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

更新时间:2017-08-29 浏览次数:497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gù)     责(jí)       文绉绉(zhōu)      长短叹(xū) B . (zì)      黑(yǒu)     一绺绺(lǚ)       睨一切(bì) C . (pōu)     形(qí)      惑(yòu)         光耀门(méi) D . 留(zhì)     然(càn)     祖母(shù)       万象新(gēng)
  • 2.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器宇轩昂    鹤立鸡群    肖声匿迹     铃铃作响 B . 成群结队    美其名曰    文质彬彬     衔觞赋诗 C . 诚惶诚恐    粗制乱造    藏污纳诟     蕴袍敝衣 D . 暗然失色    不可名状    美不胜收     短褐穿结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 , 笑容满面。 B . 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 , 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 . 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 , 玩忽职守。 D . 谈起中国历史,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 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消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B .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C .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 . 他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一有功夫不是看语文、数学等书,就是看报纸,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积极。
  • 5. (2017七下·崆峒期中)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半年来,梅葆玖、陈忠实、杨绛……等大师的离去,无不使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悲痛之情。 B . “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诗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发奋有为。 D . 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走进上海,飘到美国,回到北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学大师。
  •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鲁迅既赞美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又通过朔方的雪来赞美那种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的战斗和献身精神。 B . 胡适,字适之,著名学者。《我的母亲》是作者中年时回忆童年时代母亲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而写的,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C . 韩愈,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一。《马说》通篇采用的是对比的写法,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D . 高尔基,前苏联作家,散文诗《海燕》以充满激情的笔调,描绘了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勇敢形象,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二、<b >名著导读</b>
  • 7. 名著阅读填空。

    1. (1) 《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的潜水艇从太平洋出发,途径澳大利亚珊瑚岛,在游历了印度洋、等海域后到达南极。

    2. (2) 有一篇新闻的标题是:饮料市场“李鬼”泛滥,六颗核桃鱼目混珠。李鬼出自《》,在这里指代

三、<b >默写</b>
  • 8.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1)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 (2) 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3) 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 (4) ,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

    5. (5) 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6. (6)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7. (7) 黔娄之妻有言:“,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8. (8)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四、<b >语言表达</b>
  • 9. 仿写句子。

    例句: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

    仿句:我渐渐明白,世间最莫如;世间最莫如

五、<b >诗歌鉴赏</b>
  • 10.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2) 从运用的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六、<b >文言文阅读</b>
  • 1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 = 1 \* GB3 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 , 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视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注】①姓: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í):纯黑色的马。

    1.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一食尽粟一石        或:

      ②才美不外            见:

      ③三月而              反:

    2. (2) 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不知其能千里食也          视其所视,遗其所不视 B . 祗辱于奴隶人手            骈死于槽枥 C . 可告天下之马              不敢出一言 D . 鸣之而不能通意            真无马耶
    3. (3)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4.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 . 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 . 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 . 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5. (5) 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方能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

七、<b >现代文阅读</b>
  •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凶手Wi-Fi

        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然后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

        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们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和无线路由器相似。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⑤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20分钟通话。

        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⑦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⑧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⑨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⑩最后,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

    1. (1) 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2. (2) 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中的“极”能删去吗?为什么?

    3. (3)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丹麦学生进行的实验充分证明Wi-Fi信号会损害人体健康。 B . 种子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只是路由器散热所致,并不能证明Wi-Fi辐射的影响。 C . 导致靠近辐射源的树叶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这一变化都应是Wi-Fi辐射的结果。 D . 美国的研究者认为,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也是微乎其微的,完全不必大惊小怪。
  • 1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靠近天堂的地方

    冯唐

        ①我从小喜欢读书,但是这跟远大理想和父母督促等都毫无关系。我从小爱较真,比如,老师鼓舞我们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会一直问:“怎么定义‘中华’?怎么定义‘崛起’?读什么书?中华崛起和我读你说的那些书有什么必然关系?”还没等我问完,老师就不搭理我了……

        ②我从小喜欢读书全是因为那时候没任何其他有意思的事可干。我生于1971年,我们是最后一代需要主动“杀时间”的人:小时候没有手机,没有平板、没有电脑,也没有游戏厅、旱冰场。我又对体育没任何兴趣,上街打架又基本是被打,只剩下读书,于是我就读书。尽管那时候可读的书种类不多,但是已经能看到李白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已经能看到《诗经》讲“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了。

        ③我那时候的学校有图书馆吗?我不记得了,很可能没有。北京的街面上似乎有图书馆,每个图书馆里最热闹的是报刊栏,一对老头、老太太站在报刊栏前看当天的报纸。有一次我试图进入一个图书馆,里面当班的被我吓了一跳,以为我是来偷东西的坏孩子。我问:“能借书吗?”她说:“不能。”我又问:“能进入书库随便看看吗?”她说:“不能。”我再问:“为什么?”她说:“你借书,怎么能保证你一定能还?你进书库,怎么能保证你能爱护书、不偷书呢?”我接着问:“那你是干什么的呢?”A她说:“就是看着像你这样的人的。”

        ④第一次体会到图书馆的美好是在北大。早点去图书馆,如果运气好,能有个靠窗的座儿。窗外是很多高大的白杨树,有很绿的草地,草地上有一些弹着吉他唱歌的男女,每个人的眼睛似乎都是全世界最忧伤的。七八页书看过,人一阵恍惚,掉进书里,周围的人消失,周围的墙消失,周围的窗户全部打开,周围的一切变软,从固体变成液体再变成空气,混沌在四周,不知今夕何夕。B时间变得很短,一个恍惚,就饿得不得不去吃饭了;一个恍惚,日落月升,图书馆要锁门了;一个恍惚,白杨树的叶子落光了,草地忽然变黄了。

        ⑤16年前,我去美国读书;16年后,我去美国休个长假。中间这十几年,事冗时仄,只有两项运动:开会、应酬,读书都在厕上、枕上、车上、飞机上,把包里的Kindle阅读器勉强算作图书馆。长假中,不设手机叫醒,在风铃声中自然醒来,忽然想到,可以再捡起多年前的爱好,再去泡泡图书馆。

        ⑥开车去距离住处最近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无须证件,无须存包,无人盘问,我就大摇大摆的进入图书馆。我在角落坐下,中庭泻下来的阳光很猛,松树很老,草很嫩。一切很静,走路、掏钥匙、挪挪屁股,都会发出大得吓人的声音。坐下,吸口气,满鼻子纸张和油墨的味道。

        ⑦看书看到被尿意憋醒,去上洗手间,我沿着宽大的楼梯往上走、往上看,明晃晃的阳光,一架架的纸书,每本纸书仿佛是一个骨灰盒,每个骨灰盒里都有一个不死、不同、不吵的人类的灵魂,进进出出,自由自在,无始无终。一切都是一副人间天堂的样子。

        ⑧我瞬间觉得整个人都变好了。

    1. (1) 请简要概括“我”不同阶段读书的表现。

    2. (2) 品析文中A,B两处画线的句子。

      ①请说说A句的言外之意。

      ②从修辞角度品析B句。

    3. (3) 文章结尾说“我瞬间觉得整个人都变好了”,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 (4) 作者是一个跨界人才,这与他的阅读经历密不可分。请结合本文和链接,以“读书的回馈”为主题写一段话。(不少于80字)

      链接:冯唐,1988年获得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之后又获得美国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担任华润集团战略管理部总经理。2011年10月,当选为华润集团有限公司首席资讯官。2013年,冯唐荣登“第八届作家富豪榜”,引发广泛关注。

八、<b >命题作文</b>
  • 14. 作文:

           菁菁校园,如诗如梦,承载着我们多少美好的回忆。一天又一天,从早晨的忙碌,到夜晚的宁静,从教室里的书声琅琅,到操场上的欢声笑语,都是一个个快乐的音符。所有的花儿都在这里绽放,所有的梦想都在这里放飞,所有的故事都从这里开始。在这里,我们一路欢歌,体验着成长的喜悦;在这里,我们尽情舞蹈,展示着生命的风采……

           请以“校园里的那些回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书写工整,标点规范;语言流畅,富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