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潍坊诸城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

更新时间:2019-10-23 浏览次数:33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8·重庆模拟) 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 “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 B . “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 C . “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 D .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化,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
  • 2. (2018·邵阳)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   )

    A . 氮气    B . 氧气    C . 稀有气体    D . 二氧化碳
  • 3. (2018·襄阳) 一种新型材料C3N4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可做切割工具。在C3N4中,C为+4价,则N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 +3    B . +1    C . -1    D . -3
  • 4. (2018·海南)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氧气验满    B .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 点燃酒精灯    D . 取用固体药品
  • 5. (2018九上·定安期中) 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N5-等微粒。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N5-是一种单质 B . 1个N5-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 C . 1个N5-中共含有35个质子 D . 1个N5-中共含有35个电子
  • 6. (2018·江西) 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且都含有氧分子 B . 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易溶于水 C . 用途:氧气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化工原料 D . 转化: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 7. 下表是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物质

    血浆

    唾液

    胃液

    尿液

    pH

    7.35-7.45

    6.6-7.1

    0.9-1.5

    4.7-8.4

    A . 血浆   B . 胃液   C . 唾液   D . 尿液
  • 8. (2018·扬州) 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A . 反应物中没有单质 B . 图中共表示了9种物质 C . 反应后元素种类增多 D . 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
  • 9. 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

    A . 甲、乙    B . 甲、丙    C . 乙、丙    D . 甲、乙、丙
  • 10. 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

    A . 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 . 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C . 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 . 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 11. 小明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7.0g

    ②用托盘天平称氢氧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③选用2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试剂瓶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②③⑤
  • 12. (2018·邵阳) 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新药“西达本胺”已全球上市。西达本胺的化学式为C22H19FN4O2 , 下列有关西达本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西达本胺    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原子构成 B . 一个西达本胺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C . 西达本胺由五种元素组成 D . 西达本胺中C,H,F,N,O元素的质量比为22:19:1:4:2
  • 13. 活动小组为比较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实验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如图乙),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的组成有( )

    ①Mg2+ ②Mg2+和Fe2+

    ③Mg2+和Cu2+ ④Mg2+、Fe2+和Cu2+

    A . ②④   B . ①③   C . ①②   D . ③④
  • 14. 下列对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加压时氧气分子的间隔变小

    B

    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

    盐酸、稀硫酸中都含有氢离子

    C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

    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

    洗洁精能溶解油渍形成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2018·自贡) 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B . 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C . 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D . 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 16. 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烧杯②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 B . 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 . 烧杯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大 D . 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
  • 17. 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
    A .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 . 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C . 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D . 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18. 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过程中,测得混合物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过程中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点,溶液中的阳离子有Fe2+、Cu2+、Ag+ B . c点,向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 . d点,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2和Cu(NO3)2 D . e点,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只含有2种物质
二、填空题
  • 19.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选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并完成相应问题:

    ①稀盐酸    ②甲烷    ③浓硫酸    ④熟石灰    ⑤石墨    ⑥活性炭    ⑦空气

    1. (1) 工业上通常用来除铁锈的是
    2. (2) 可用作气体干燥剂的是
    3. (3) 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4. (4)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5. (5) 可用作冰箱中除异味的是,利用了其性;
    6. (6) 炒菜时锅内油着火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
  • 20. (2019·和平模拟)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
    1. (1)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
    2. (2) 下图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硒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山药等食物中富含硒元素。硒(Se)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回答下列问题:

      A.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B.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相同。

      C.写出硒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综合题
  • 21.                   
    1. (1) 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1630年,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处,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

      资料二:1754年,布莱克将石灰石煅烧首次制得CO2 , 并完成如图1所示的物质转化研究。

      资料三:1766年,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①根据海尔蒙特的发现,可推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②写出布莱克实验中反应①、②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③如图2,在室温下将容积为200毫升的广口瓶注满蒸馏水,通过导管a缓慢通入300毫升CO2。如果卡文迪许的结论是正确的,则在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约为毫升。

    2. (2) 人们常用模型来进行认知,因为这种方式形象直观。图1是水分子和乙炔分子的模型,图2是原子核转变的模型。

      ①乙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请结合模型判断乙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②请画出“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模型图:(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画法参照上述图例)。

      ③图2是(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的示意图。

  • 22. 洁厕灵是常用的陶瓷清洗液,小彭同学对某品牌洁厕灵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进行研究。
    1. (1) 查阅资料得知:洁厕灵有效成分是HCl。HCl的含量可通过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来测定,其它成分均不参与反应。请完成HCl与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l+NaHCO3=NaCl++CO2
    2. (2) 向一锥形瓶中加入100克该品牌的洁厕灵,再逐次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测出每次锥形瓶中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数据记录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NaHCO3溶液的质量/g

      40

      40

      40

      40

      40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g

      138.9

      177.8

      216.7

      255.6

      295.6

      试分析计算下列问题:

      ①第一次实验时,所加NaHCO3溶液中溶质质量是

      ②该品牌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是

四、流程题
  • 23. 据统计,我国每年报废的手机超过1亿部,若不进行有效回收利用,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和污染。某种手机电路板中含有Fe、Cu、Au、Ag、Ni(镍,银白色金属)等金属,如下是某工厂回收部分金属的流程图。已知2Cu+O2+2H2SO4 2CuSO4+2H2O

    1. (1) 金属板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伴随的现象是,操作①的名称是
    2. (2) 写出滤液②中金属阳离子符号,固体A的主要成分是(填名称)。
    3. (3) 写出滤液③和铁粉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4. (4) Cu、Ag、Ni在溶液中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
五、实验题
  • 24. 实验室给你提供了下列仪器,请选用合适的仪器完成指定的实验。

    1. (1) 图中仪器d的名称是:
    2. (2) 要制取较多的O2用来探究其性质(要求制取过程中可以添加反应物),组装气体发生装置需要的仪器是(填序号,下同),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收集氧气应采用法,这种收集方法是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
    3. (3) 净化水时,过滤需要选用上述仪器中的(填序号),除此之外还缺少的仪器是滤纸、(填名称)。
六、科学探究题
  • 25. 实验室里某小组正在探究一个问题。根据设计方案,小英向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她又用滴管连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 (1) 他们探究的问题是(填“Ⅰ”或“Ⅱ”)。

      Ⅰ.酚酞溶液遇酸、碱溶液能显示不同颜色吗?

      Ⅱ.酸和碱溶液能发生反应吗?

    2. (2) 大家对小英得到的无色溶液继续探究。

      小斌认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小亮认为溶质有两种,它们是

      同学们根据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后,一致认为小亮的观点是正确的。请你补填下表的空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小亮的观点正确

      方案二: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3. (3) 全组同学一起分析了以下问题。

      ①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

      ②锌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原因是

      ③通过以上分析,揭示出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