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10月检测...

更新时间:2019-08-05 浏览次数:50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 1. 地球上淡水水体种类较多,下列淡水中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是:(   )

    ①冰川水②浅层地下水③深层地下水④河水⑤湖泊淡水

    A . ①②④ B . ①④⑤ C . ②④⑤ D . ③④⑤
  • 2. 目前浙江省正试点“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遇到降雨时能够就地“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的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是( )

    ①增加地面下渗   ②改变水汽输送

    ③增加水汽蒸发   ④增加地表径流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④
  • 3. 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但实验所测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 . 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 . 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C . 大胆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 . 认为是实验误差引起的,可以忽略不计
  • 4. 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 B . 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 . 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 . 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 5. 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 酸奶 B . 玉米汁 C . 黑米汁 D . 可乐
  • 6. 用食盐晶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①量筒②酒精灯③玻璃棒④托盘天平⑤蒸发皿⑥烧杯

    A . ②③⑤⑥ B . ①③⑤⑥ C . ①③④⑥ D . ①④⑤⑥
  • 7. (2018八上·金华月考) 如图所示两个密度计 a、b。a 密度计最上部刻线为 1,而 b 密度计最下部刻线为 1。若要测定浓盐水的密度,则应该使用密度计( )


    A . a B . b C . 任意一个 D . 都不好用
  • 8. (2018八上·金华月考) 如图所示,a、b、c 是三个实心小球,其中 a 与 b 质量相等,b 与 c 体积相同,放入水中后,a 球漂浮、b 球悬浮、c 球沉底。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它们的体积关系是:Va<Vb=Vc B . 它们的重力关系是:Ga=Gb>Gc C . 它们所受的浮力关系是:Fa=Fb=Fc D . 它们的密度关系是:ρabc
  • 9. 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 .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无色的液体 C . 配制溶液时,搅拌溶液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D . 饱和溶液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 10. 电解水时,得到a克氢气和b克氧气,如果a克氢气的体积是4L,则b克氧气的体积为(    )
    A . 2L B . 4L C . 8L D . 16L
  • 11. 要使含水99%的200克氯化钠溶液中的含水量降为98%,应蒸发掉水(   )
    A . 1克 B . 9克 C . 90克 D . 100克
  • 12. 一艘轮船从重庆驶入上海,在上海码头卸下货物后停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轮船所受浮力减小,将上浮一些,轮船的“排水量”减小 B . 轮船所受浮力减小,将上浮一些,轮船的“排水量”不变 C . 轮船所受浮力不变,将下沉一些,轮船的“排水量”减小 D . 轮船所受浮力减小,将下沉一些,轮船的“排水量”不变
  • 13. 甲、乙两只小球的质量、体积都相同,把它们分别浸在A、B两种不同的液体中,静止状态如图所示。若它们受到的浮力是F与F , 两种液体的密度为ρA与ρB , 则( )

    A . F>F , ρAB B . F<F , ρAB C . F=F , ρAB D . F=F , ρAB
  • 14. (2017八上·海宁月考) 4 个边长均为 L 的相同的立方体木块,用胶水(胶水质量不计)粘在一起放入水中,露 出水面的高度为 L/2,如图所示。当胶水溶于水后,木块散开,这时( )

    A . a、b 露出水面高度为 L/2,c、d 为零 B . a、b 露出水面高度为 L/2,c、d 沉入水底 C . a、b、c、d 露出水面高度都是 L/2 D . a、b、c、d 露出水面高度都是 L/4
  • 15. 最近两年来,欧盟和美国加紧了对火星探究的投入,期望在不远的将来人类登上火星。火星离太阳比地球离太阳略远,但火星赤道上中午气温仍可上升到0℃以上。一个在地球表面重500N的物体在火星表面重190N。若地球表面g取10N/kg,不计火星大气压的影响,在火星中午的赤道地面上(温度与地球表面相同),有一个盛水容器,水中悬浮着一个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则此时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
    A . 小于10N B . 仍等于10 N C . 大于10 N D . 无法计算
  • 16. 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所加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28

    10

    4

    14

    28

    10

    6

    14

    60

    10

    8

    18

    A . ①②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 . 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 . 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 D . 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
  • 17. 如图是书上水电解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这个实验可以说明水分子含有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原子。 B . 一个水分子种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C .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D . 水是由氢原子与氧原子组成的
  • 18. 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晶体(不含结晶水),搅拌溶解的过程中(   )
    A . 溶剂质量减小 B . 硝酸钾会析出 C . 溶质质量不变 D . 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
  • 19. 如图所示,将苹果和梨子放入水中后,苹果漂浮,梨子沉底。若苹果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为m1、V1和F1 , 梨子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为m2、V2和F2 , 现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⑴若m1>m2 , 则F1一定小于F2

    ⑵若m1=m2 , 则F1一定大于F2

    ⑶若V1=V2 , 则F1一定小于F2

    ⑷若V1>V2 , 则F1一定大于F2

    A . ⑴⑶ B . ⑴⑷ C . ⑵⑶ D . ⑵⑷
  • 20. 边长为4cm、密度为2×103kg/m3的立方体橡皮泥块,放在足够多的水中,沉入水底;当把它捏成一只小船时,便能漂浮在水面上。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ρ=1.0×103kg/m3)
    A . 橡皮泥块的质量是12.8g B . 橡皮泥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1.28N C . 橡皮泥小船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是0.64N D . 橡皮泥小船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是1.28×10-4m3
二、填空题(21~25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5分)
  • 21. 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 (1) 图中字母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环节是:

      A.降水;B.蒸发;C.

    2. (2) 南水北调改变的是(填字母)这一环节。
    3. (3) 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和地心引力。
  • 22. 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试管盛满水,通直流电后,两支试管内有气泡产生,在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得到,该气体可燃烧,产生色的火焰。该实验说明水是由组成的。

  • 23. 将少量①橄榄油、②醋、③冰块、④白糖、⑤肥皂、⑥面粉、⑦味精、⑧食盐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其中形成悬浊液,形成乳浊液,形成溶液。(写序号)
  • 24.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请填写以下的科学知识:
    1. (1) 夏季雷雨前鱼会纷纷游到水面上来,这是因为气压低了,使得 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
    2. (2) 如衣服上有了油脂等脏物时,用水洗是洗不去的,这是因为油脂在水中的能力比较弱。
    3. (3) 烹煮牛肉汤时,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即可。这是因为溶液具有性。
  • 25. 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所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

    1. (1) 图中“?”是指
    2. (2) 将5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完全溶解,你是如何确定食盐固体“完全溶解”的?
    3. (3) 若上题中5克食盐全部溶于20克蒸馏水中,则该食盐水的质量分数为__。
  • 26. 小柯在一根一端密封的空心玻璃管下端绕上一段细铁丝,制成一支自制密度计,用它来测量液体密度,测量过程中杯内液体总量没有变化。

    1. (1) 当密度计在杯中漂浮时,液面高度在A处(如图甲)。此时,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填“小于”、“等于”或“大于”)重力。
    2. (2) 使用中,小柯发现细铁丝很容易滑落,于是他改变这段细铁丝的形状,并把铁丝置于玻璃管内,再次测量同一杯液体密度(如图乙),杯中液面将(填“上升”、“下降”或“仍在A处”)。
  • 27. 三个相同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分别与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相连,向容器内倒入某种液体,待液体和球都稳定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情况,乙球下方弹簧长度等于原长。这三个球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填字母)。

    A.F<F<F丙   

    B.F>F>F丙  

    C.F=F=F

    这三个球的密度大小关系是(填字母)。

    A.ρ

    B.ρ

    C.ρ=ρ=ρ

    其中球(填“甲”、“乙”或“丙”)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相同。

  • 28. 如图所示,台秤上放置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将一漂浮在冰块A用细杆B慢慢压入水中,则台秤的示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浸没的冰熔化后,杯中的液面将,台秤的示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9. 将重10N的长方体木块A放入水平放置的盛水容器中静止时,有1/3的体积露出水面,木块受到的浮力是N。若在木块上放另一物块B,使木块刚好全部压入水中,如图所示,若所加物块的体积是木块的1/3,则物块B密度与木块A密度之比是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44分)
  • 30. 如表是氯化钠(NaCl)和硝酸钾(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1. (1) 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2. (2) 60℃时,按图示操作:

      A中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总质量是克。

    3. (3) 50℃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克,分别加热蒸发10克水后,再恢复到50℃,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溶液(填“大于”“等于”或“小于”)KNO3溶液。
  • 31. 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查阅资料】

    ①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的水合过程.

    ②实验条件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方案.在图2所示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

     

    1. (1) 【实验结论】

      ①图1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下同).

      ②图2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 .

    2. (2) 【拓展实验】按照图3所示进行实验.若物质c为NaOH,则U型管内的左边液面将(填“高于”或“低于”或“等于”)右边液面.
    3. (3) 【反思交流】

      ①该小组的同学进一步就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展开了讨论,分析得出:若Q Q(填“>”或“<”或“=”),则溶液温度下降;若Q吸与Q放的相对大小与之相反,则溶液温度上升.

      ②在图2所示方案中,小张同学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他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 .

  • 32. 化学实验能使我们获得许多重要的化学知识和学习的快乐。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仪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1. (1) 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完成此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①溶解;②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③称量;④计算

    2. (2) 按配制溶液的实验要求,图1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填名称);
    3. (3) 图2操作中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放好砝码和游码后,向托盘中加入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应进行的操作是
    4. (4) 实验操作称量固体的质量及所量取的蒸馏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称取的氯化钠实际质量为 g ;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33. 学习了浮力有关知识后,同学们都已经知道:浮力跟物体所浸在的液体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但王丽总感到:浮力大小应与物体所在液体的深度有关,并猜想:“深度越深,浮力越大”。于是做了如下实验:她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底面接近烧杯底部接触为止,如图所示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象。

    1. (1) 分析图象可知,圆柱体的密度是kg/m3
    2. (2) 分析图象BCD段,可得结论:
    3. (3) 分析图像可知,圆柱体的横截面积为cm2
  • 34. 如图所示是小明自制的用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装置:将弹簧和标尺固定在支架上,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块悬挂在弹簧下端,弹簧静止时指针正对标尺上的A位置(本装置使用时,弹簧未超过弹性限度)。

    1. (1) 向杯中缓慢注水,从金属块底部接触水面,到金属块刚好浸没水中的过程中,指针由标尺上的A位置缓慢上移至C位置,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 有关,此过程中支架上O点所受拉力的最大变化量为△F1;继续向杯中注水,指针(选填“上移”、“不动”或“下移”):当注满水时,金属块底部受到的压强为p1
    2. (2) 将水倒尽,向杯中缓慢注入某种液体(ρ≠ρ),当指针指在C位置时,金属块底部受到的压强为p2 , 则p1p2(选填“>”、“=”或“<”),分析推理可知: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大小还与有关。
    3. (3) 将液体倒尽,用等体积塑料块(ρ<ρ塑料<ρ金属)替换金属块进行实验。向杯中缓慢注水,从塑料块底部接触水面,到塑料块浸没水中的过程中,支架上O点所受拉力的最大变化量为△F2 , 则△F1 △F2(选填“>”、“=”或“<”)。
四、分析计算题(7分/题,共21分)
  • 35. 在科技小发明活动中,小明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可测量液体密度的装置。大筒中装 有适量的水,将长为 50 厘米,质量为 100 克,横截面积为 10 厘米 2 的薄壁小筒竖直立 在水中;每次在小筒中加入 10 厘米深的待测液体,当小筒上的某刻度线与水面相平时, 大筒上对应刻度就是被测液体密度。

    1. (1) 该装置工作的原理是
    2. (2) 当向小筒加入某液体,小筒的 18 厘米刻度与水面相平,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3. (3) 如果要增大该装置的测量范围,你的建议是
  • 36. 小明来到素有“中国死海”之称的新疆达坂城盐湖游玩,看到游客能漂浮在湖面,便利用随身携带的砝码盒以及长方体有盖铁皮罐、细线、沙石、水等物品探究湖中盐水的密度。(g取10N/kg)

       

    ①取一根细线与铁皮罐等高,通过对折细线找到铁皮罐一半高度位置,并作记号。

    ②在铁皮罐内加入适量沙石并加盖密封,使之漂浮时一半浸入水中。

    ③在铁皮罐上加砝码,直至铁皮罐恰好浸没在水中。

    ④将该铁皮罐放入盐水中,加砝码,直至铁皮罐恰好浸没在盐水中。

    问:

    1. (1) 铁皮罐的体积有多大?
    2. (2) 铁皮罐和沙石的总重有多大?
    3. (3) 盐水的密度有多大?
  • 37. 下表为 20℃盐酸的密度和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对照表。20℃时,小明量取 50 毫升质量分数为 36%的浓盐酸以配制稀盐酸。试回答:

    密度(克/厘米 3

    1.025

    1.05

    1.075

    1.1

    1.125

    1.15

    1.18

    溶质质量分数(%)

    5

    10

    15

    20

    25

    30

    36

    1. (1) 根据上表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 (2) 50 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 36%的浓盐酸中含有溶质为克。
    3. (3) 小明用 50 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 36%的浓盐酸可配制 10%的稀盐酸多少毫升?(写出 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 2 位小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