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人教版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三、*东海之大乐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3课《东海之大乐》...

更新时间:2016-03-07 浏览次数:73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线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zhǔ)崖    崖(sì)     尾(lǔ) B . (bì)米         吾(huì)       井(hán) C . (zhòu)    持(yí)         灭(fū) D . (gàn)蟹      (shì)然       口(qū)
  • 2. 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且夫我尝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B . 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也        不知何时已而不 C . 方存乎见                                   仲尼之闻 D . 今我睹子之难也                         困百家之知,众口之辩
  • 3.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 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自比形于天地 B . 出于崖涘                           观于大海,乃知丑乃逸而走 C . 且夫知不知是之竟                 是坎井之蛙与 D . 不闻夫坎井之蛙乎              且子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
  • 4. 下列“之”字,按其用法分三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泾流之大 ②两涘渚崖之间 ③野语有之曰 ④我之谓也 ⑤少仲尼之闻⑥轻伯夷之义 ⑦睹子之难穷 ⑧非至于子之门 ⑨大方之家

    A .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 .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 .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 . 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
  • 5. 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句式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 .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C . 若属皆且为所虏 D .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6.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下列判断与这句话意思不合的一项是(  )

    A . “仲尼之闻”“伯夷之义”都为世人所称道。 B . “始吾弗信”是指不相信有人竟敢小看像仲尼、伯夷那样的圣人。 C . “则殆矣”,“殆”在坐井观天,会“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 . 文句中的“子”是指“不见水端”的北海。
  • 7. 对文意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这一句从侧面表现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水流之大。 B . 河伯起先“欣然自喜”,为的是与后文河伯“望洋而叹”进行对比,并且突出后者。 C . 庄子引用野语,用来表现河伯深深的自责之情。 D . 庄子告诉人们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因而事物是不能认识清楚的。否则,将被修养很高的人耻笑。
  • 8. 对“望洋兴叹”一段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段文字通过河伯与海若的对话,表现了河伯勇于认错的精神。 B . 这段文字描绘了秋季黄河猛涨的浩瀚水势,从侧面表现了海若的谦虚胸怀。 C . 这段文字记叙了河伯看到北海的广大,扩大了眼界,因而对自己盲目自满感到惭愧。 D . 这段文字先写了河伯欣然自喜,再写了他的叹息,最后写了他的惭愧,表现了河伯情绪的起伏。
  • 9. 下列加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百川灌 B .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 C .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D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10. 下列加线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 .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 . 顺流而东行 C .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D .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 11.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A .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 .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D . 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 12. 下列关于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则寓言中的河伯是一个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的河神,也是庄子为教育人们而塑造的一个反面人物形象 B .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C . 这则寓言通过设喻和对比的手法,将人物形象塑造得鲜明生动,也增强了说理的趣味性 D . 庄子的这种“戒除自满”的思想观点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要正确地继承并广大之
  • 13. 下面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这夫妻俩在工作上互相理解支持,在生活中互相照顾,真是恩爱和睦、礼尚往来的一对儿。 B . 张老师教学有方,经常在课堂上故弄玄虚 , 以启发学生,收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 C . 在最为困难的时候,这位母亲总是吃孩子们剩下的残羹冷炙 D . 如果不加紧治理,南水北调这一造福工程可能会成为纵贯南北的污水网,成为贻笑大方的劣质工程。
  •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依法明确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支付项目,建立社保机构独立预算和全国统筹预算,是我国社保机构能力建设的创新战略。 B . 当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他们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帐篷、饮用水、粮食和生活用品,他们还需要精神的抚慰。 C . 窗口服务行业,要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以促进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敬业奉献精神。 D . 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出现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茶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2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效能各不相同,                             , 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表现。               , 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反映。                                  

    ①香气高、滋味醇、叶底匀、汤色清,是好茶;反之则劣

    ②所谓外形是指干茶的芽叶比例,有无锋苗以及老嫩、松紧、整碎、净杂、光润、鲜暗等程度

    ③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是好茶;反之则劣

    ④所谓内质是指香气的高低、纯杂、长短,滋味的浓淡、强弱、鲜淳、苦涩,叶底的嫩度、色泽、净匀度,汤色的鲜活、明亮程度

    ⑤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看外形、评内质

    A . ②③④①⑤ B . ②③④⑤① C . ⑤②④③① D . ⑤②④①③
二、填空题
三、问答题
  •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你怎样理解本文所选的两段文字的主旨?

  •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有人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1. (1) 找出文中共有几处"为…笑"?分别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被耻笑呢?

    2. (2) ‚文章如何证明中心论点的?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 23.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成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诫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移,贫贱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何谓大丈夫?(用原文回答)

  • 24.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你认为韩信不能被推选作官吏的原因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