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二中九年级下学期段考思...

更新时间:2017-07-13 浏览次数:1139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单项选择题</b>
  • 1. “认识你自己”是刻在希腊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之一。“认识你自己”的关键是(  )

    A . 自我反省 B . 实事求是 C . 相互比较 D . 发掘特长
  • 2. “子欲孝,亲还在”。对于子女来说,有父母作陪是幸福的事情。孝敬父母长辈,从道德角度讲,是因为(    )

    ①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孝”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③尊敬、赡养父母长辈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④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3. (2017·广东模拟) 下列生活场景中的做法与“四大保护领域”的要求对应一致的是(    )

    选项

    四大保护领域

    生活场景

    家庭保护

    妈妈要求小雨整理好自己的房间,学会生活自理

    学校保护

    我市各校认真开展紧急疏散演练活动

    社会保护

    县人民法院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

    司法保护

    国家网信办开展“护苗2015•网上行动”,净化网络环境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 (2017八下·巫山月考) 学习宪法知识时,小明在小组讨论会上提出,应该建议全国人大把当前备受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写进宪法。对这一建议,你的态度是(    )

    A . 赞成。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可以让全体公民都重视这一问题 B . 不赞成。宪法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C . 赞成。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可以严惩这一领域的违法犯罪 D . 不赞成。宪法是母法,已经包含了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
  • 5. “任性”是2014年火起来的一个网络用语,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的缩写。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但在微博、微信、QQ 等公共空间决不可“任性”。这表明(    )

    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②公民要在法律允许和许可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③所有网络造谣行为均属于犯罪行为                                                                     ④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6. 我国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的权利予以明确规定并进行特殊保护。从未成年人自身的特点来看,主要是因为未成年人(    )

    ①生理和心理上还不够成熟   ②家庭、学校教育存在失误

    ③社会风气不好                      ④辨别是非、自我保护的能力比较弱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③
  • 7.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这句名言启示我们(    )

    A . 树立自信、超越自卑 B . 做人要从知耻开始 C . 立身需要自尊 D . 尊重和维护人格尊严
  • 8. (2016·平南模拟) 《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第二条规定: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之所以要求公民维护公共秩序,是因为(    )

    A . 社会公共秩序是靠强制命令来维持的 B . 违背了公共秩序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C . 维护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是公民共同的责任 D . 维护了秩序才能提高公民的个人修养
  • 9. (2016七上·射阳期中)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请记住,环境愈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定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处也就愈大。”下列选项中与这句名言意思相近的是(  )

    ①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                                                                            
    ②有毅力者成,反者败(梁启超)

    ③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④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0. “车穿林道过,人自幽径行;森林绕碧水,青山映蓝天”这是某市近几年的环保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公民应该(    )

    A . 通过行政和立法手段保护和改善环境 B .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C .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D . 树立环保意识,履行应尽的义务
  • 11. 常熟市防范和打击恶意逃废债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通过常熟日报、常熟电视台、世纪常熟网等市级媒体公布失信人员名单,有力地震慑了一批金融“老赖”,使常熟市金融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优化。这(    )

    ①有助于构建诚信社会                            ②表明媒体监督能根除“老赖”问题

    ③并不意味着这些人的隐私权被侵犯    ④表明诚信是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④
  • 12. (2016九上·相城期中) 与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相伴,知识的更新周期急剧缩短,一些领域的知识以每年20%甚至更高的比例被淘汰。这一现象启示我们(    )

    A . 正确对待学习焦虑 B . 要用科学的方法学习 C . 不怕挫折、迎难而上 D . 要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 13. 近年来,全国大多数省市区制定了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的政策法规,为好人提供法律保护,这对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发挥了积极作用。上述材料说明(  )

    A . 道德的作用比法律大 B .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C . 法律的效果比道德好 D . 法律是道德的保障
  • 14. “谁若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的这句名言启迪我们要(    )

    A . 我行我素,我的地盘我做主 B . 摆脱父母监护,彰显自己个性 C . 完全独立,谁的帮助都不要 D . 克服依赖心理,提高自立能力
  • 15. (2016八下·桥东期末) 消费者王某到某商店购物,当准备索要发票时,老板以发票用完了予以拒绝开票。这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①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缺少了重要的证据 
    ②不能了解所购商品的真实情况

    ③售后服务时缺少了必要的凭证                     
    ④使国家的税收发生流失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6. 2016年“3•15晚会”上介绍:抽检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肉及肉制品、水果及水果制品、炒货食品,不合格产品14批次。这些不合格产品主要侵犯了消费者的(    )

    ①安全权       
    ②知情权       
    ③公平交易权   
    ④自主选择权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二、<b >判断题</b>
三、<b >简要回答</b>
  • 27. 学生小雨家庭条件不好,感觉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他特别想要一部iphone7手机,这样在同学面前才能有面子,于是非要爸妈给自己买,遭到拒绝后,小雨处处与父母作对。

    过了一段时间后,在小雨生日那天,爸妈陪着小雨买了一部她自己喜欢的普通手机。在回家后,父母给小雨定下了一些手机使用规则。

    1. (1) 请综合运用《思想品德》“自尊自信”、“亲近师长”的有关知识对小雨的观点和行为进行点评。

    2. (2) 请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说出这些规则的依据。

      手机使用规则

      制定规则的依据

      规则一:当自己或同学遇到危险情景时,要用手机及时报警。

      例:关爱生命健康

      规则二:在公共场合要把手机设置成静音或震动,并收起来放好,尤其是在餐厅、图书馆、电影院。


      规则三:不要把自己的家庭住址、电子邮件地址、身份证号等有关信息资料发送给陌生人。


  • 28. 近年来,雾霾天气频现,空气质量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苏州市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已于2017年1月1日起施行。本规定适用于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姑苏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等行政区域,目的在于防止环境污染,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1. (1)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我国必须坚持什么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2. (2) 自2017年1月1日起,全市积极推进禁放工作有序开展,近日还出台通知,发动市级机关单位“分片包干”开展市区烟花爆竹禁放管控工作。对此,有同学认为:告别雾霾,只要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就行。请利用九年级的有关法律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四、<b >分析说明题</b>
  • 29. 思维导图是应用于学习、思考的思维“地图”。下周是张老师绘制的以“宪法”和“法律”为关键词的思维导图。

    1. (1)

      观察如图后填写方格内容。

      ;②;③;④;⑤;⑥

    2. (2) 学生小华学习了“神圣的宪法”一课后,做了笔记,如下:宪法规定国家性质、国家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问题;宪法被称为“母法”和“法律的法律”; 宪法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议,并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请思考小华笔记中的内容是如何体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的?并简要回答:“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对我们青少年学生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