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怀仁县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更新时间:2017-07-06 浏览次数:1172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日本名人久坂玄端针对“尊王攘夷”曾这样说道:“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恃…… 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材料中的“草莽志士”主要是指(    )

    A . 大名和武士 B . 上级武士 C . 中下级武士 D . 广大民众
  • 2. 日本中下级武士走上政治舞台时,提出的口号是(    )

    A . “尊王攘夷” B . “大政奉还” C . “除君侧之奸” D . “辞官纳地”
  • 3. “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 当时日本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B . 只有倒幕才是挽救日本的先决条件 C . 尊攘派认识到盲目“攘夷”并不可取 D . 幕府镇压了“尊王攘夷”运动
  • 4. 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日本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    )

    A . 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 B . 中下级武士已演化为资产阶级 C . 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 D . 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阶层更具号召力
  • 5. 德川幕府的统治在形式上结束的标志是(    )

    A . 天皇睦仁登基 B . “大政奉还” C . “辞官纳地” D . 鸟羽、伏见战役
  • 6. 下列关于倒幕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倒幕运动缺乏群众基础

    ②倒幕的形式是武装夺权

    ③倒幕派以中下级武士为主

    ④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7. “尊王攘夷”和“武装倒幕”的共同点有 ①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形势下出现的②都希望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③都积极争取天皇的支持④都是中下级武士领导和发动的(    )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8. 戊辰战争中,西方列强宣布中立,其根本目的是( )
    A . 暗地支持幕府 B . 表明对日本内战不关心 C . 维护其根本利益 D . 获得新政府认可
  • 9. 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统治秩序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

    A . 1868年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成立 B . 1869年明治政府迁都东京 C . 1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 D . 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
  • 10. (2017高二下·海南期中) 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异。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前者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后者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 B . 前者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力超过国王 C . 前者是封建政治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 . 前者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
  • 11. 19世纪70年代有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友人说:“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的日本(    )

    A . 正开始建设现代国家 B . 刚准备抵制西方文化 C . 学习儒家经典初见成效 D . 已成为世界强国
  • 12.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它从一个处于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实现了“脱亚入欧”的历史转折。这里的“脱亚入欧”是指(    )

    A . 从亚洲边缘小国跻身于世界强国 B . 从东方国家演变为西方国家 C . 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D . 从亚洲脱离并加入欧洲同盟
  • 13.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不久就走上对外扩张之路,主要是因为日本(    )

    A . 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 B . 明治维新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 C . 资本主义发展,国力提升 D . 明治维新时期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 14. (2017高三下·黄陵期中) 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未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 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B . 资产阶级还没有能力克服封建专制主义 C . 倒幕派中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 D . 日本1889年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 15. 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    )

    上午9:10-11:30

    (203会议室)

    北洋海军的悲歌

    下午2:30-3:30

    (201会议室)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下午3:40-5:30

    (205会议室)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抉择

    A . 基督教与太平天国运动 B . 近代中国经济的工业化 C . 西化思想与洋务运动 D . 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
  • 16. 梁启超《变法通议》说:“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此材料主要意在(    )

    A . 推进中国法制改革 B . 推进共和宪政建设 C . 推动公民参政议政 D . 广泛借鉴外国法律
  • 17. (2016·新乡模拟)

    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95~1911年间中国(    )

    A . 新建的洋务企业(单位:家) B . 对外赔款量(单位:千万两) C . 新建的政治社团(单位:个) D . 对外贸易顺差值(单位:千万两)
  • 18.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

    A . 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 . 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C . 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 . 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 19.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

    A .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识 B .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 .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 D . 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的思想
  • 20. 郑观应曾这样批判洋务运动:“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他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    )

    A . 片面依赖西方,缺乏自主创新 B . 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 . 没有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学习西方 D . 忽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企图
  • 21.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

    A . 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 B . 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 C . 抨击封建专制思想 D . 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
  • 22. 在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期间,严复译著《天演论》的积极意义在于 (    )
    A . 敲响民族危亡警钟,号召救亡图存 B . 用科学理论阐明社会发展的规律 C . 用生物进化规律来解释社会发展 D . 宣传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理论
  • 23. 马丁·路德说:人人该以《圣经》为独一无二的真理来源。该观点意在(    )

    A . 主张因行称义 B . 否定神学 C . 倡导人性解放 D . 宣扬因信称义
  • 24. 天主教会之所以在德意志有很大影响力,主要原因是(    )

    A . 教权高于王权 B . 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 C . 德意志四分五裂,未能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 D . 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
  • 25. (2017高三下·黄陵期中) 下列农奴制改革的法令中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款是(    )

    A . 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生自由 B . 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C . 农奴摆脱农奴主的控制 D . 高价赎回一小块份地
  • 26. (2017高二下·信阳期中) “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是下面哪一个法令实行的原因(    )

    A . 青苗法 B . 市易法 C . 方田均税法 D . 募役法
  • 27.

    下图是俄国杰出的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赫尔岑。1853年他在伦敦建立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在那里出版《北极星》和《警钟》期刊。当时他主张(    )

    A . 进行平缓的改革 B . 农奴法律上获的自由 C . 无条件地给予农奴自由和土地 D . 继续完善农奴制度
二、<b >非选择题</b>
  •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森有礼回答:“毫无羞耻之处,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

    ——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

    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

    3. (3) 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日本改革成功的启示是什么?

  • 2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年来,泰西专以分中国为说,报章议论,公托义声,其分割之图,传遍大地,擘画详明,绝无隐讳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甲午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本总额、商办企业数量增加,随之,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科书

    材料三: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救亡决论》

    材料四: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上书的背景。

    2. (2) 材料三中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3. (3) 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可以看出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