近距离体验中华文明的璀璨历史,传递一种铭记千年美好、永藏流逝时光的积极生活方式。由此可见(   )

    ①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文化创新的目的在于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③中华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④文化自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32. (2019高三下·聊城模拟) “故宫过大年”、“故宫元宵灯会”等一系列春节文化活动,令故宫的影响力全面爆棚。与此同时,继故宫文创走红之后,故宫咖啡馆、故宫火锅店也成为时尚消费。如今,博物馆、科技馆正在成为中小学生开展实践、拓展学习的热门场所。故宫上述功能的发挥是基于( )

    ①教育方式的变革,使博物馆具有了育人功能②立足新时代,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与活力

    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发挥传统文化这一第一资源的作用④充分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才能推动文化发展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33. (2019高三下·延庆模拟) 传统的剪纸主题一般有纳吉、祝福、怯邪、除恶、劝勉、警戒、趣味、风物人情等。对剪纸艺术认识正确的有(   )

    ①剪纸技法的演进决定了其反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②剪纸艺术可以将作者的精神情韵与时代主题对接

    ③民间剪纸的造型不受客观规律的约束,是作者自我主观的创造体

    ④剪纸艺术中虚实、疏密、刚柔的变化既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34. (2019高三下·海淀期中) “非遗+文创”“非遗+扶贫”“非遗+特色小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   )

    ①其首要价值是经济价值                      ②凝聚着民族认同感

    ③是推动文化创新的不竭动力                  ④传承和延续了历史文脉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5. 身处天涯,心在咫尺,猪年春晚,通过在新媒体平台投放ⅤR短视频,让人们仿佛置身晚会现场,获得了沉浸式的观赏体验:晚会还首次开展5G网络4K电视传输,将艺术与科技精彩融合,让观众大呼过瘾。据此可知(    )

    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文化传播的途径

    ②大众传媒能超越时空的局限传递和创造文化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助于增添文化生活的色彩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③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