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19-11-06 浏览次数:32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 1. 按下列装置实验,不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 (  )
    A . 收集H2 B . O2验满 C . 配制20%的Ca(OH)2溶液 D . 除去CO中的CO2
  • 2. 下列物质质量增加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
    A . 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 B . 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C . 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D . 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
  • 3. 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加入少量生石灰,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溶液的pH值不变 B . 溶液的质量不变 C .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 . 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先增大后不变
  • 4.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
    A .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是碱溶液 B .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是盐酸 C . 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后加热,产生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证明该固体是铵盐 D .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熄灭,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 5. 国庆晚会上小金表演魔术:他拿出一把装满“水”的“宝壶”,分别向编号为ABCDEF六只烧杯(各装有少量不同试剂)中倒“水”,结果A杯呈无色透明,B杯看似红墨水,C杯看似蓝墨水,D杯看似牛奶,E杯看似红褐色涂料,F杯看似蓝色果冻。则宝壶中的“水”可能是  (  )
    A . H2O2   B . NaOH溶液 C . HCl溶液 D . AgNO3溶液
  • 6.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是Ba(OH)2、HCl、Na2CO3、Na2SO4中的一种。若将甲的溶液滴入乙的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向这种白色沉淀中滴加丙的溶液,沉淀消失并放出一种无色气体。据此可推断丁是(  )
    A . Na2SO4               B . Ba(OH)2 C . HCl D . Na2CO3
  • 7.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哪种情形说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 (  )
    A . 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 . 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C . 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   D . 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 8. (2018九上·慈溪月考) 下列各组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 在pH=1的溶液中:NaCl、Na2CO3、Na2SO4 B . 在pH=2的溶液中:KCl、 Na2SO4 HNO3 C . 在pH=13的溶液中:BaCl2、Na2CO3、NaOH D . 在pH=14的溶液中:FeCl3、Ba(NO3)2、CaCl2
  • 9. M是一种活动性比铁强的金属,M2+与其他几种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的溶解性见下表:

    O2-

    OH-

    CO32-

    Cl-

    SO42-

    NO3-

    M2+

    难溶

    难溶

    难溶

    易溶

    易溶

    易溶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各反应:①M+HCl;②M(NO3)2+BaCl2;③MO+HCl;④M(OH)2+NaCl;⑤M(OH)2+HCl;⑥M(NO3)2+HCl;⑦MCO3+HCl;⑧MSO4+BaCl2 , 上述反应能进行,且反应产物有水生成的是(  )

    A . ①②④⑦ B . ③⑤⑦ C . ②④⑥ D . ①③⑤⑧
  • 10. 试剂的正确选择和使用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所选用的试剂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名称

    所用试剂

    A

    检验硫酸根离子

    硝酸钡溶液

    B

    检验三价铁离子的存在

    硫氰化钾溶液

    C

    除去氯化钡中混杂的硝酸镁

    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D

    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硝酸铵溶液

    适量的蒸馏水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四套实验方案,来证明固体炭粉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其中可行的是(  )
    A . 在样品中加水,观察是否有蓝色沉淀 B . 在样品中加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观察是否有固体剩余 C . 在空气中充分加热样品,恢复到原温度后,称量固体质量是否减小 D . 在样品中加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观察溶液是否呈蓝色
  • 12.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

    A . NaOH,CuSO4 , Na2CO3          B . KOH,HNO3 , K2CO3 C . Ba(OH)2 , CuSO4 , CuO D . NaOH,HCl,Ba(NO3)2
  • 13. 某一溶液由盐酸、稀硫酸、氯化钠、氯化镁、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现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盐酸,不含稀硫酸 B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稀硫酸,不含碳酸钠 C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不含氯化镁 D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不含氯化钠
  • 14. 关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若生成物C和D分别是盐和水,则反应物一定是酸和碱 B . 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 . 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可能是两种沉淀 D . 若A,B各取10g混合,使其充分反应,则C,D质量的总和一定等于20g
  • 15. 为完全中和某盐酸溶液,需a克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如果改用a克质量分数为4%的KOH溶液,反应后溶液的pH( )
    A . 大于7 B . 小于7 C . 等于7 D . 无法判断
  • 16. 下列是小金在运动场上看到的一些场景,他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分析正确的是(  )
    A . 王浩同学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滚动时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 . 张红同学百米冲线后没有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C . 张彦同学在做引体向上,当他在单杠上静止时,他对单杠的拉力和他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 . 李宁同学正在跳高,当他腾跃到最高点时,不受重力的作用
  • 17.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去除杂质的方法

    A

    NaCl溶液(Na2CO3

    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过滤

    B

    CaO(CaCO3

    加水、过滤

    C

    Cu(Fe)

    加过量H2SO4溶液、过滤

    D

    HNO3溶液(H2SO4

    加适量BaCl2溶液、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 18. (2018九上·浙江月考) 在一只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漂浮着一块木块(右图)往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某种固体物质后,木块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变大(假设这些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


    A . Na2CO3 B . Fe C . Ba(OH)2 D . CuO
  • 19. (2017·浙江竞赛) 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 . 在K2CO3、K2SO4、AgNO3三种溶液中分别滴入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B . 将SO3加入到滴有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溶液显红色 C . 未密封保存的苛性钠遇盐酸有气体生成 D . 将Fe(OH)3加入到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溶液显红色
  • 20.

    如图所示,用F=6N水平向右的拉力匀速拉动物块A时,物块B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物块B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为(  )


    A . 4N,向左 B . 6N,向右 C . 4N,向右 D . 6N,向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分)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市场上多数种类西瓜的食用部分是果肉,但有一种特殊栽培种类——“瓜子西瓜”的种子特别大,适合用来制作瓜子。

    另外,科技人员将刚结出的圆形西瓜幼果放进立方体的透明盒中让它继续生长,则原本圆形西瓜会被塑造成方形,这种外形引人注目的“方形西瓜”会受到某些人的喜爱。

    材料2:在运输和贮藏新鲜蔬菜水果的过程中,调整包装箱内空气的组成比例,可以延长蔬菜水果的保鲜时间。

    1. (1) 我们平常吃的西瓜子是由西瓜植株中的发育而成。若从“方形西瓜”中取出种子播种,使其自然生长,则会结出西瓜。
    2. (2) 西瓜中含有一些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和糖类等有机物质,它们分别来自
    3. (3) 为延长蔬菜水果的保鲜时间,应如何调整包装箱内空气的组成比例?
    4. (4) 若将甲品种果树的枝条嫁接在乙品种果树的植株上,则嫁接存活后的枝条上将结出品种的水果。
  • 22. 如图是一个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

    1. (1) 图甲中的B表示的过程为
    2. (2) 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与肺泡与毛细血管间进行气体交换这一功能相适应。
    3. (3) 甲乙两处的气体交换主要通过      
      A . 呼吸作用 B . 渗透作用 C . 扩散作用 D . 交换作用
    4. (4) 在下列各项中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是      
      A . 肺泡 B . 组织细胞 C . 血液 D . 组织液
  • 23. “五水共治”的首要任务是“治废水”,合理处理废水是当前防治废水污染的重要举措。某化工厂有甲、乙、丙、丁四个车间,排放的废水中分别含有FeCl3、HCl、Na2CO3、NaOH的一种,甲车间的废水呈黄色。通过调节废水流量,使乙、丁两个车间废水相对过量,通过如图方式处理,最终可使排出的废水呈中性。处理时第①反应池中出现大量的红褐色沉淀,第②反应池中出现大量的气泡。请回答:


    1. (1) 乙车间排放的废水主要成分是
    2. (2) 第②个反应池的废水中的溶质是(用化学式表示)。
    3. (3) 写出第③反应池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4. (2017八上·乐清月考) 通过海水晒制可得粗盐,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一种由粗盐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流程图:

    分析该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试剂X为(填写化学式).
    2. (2) 试剂Y为 .(填写化学式).
    3. (3) 操作Z为 .
    4. (4) 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溶液,理由是.
  • 25. 如图,密度为0.6g/cm3、体积为10-3m3的正方体木块,g取10N/kg;用一条质量可忽略不计的细绳系住,置于容器的水中,如图所示,已知圆柱体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 , 求:

    1. (1) 当绳子系住木块时木块所的浮力大小是;细线的拉力大小是
    2. (2) 当细线剪断后,木块静上时,描述容器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变化情况(进行定量计算)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3分)
  • 26. 下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该装置放在一定光照强度下20℃的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30分钟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以释放出的氧气量来代表光合作用速率,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ml/h。
    2. (2) 实际光合速率要比用这种方法测量所得的值(填“高”或“低”或“不变”),理由是
    3. (3) 如果在原实验中只增加光照强度,则针筒的容量仍维持在0.6mL读数处。在另一相同实验装置中,若只将温度提升至30℃,针筒容量需要调至0.8mL读数,才能使水滴维持在X的位置上。比较两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但某同学认为有不合理之处,温度上升后,装置内气体体积增加可能是由于实验瓶中气体受热膨胀所致,若要消除实验数据误差,该如何设计对照组?

  • 27. 在做完“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小金突然想到:是否可以测得实验所用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呢?小科又进行了 如下实验:

    ①将试管中反应的剩余物过滤并多次用蒸馏水洗涤,得到滤液和滤渣;②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的现象;③将滤渣干燥后称量,质量为0.5g;④向滤液中加入10%的Na2CO3溶液,获得了相关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

    根据小科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假设石灰石中的其余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

    1. (1) 在Na2CO3溶液加到图像中显示的A点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为。(填化学式)
    2. (2) 第②步中小金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为了
    3. (3) 根据图像及相关的数据可求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4. (4) 第①步中如果在过滤时没有多次用蒸馏水洗涤,则测得的碳酸钙的含量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28. 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一瓶忘了盖瓶盖的NaOH固体,对其成分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程度产生了兴趣,同学们作出了以下猜想,并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NaOH固体样品的成分是什么呢?

    【作出猜想】猜想1:只含NaOH;

    猜想2:只含有Na2CO3

    猜想3:含有NaOH和Na2CO3

    【讨论交流】NaOH可能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⑴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猜想不成立;

    ⑵进一步探究过程如下:

    根据上述探究过程回答:

    ①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作用是

    ②不能用适量Ba(OH)2溶液代替过量BaCl 溶液的原因是

    ③下列溶液可用来代替酚酞试液检验猜想3成立的是

    A.CuCl2溶液   B.KNO3溶液   C.CaCl2 溶液   D.FeCl3溶液

  • 29. 已知①   C+2H2SO4(浓) 2SO2↑+CO2↑+2H2O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无色溶液)

    ②SO2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如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③一些含硫物质的溶解性(20℃):

    含硫物质

    K2SO4

    MnSO4

    CaSO4

    CaSO3

    FeSO4

    Fe2(SO43

    溶解性

    微溶

    难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装置中第①部分的作用是
    2. (2) 第②部分第一个洗气瓶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

      最后一个洗气瓶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

    3. (3) 确认有二氧化碳的现象是
    4. (4) 若将装置中①、②、③三部分仪器的连接顺序改为②、①、③,则能检出的物质是
    5. (5) 若将仪器的连接顺序改为①、③、②,则只可检出的物质是
  • 3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厘米。
    2. (2) 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厘米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 (3) 由于蜡烛变短,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心,把凸透镜往调,调好后,烛焰中心在凸透镜主光轴的方;
    4. (4) 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5. (5) 如图丁,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眼镜(近视/远视)。
  • 31. 在学习欧姆定律之后,老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测未知电阻Rx的电路,其中小明同学设计的电路如图甲所示。R0为已知阻值的电阻,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读数为I;当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读数为I1

    1. (1) 你写出小明同学测Rx的表达式。Rx=
    2. (2) 小金设计了不同于小明同学设计的测量电路,如图乙所示。请你将图丙中的器材按图乙电路连接起来(用笔连线表示导线),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处于最右端时,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3. (3) 比较两个电路图,请你说一说小金设计的电路的优点
四、分析计算题(32分)
  • 32. 某品牌洁厕灵的成分是硫酸与盐酸的混合溶液,某课外活动小组想测定该品牌洁厕灵溶液中HCl的质量。取20g该品牌的洁厕灵溶液于烧杯中,不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产生沉淀质量和烧杯中溶液pH值变化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已知BaCl2溶液的pH=7)

    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g

    5

    10

    25

    30

    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g

    1.165

    2.33

    4.66

    4.66

    求:

    1. (1) 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2. (2) 计算该洁厕灵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至0.1%)
  • 33. 氢氧化钙长期存放容易变质.某科学探究小组在实验时取了一瓶存放多年的氢氧化钙来检验其变质情况.首先取氢氧化钙样品12.2g于锥形瓶中,加入32.8g水,充分振荡形成悬浊液,然后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29.2%的盐酸使其充分反应.实验测得加入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


    1. (1) 图中AB段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是 。
    2. (2) 图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写出计算过程)。
  • 34. 在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200克中,滴入4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克,恰好完全反应。记录反应过程,得到的沉淀与所加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 (1) 试分析在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时,为什么没有立即产生沉淀?
    2. (2) 当滴加50克氢氧化钠溶液时,混合溶液中的溶质是(用化学式表示)
    3. (3) 200克混合溶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 (4) 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35. 图甲是一个电子拉力计原理图。硬质弹簧右端和金属滑片P固定在一起(P与R1间的摩擦不计)。电压表量程为0~3V,a、b是一根长为6cm的均匀电阻丝,阻值R1=30Ω,电源电压U=6V 。

    1. (1) 要保证电压表能正常工作,电路中RO至少应为
    2. (2) 当拉环不受拉力时,滑片P处于a端,   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读数为V。
    3. (3) 已知该弹簧伸长的长度ΔL与所受拉力F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若R0=45Ω,通过计算说明, 开关S闭合后,当电压表指针指在0.8V处,作用在拉环上水平向右的拉力为多大? 此拉力器的量程为多少?
  • 36. 大量排放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得到公认.控制大气中CO2含量刻不容缓.
    1. (1) 在自然界的循环中.大气中CO2被消耗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是大气中都分CO2会溶解于水.导致海水酸化,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是
    2. (2) 科学家提出用某些溶液来吸收CO2 , 从而将CO2从工业尾气中“捕捉”出来.适合“捕捉”CO2的溶液有是(写出一种)
    3. (3) 一些城市在大型建筑的屋顶种植当地草类、花卉等植物,并配置相应的传感器与灌溉技术来降温.从而减少空调使用,这种“绿色屋顶”可以降温的主要原因是是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