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义乌市六校联考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月...

更新时间:2019-10-10 浏览次数:50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 1. “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五项。以下做法与“五水共治”的内容不符的是(  )
    A . 推广使用节水器具 B . 实现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 C . 提高废水的重复利用率 D . 用工业或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 2. 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  )
    A . 蒸发 B . 水汽输送 C . 降水 D . 地表径流
  • 3. 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信息错误的是(  )

    A . 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    B . 生成物中的两种分子大小相同 C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  D .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原子不可再分
  • 4. 如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关于电解水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由此实验可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 . 实际测得A试管中气体和B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比大于2:1 C . 理论上若得到4g氢气,可同时得到2g氧气 D . 与电源正极连接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B . 泥浆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C . 汽水中,二氧化碳是溶质 D . 高温下的铁水中,铁是溶质
  • 6. (2018八上·金华月考) 清洁的空气可以看作是一种气态的溶液,但是近年来北方不少地区多次受到了沙尘暴的袭击,天空中尘土飞扬,在这种情况下,空气可视作( )
    A . 溶液 B . 悬浊液 C . 乳浊液 D . 纯净物
  • 7.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液体读数 C .  检验氧气 D . 滴加少量液体
  • 8. 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能最快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 (  )

        溶质

                   碘

        溶剂

        水

      酒精

      汽油

      苯(有毒)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A . B . 酒精 C . 汽油 D .
  • 9. 将一块实心物体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物体静止时如图所示。若将该物体分成大小不同的两块,仍然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则(  )


    A . 大块沉入杯底,小块漂在水面上 B . 大块、小块都沉入杯底 C . 大块、小块都漂在水面上 D . 大块、小块都悬浮在水中
  • 10. (2017八上·杭州月考) 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等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的是(    )
    A . 用洗涤剂洗碗 B . 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 C .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 . 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 11. 在奥运会比赛项目中,跳水一直是中国的强项。在跳水运动员入水的过程中,他所受浮力F随深度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2. 密度为  0.8×103kg/m3的实心木块,轻放于足够深的水中,木块静止后,浸入水中的体积与木块体积之比为(   )


    A . 4:5 B . 4:1 C . 1:4 D . 1:1
  • 13. 小明把一个重5牛的小球轻轻地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溢出4牛的酒精,你认为小球所受的浮力是(  )
    A . 一定为1牛 B . 一定为4牛 C . 可能为5牛 D . 可能为9牛
  • 14. 某潜水艇在海面下隐蔽跟踪某个目标,有时要上浮或下潜,但都未露出水面。若该潜水艇下潜时所受的重力为G1 , 浮力为F1 , 上浮时所受的重力为G2 , 浮力为F2 , 下列对力之间的大小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F1=F2 , G1>G2 B . F1=F2 , G1=G2 C . F1<F2 , G1=G D . F1>G1 , F2<G2
  • 15.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两个规则的实心长方体甲和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将物体甲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 B . 将物体乙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C . 将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D . 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 16. 某科学兴趣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如图所示,通过胶管 A 可以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的悬浮状态时,若通过 A管往烧瓶中吹气,烧瓶将会(  )


    A . 上浮,露出液面前它受到的浮力增大  B . 下沉,沉到底部前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C . 上浮,露出液面前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D . 下沉,沉到底部前它受到的浮力变小
  • 17. 如下图所示,四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一样高,a容器内只有水,b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c容器内漂浮着一块冰块,d容器中悬浮着一个空心球。则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图片_x0020_11

    ① 每个容器的总质量都相等

    ② b容器中再倒入酒精后,木块在液面下的体积减小

    ③ c容器中冰块熔化后水面高度升高

    ④ d容器中再倒入酒精后,小球将下沉

    A . ③④ B . ①④ C . ①② D . ②④
  • 18. 一个大物块甲,先后再次分别在小物块乙和小物块丙的作用下,其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甲、乙之间用细绳连接,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两种情况下,甲物块所受浮力相等 B . 绳的拉力与丙物块的重力大小相等 C . 乙物块的质量比丙物块小  D . 乙物块的密度比水大
  • 19. (2018八上·义乌月考) 将一半径为R的实心金属球,用细线拉着,匀速缓慢地放入水深为2R的盛水容器中,直至容器底部,水未溢出。下图能反映金属球从水面刚接触处开始至容器底部过程中,所受浮力的大小F与金属球浸入水中深度h的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 20. 小明用刻度尺、塑料碗、大烧杯(底面积为S)等器材测量金属球的体积和质量,他先在烧杯内放入适量水,再将塑料碗轻轻放入水中,如图甲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1;将金属球放在塑料碗中,放入球后的状态如图乙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2;将塑料碗中的金属球轻放入烧杯中,如图丙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3 ,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金属球的体积是(h3-h2)S B . 金属球的体积是(h2-h1)S C . 金属球的质量是ρ(h2-h1)S D . 金属球的质量是ρ(h3-h1)S
二、简答题(本题有10小题,每空格1分,共30分)
  • 21. 读“水循环”示意图,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 (1) 写出水循环的环节:②  ⑦
    2. (2) 图中③环节主要靠途径来完成。
    3. (3) 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和地球引力。
    4. (4) 水资源的保护: ① ;②防止水污染;
    5. (5)   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 22. 根据电解水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指出电源的正、负极:A是
    2. (2) 通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
    3. (3) 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说明水由
  • 23. 取一只空牙膏皮,一次将它挤瘪(甲),一次将它撑开(乙),两次都拧紧盖后,先后放入同一杯水中,如图所示。两次牙膏皮的质量m和m的大小关系为mm;两次所受的浮力F和F的大小关系为FF;两次杯底受到水的压强p和p的大小关系为pp(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24. 利用如图所示的仪器和药品,测量一定质量大颗粒食盐晶体的体积,同学们展开了讨论。(不考虑杂质对实验的影响)

    1. (1) 小柯提出,在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将一定质量的食盐晶体放入,观察液面的变化来测量食盐的体积。 但他的想法马上遭到大家的否定,原因是
    2. (2) 同学们讨论后提出,只要将量筒内的水换成另一种液体(只能利用图中的仪器和药品) ,实验就能取得成功,该液体是
    3. (3) 日常生活中,时刻离不开溶液,腌咸蛋用的盐水是氯化钠溶液,其溶质是,医用2%的碘酒溶液,溶剂是
  • 25. 下列物质:①冰水混合物,②干净的海水,③食用油滴入水中,搅拌,④白酒,⑤钡餐⑥木炭粉放入水中,搅拌,⑦铁粉放入水中,搅拌,⑧油脂放入汽油中,搅拌,⑨碘放入酒精中,搅拌。其中属于溶液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悬浊液的是,属于乳浊液的是
  • 26. (2018八上·台州月考) 小明在水盆中洗碗,发现一个大碗正漂浮在水盆中,如图所示。他将水盆中的一些水放入大碗中,但大碗仍然漂浮。与原先相比,大碗所受到的浮力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水盆中的水面将会(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 27. 如上图甲所示,在一个圆柱形容器底部放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向容器中倒水时,容器中水的深度h和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容器中水的深度为12cm,物块的状态为(选填“沉在底部”“悬浮”或“漂浮”),物块的密度为kg/m3

    图片_x0020_15

  • 28. 牛奶中掺水量越多,牛奶密度越小。小丽想通过测定密度来比较二种牛奶品质的优劣,她自制了一个可测液体密度的“浮标”,在竹筷子下面缠绕一些铁丝,如图所示。

    1. (1) 纯牛奶是(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2) 分别将“浮标”浸入A和B两牛奶中,静止后筷子与液面相平的位置标记为A和B,如图所示。比较标线A和B的上下位置,可知A、B牛奶的密度为ρAρB , 可知A、B牛奶品质的优劣。
  • 29. 为了测量硬塑料制成的锅形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先用一圆柱形容器盛满水,该容器底面积为100cm2(壁厚度不计)。将锅形物体开口向上放入容器中,物体漂浮(如图所示),溢出了300cm3的水。然后慢慢翻转使物体浸没沉底,液面下降了1cm。则锅形物体的质量为kg,体积为cm3

  • 30. 把一实心木块放入水中,静止时木块有3/5的体积浸入水中,木块的密度为 ;如果把该木块放入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中,那么该木块的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F与受到酒精的压力F的关系为F F(填“大于”、“等于”、“小于”)。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6小题,每空格2分,共42分)
  • 31. 在学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后,小明还有点疑问,回家后,小明做了一个实验,将少量的食盐溶解在凉开水中,静置二个小时后,小明用吸管分别尝了上层、中层和下层的溶液的味道,你觉得小明会感觉到(选填“上层最咸”、“下层最咸”、“中层最咸”、“一样咸”),这个实验说明
  • 32. 欣儿手头上有完全相同的1元硬币10枚,为了测出其中一枚硬币的密度,她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实验器材有空金属筒、量杯和水;主要的实验步骤如下:


    A .将10枚硬币全部放入水中,此时量杯中水面处刻度如图所示;

    B .将10枚硬币放入金属筒中,让金属筒漂浮在量杯中,记下此时水面处的刻度值为53mL;

    C.将空金属筒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杯中,让其漂浮,记下此时水面处的刻度值为22mL。

    1. (1) 合理的实验顺序是(只填字母序号)
    2. (2) 由实验可知硬币的密度ρ=kg/m3
    3. (3) 实验中,欣儿运用了下列哪些实验方法?            (填字母序号)。
      A . 控制变量法 B . 转换法 C . 类比法 D . 累积法
  • 33. 为了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铜块、蜡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

    第一小组:探究铜块的下沉条件。实验中,他们用两种方法测量了铜块受到的浮力:

    方法1:称重法。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甲所示,则铜块所受的浮力为N。

    方法2:阿基米德原理法。测量过程与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铜块排开水的体积为mL根据F=可计算出浮力。通过实验可得出铜块浸没在水中下沉的条件是

    第二小组:探究蜡块上浮的条件。要测量蜡块浸没时的浮力,你准备选用第一组上述两方法中方法(填“1”或“2”),另一方法不可行的原因:

  • 34. 珍珍非常喜欢玩橡皮泥。一天她将一块重为0.5N的长方体橡皮泥侧放于水平桌面上,

    1. (1) 如果珍珍将这块橡皮泥分成相同的两块,并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则静止时甲杯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而杯中水面升高得较多。
    2. (2) 珍珍又将适量的橡皮泥捏黏在铅笔的一端(能使铅笔竖直浮在液体中),这就制成了一个很有用的土仪器. 将它分别放到盛不同液体的杯中,静止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对于这个土仪器所运用的知识或用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运用了二力平衡的知识 B . 运用了物体的漂浮条件 C . 用它可以比较不同液体密度的大小 D . 土仪器在图甲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图乙
  • 35. 小科学习了浮力知识后,想利用一弹簧测力计和一铁块制作一个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如图所示。(铁的密度为ρ=7.9×103kg/m3


    1. (1) 首先,他称得此铁块的重力为G=7.9N,然后将金属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设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则待测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ρ=(用G、F、ρ表示)。小科依据此规律,在测力计右侧标注出了液体的密度值,做成了一支密度计。
    2. (2) 当利用该此密度计测某液体密度时,指针在7.1N的位置,则该刻度应标记为kg/m3
    3. (3) 图中能正确反映液体的密度ρ与测力计示数F之间关系的是

        

    4. (4) 水银的密度是水的十几倍,利用该密度计能否测出水银的密度并说明理由:
  • 36. 为何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筷一般都是横躺着而不是竖直的?这一现象引起了小科的思考。

    【思考】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筷只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因为他们是一对力,所以竹筷应该能够竖直的静止在水面上,但事实并不如此。

    【实验】小科以内含金属块的中空细塑料管模拟竹筷进行实验探究。如图所示,把一个质量适当的金属块,固定在一根底端密闭的中空细塑料管内不同位置后,分别轻轻地竖直放到水和食盐水中,观察它是否能始终保持竖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表:

    金属块位置

    液体

    a

    b

    c

    d

    不能

    不能

    浓盐水

    不能

    不能

    不能

    【分析】①把金属块和塑料管视为一个物体,金属块位置的改变,会改变物体的位置。相同条件下,这一位置越低,细管在液体中能竖直漂浮的可能性越大。

    ②分析金属块固定在c点时,细管放入水和浓食盐水中时的实验现象可知,相同条件下,浮力作用点的位置相对细管底端越(填“高”或“低”),细管在液体中能竖直漂浮的可能性越大。

四、 分析计算题(本题有5小题,每个问题2分,共28分)
  • 37. 体积为1000 cm3的正方体木块浮在水面上,其质量为500 g,求:

    1. (1) 木块的密度;
    2. (2) 木块受到的浮力;
    3. (3) 木块浸入水中部分的体积;
    4. (4) 用多大力才能使木块全部浸入水中。
  • 38. 某人用一根绳子系住水中的一个物体,试图将这个物体打捞出水。若物体的密度为3×103kg/m3 , 体积为10dm3 , 求:
    1. (1) 要将物体提出水面,所用的绳子至少应能承受多大的拉力。
    2. (2) 在从水中向上提升物体的过程中,绳子承受的最小拉力是多大?
  • 39. 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未浸入水)如图甲,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随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的深度变化情况,求:

    1. (1) 圆柱体受的最大浮力;
    2. (2) 圆柱体的密度。(保留一位小数)
  • 40. 如图1所示,一个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木块,下面用一段细线与木块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容器足够高)。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图2所示。若细线中的拉力用F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则图3表示拉力F随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象,求:


    1. (1) 图象中的A点对应木块在水中的位置是处于什么状态
    2. (2) 该木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多少牛?
    3. (3) 该木块的密度为多少?
  • 41. 曹冲称象”是家喻户晓的典故。某校兴趣小组模仿这一现象,制作了一把“浮力秤”。将厚底直筒形状的玻璃杯浸入水中,如下图所示。已知玻璃杯的质量为200g,底面积为40cm2 , 高度为20cm(水的密度ρ=1×103kg/m3  )求:

    1. (1) 将杯子开口向上竖直放入水中时(注:水未进入杯内),杯子受到的浮力。
    2. (2) 此时杯子浸入水中的深度(即为该浮力秤的零刻度位置)。
    3. (3) 此浮力秤一次能测量的最大质量是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