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9年浙江中考科学真题分类汇编16:常见的化学反应

更新时间:2019-07-10 浏览次数:540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19·台州) 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 B . 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 C . 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 D . 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
  • 2. (2019·温州) 当汽车发生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里的物质发生反应使气囊弹出,以保护司乘人员的安全。某汽车安全气囊中的反应之一为:6Na+Fe2O3=2Fe+3Na2O,该反应属于(   )
    A . 化合反应 B . 分解反应 C . 置换反应 D . 复分解反应
  • 3. (2019·绍兴) 将质量均为10克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成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的是(   )
    A . B . C . D .
  • 4. (2019·嘉兴) 科学兴趣小组对金属R的活动性探究时发现:将R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同时生成正二价的盐;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R+MgCl2=RCl2+Mg B . R+2AgCl=RCl2+2Ag C . R+2HCl=RCl2+H2 D . A+RSO4=AlSO4+R
  • 5. (2019·衢州) 如图为小科与妈妈在牛排馆用餐的对话:

    小科叙述中的?”可能是(   )

    A . 加热还原氧化铜反应时通入足量氢气 B . 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C .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 D . 将氧化钙转化成氢氧化钙时要加入水
二、填空题
  • 6. (2019·台州) 某同学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


    1. (1) 用如图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使劲捂住试管却仍观察不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若此装置气密性良好,为顺利完成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提一条合理建议
    2. (2) 清洗试管时,试管中的固体物质溅落在衣服上,留下了黑点,用彩漂液(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清洗,黑点处迅速产生气泡,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气泡产生的原因 。
  • 7. (2019·温州) 一些心脏病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以在心跳骤停时刺激心脏,恢复心跳。
    1. (1) 心脏骤停会导致人体各器官缺氧。心脏的四个腔中,能将血液压入主动脉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是
    2. (2) 一种用于心脏起搏器的锂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为4Li+2SOCl2=4LiCl+X+SO2↑。则X的化学式为 .
  • 8. (2019·温州)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许多地方的习俗,粽叶是包粽子的材料之一。


    1. (1) 箬叶(如图)是棕叶的一种,含多种氨基酸。用着叶包制粽子,可提高粽子中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是人体合成(填营养素名称)的重要原料。
    2. (2) 个别商贩利用硫酸铜(CuSO4)溶液浸泡陈旧棕叶使之变为青绿色,这对人体有害。有关部门提醒市民可将粽叶用水浸泡,将铁钉(Fe)放入浸泡液中,根据铁钉是否变红进行检验。写出该方法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
  • 9. (2019·杭州) 据报道,“火星快车”号探测器在火星大气层中发现了一种二氧化碳分子,它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16O18O(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代表该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1. (1) 18O中的质子数是中子数是
    2. (2) 相同分子数的C16O2和C16O18O.分别与足量CaO化合全部转化为CaCO3,生成CaCO3的质量前者后者(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10. (2019·杭州) 海绵铁是多孔隙的块状固体物质,主要成分是铁单质,常用于除去工业循环冷却水中的溶解氧,当含有氧气的水通过海绵铁时,其中铁单质跟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红褐色氢氧化物。回答:
    1. (1) 写出上述生成红褐色氢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2. (2) 海绵铁除去溶解氧的反应中,氧气表现了性(选填“氧化”或“还原”),跟成分相同的普通铁块相比较,海绵铁除氧效果要好得多,原因是
  • 11. (2019·绍兴) 如图是同学们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部分装置图。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白磷被引燃。

    1. (1) 上述实验现象说明了生石灰和水反应是一个(选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2. (2) 实验中涉及到的两个化学反应都属于反应基本类型中的反应。
  • 12. (2019·湖州) 普通火柴的火柴头中含有可燃物、摩擦剂及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可提供助燃剂)。火柴头在火柴皮上摩擦产生的热使可燃物燃烧放热,让氯酸钾快速分解产生助燃剂,使火柴头猛烈燃烧,从而引燃火柴梗。

    1. (1) 火柴头和火柴梗燃烧是因为温度达到了它们自的
    2. (2) 写出快速产生助燃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3. (2019·嘉兴)   2019年是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某拓展小组模仿门捷列夫用扑克牌寻找元素规律的方法,对部分元素进行排列,位置如图所示。


    1. (1) 根据规律,图中钠元素扑克牌应放入的位置是(填序号)
    2. (2) 拓展小组用同样方法将其它元素排入相应的位置,并从表中选出几种元素,与钠元素组成了一种能和稀硫酸反应的盐。请写出该盐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 (2019·嘉兴)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 (1) 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小组分别选取以下四组药品,通过称量比较各组物质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达到目的的有      。
      A . 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B . 生石灰和水 C . 氯化钙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D . 碘和酒精
    2. (2) 在一定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微粒种类变化如图所示“ “O”表示不同原子)。则参加反应的A、B物质的分子数之比为 。


  • 15. (2019·金华)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组成反应物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如图是处理汽车排放的某种有毒气体的微观模型。请回答:


    1. (1) 用模型表示方框中的微粒
    2. (2) 该反应属于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中的
三、解答题
  • 16. (2019·台州) 如图表示某国际空间站的水气整合系统,其中“氧气生成系统”能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萨巴蒂尔系统”能把氢气和航天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液态水和甲烷气体;液态水即循环利用,甲烷排放到外太空。


    1. (1) 图中化学式标注的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2. (2) 已知一个航天员平均一天要消耗约0.8千克的氧气,请计算一个航天员在空间站30天,理论上至少需要给该水气整合系统补充多少质量的水?(已知二氧化碳足量)
  • 17. (2019·温州) 过氧化氢溶液保存时,因缓慢分解导致质量分数变小(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为探究酸碱性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影响,小明利用图甲装置,每次实验往锥形瓶中加10克30%过氧化氢溶液,再滴加调节剂,使其pH分别从3依次调至13,在60℃反应温度下进行实验,获得数据如图乙。

    1. (1) 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 。
    2. (2) 根据本实验结果,对实验室常温保存过氧化氢溶液提出合理的建议: 。
    3. (3) 某次实验中,当1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0.32克氧气时,剩余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滴加的试剂对溶液质量的影响忽略不计,计算结果精确到1%)
  • 18. (2019·杭州) 工业合成氨的相关反应式为:N2+3H2 2NH3
    1. (1) 合成氨的原料气中可以通过分离空气直接得到的是
    2. (2) 当前,原料气H2可用天然气来制取,理论上每生产1吨H2会同时产生5.5吨CO2,有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不生成CO的新方法来制取原料气H若需要合成8.5万吨氨改用新方法制取原料气H2可以减少排放多少万吨CO2?
  • 19. (2019·绍兴) 为了探究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反应后所得滤液X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取50克滤液于烧杯中,天向烧杯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硫酸镁溶液20克,接着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加入溶液的质量与烧杯内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 (1) 滤液X的pH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 (2) 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滤液X中含有的溶质是
    4. (4) 滴加入30克稀硫酸时,烧杯中沉淀的质量m2的值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20. (2019·宁波)   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当天宁波会拉响警报,以增强市民的国防观念和防空防灾意识。


    1. (1) 某校为提高学生应急避险能力,进行了地震逃生演习。逃生演习时,高层的同学听到警报声后迅速躲到课桌底下,同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正确姿势如图所示)。同学做出的这些反应属于(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其中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主要是保护人体的生命中枢—  。
    2. (2) 若我们掌握一定的应急避险技能,可通过自救与互救来降低灾害风险。例如身上着火,可快速倒在地上,把身上的火苗压灭。这种灭火方式,利用的原理主要是 。
  • 21. (2019·宁波) 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质量为1.5g。某实验小组将这份样品完全溶解,配成50g溶液。然后缓慢滴入7.3%的稀盐酸,同时进行搅拌,使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滴加过程中,多次测得溶液pH和溶液总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量次数

    第1次

    第6次

    第16次

    第21次

    第26次

    滴加的盐酸总质量/g

    0

    5

    15

    20

    25

    溶液总质量/g

    50

    55

    m

    69.78

    74.78

    溶液pH

    12.4

    12.1

    7.0

    2.2

    2.1

    请分析计算:

    1. (1) 第次测量时,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2. (2) 表中m=
    3. (3)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 (4) 1.5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 22. (2019·湖州) 实验室里有一瓶氢氧化钙粉末由于较长时间敞口放置,已部分变质为碳酸钙。某课外兴趣小组为测定该瓶粉末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操作、数据收集和计算。
    1. (1) 配制稀盐酸:配制500克7.3%的稀盐酸,需要36.5%的浓盐酸克。
    2. (2) 抽样测定:将瓶中粉末搅拌均匀后称取20克样品放入烧杯并置于电子秤上,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反应时间/秒

      0

      10

      20

      30

      40

      总质量/克

      310.0

      309.6

      308.6

      307.8

      307.8

      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为克。

    3. (3) 计算出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
    4. (4) 经过分析讨论,同学们觉得这样测得的结果有可能偏大,原因是(指出一点即可)。
  • 23. (2019·嘉兴) 用久的热水瓶内胆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兴趣小组为了解具体成分进行了实验。他们取样品25克放入质量为100克的锥形瓶中,置于电子天平上,往瓶内加入150克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此时天平示数如图。对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固体4.2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填化学式)
    2. (2) 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 (3) 反应结束时溶液中MgCl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 24. (2019·嘉兴) 烟头掉落、炉火忘关……稍不注意就可能引发火灾。如图是某型号的干粉灭火器的结构示意图。

    1. (1) 干粉灭火器使用时,拔下保险销,用手握紧压把,通过连杆把高连压气体容器打开。压把属于杠杆。
    2. (2) 打开高压气体容器后,气体充满整个筒体,粉末状的灭火剂就会喷射出米,此时喷管受到一股反冲力,这是由于
    3. (3) 某种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当干粉灭火剂喷射到燃烧区,即能灭火。已知: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2Na2CO3+H2O+CO2

      请结合燃烧的条件,简述该干粉灭火器灭火的原理。

  • 25. (2019·衢州) 小科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中碳酸钙的含量,利用气密性良好的图甲装置进行实验:①称取石灰石样品6克,加入锥形瓶中,塞紧瓶塞,从左侧持续缓慢鼓入空气;②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开始计时;③待装置D总质量不再增加时停止鼓入空气。实验过程中测得装置D增加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1. (1) 根据图乙,运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 (2) 下列情况中,会导致测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①去掉装置A,将空气直接鼓入装置B

      ②去掉装置C,将B与D装置直接相连

      ③当气泡停止产生时立即停止鼓入空气

  • 26. (2019·衢州) 我国新一代水上飞机“馄龙”(如图1)的一项绝技是森林灭火,它汲水迅速、投水精准,灭火能力不同凡响。

    1. (1) 用水灭火的原理是。(写出一点)
    2. (2) “鲲龙”机翼截面如图2,飞行时机翼上表面空气流速 下表面空气流速,使上表面气压小于下表面气压,从而获得足够大的升力。
    3. (3) “鲲龙”飞行时最大航速为560千米/时,计算飞往距它140千米远的火灾现场至少需要的时间。
  • 27. (2019·金华) 为研究“不同物质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质量变化”,某科学兴趣小组将10.00克下列物质分别盛放于相同的烧杯中,将它们敞口放置在恒温实验室。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中物质减小的质量情况见下表。

    放置时间(小时)

    烧杯中物质减小的质量(克)

    饱和氯化钠溶液

    饱和硝酸钾溶液

    7.3%的稀盐酸

    24

    1.85

    0.61

    0.72

    1.35

    48

    3.70

    1.44

    2.80

    请回答:

    1. (1) 表格中“?”的值是克;
    2. (2) 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相比较,敞口放置24小时的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分析上表中水、饱和硝酸钾溶液和稀盐酸敞口放置后的质量减小程度随时间变化不一样,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小丽进行了下列操作:取敞口放置时间48小时的稀盐酸5.00克于锥形瓶中,滴入两滴指示剂,用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了5.50克氢氧化钠溶液。

      通过计算,确定散口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并对变化的原因作出解释。

四、实验探究题
  • 28. (2019·杭州) 小组用耐强碱的反应管等仪器组装成如图实验装置,以研究铜酸钠(NaCuO2)跟H2的反应,实验中观察发现如下现象:①固体中出现紫红色物质,②试管中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

    回答:

    1. (1) 经检验紫红色物一种金属单质,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uO2+3H2=2NaOH++
    2. (2) 若实验过程中包含下列步骤(没有根据操作顺序排列)①停止通H2:②通纯净H2排净装置里空气;③点燃酒精灯加热;④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3. (3) 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实验现象(选填“①”或“②”),可直接判断氢气发生了化学变化
    4. (4) 完全反应后,为了测定固体产物中Cu的质量,要用蒸馏水多次洗涤后晾干、称量。在洗涤环节中判断洗涤干净的操作方法是
  • 29. (2019·绍兴) 材料一:1673年,玻义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曲颈瓶中加热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冷却后打开容器,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与原来金属相比质量增加了。

    材料二:170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学说”,其主要观点有:

    ①    燃素是组成物体的一种成分,一般条件下被禁锢在可燃物中;

    ②燃素在可燃物燃烧时会分离出来,且燃素可穿透一切物质。

    材料三:1756年,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他将金属铅装入容器后密封、称量。然后把容器放到火上加热,白色的金属变成了灰黄色,待容器冷却后再次称量,发现容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罗蒙诺索夫对此的解释是:“容器里原来有一定量的空气,且容器中的空气质量减少多少,金属灰的质量就比金属增加多少,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后来,拉瓦锡等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定量实验,推翻了“燃素学说”,质量守恒定律得到公认。


    1. (1) 由“燃素学说”可知,物质燃烧后质量应该减少。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一个可以推翻“燃素学说”的事实:
    2. (2) 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是基于金属加热后,增加的质量并非来自燃素而是来自的假设。
    3. (3) 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玻义耳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4. (4)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
      A . 分析问题应该全面、严谨 B . 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C . 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 . 科学研究既要尊重事实,也要勇于创新
  • 30. (2019·宁波) 常温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产物主要为Fe2O3nH2O;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物为黑色的Fe3O4


    【提出问题】铁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时,是否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常见的铁的氧化物有三种:FeO、Fe2O3、Fe3O4 , 其中Fe3O4是磁性物质。

    ②FeCl3溶液呈黄色,FeCl2溶液呈浅绿色。

    【探究】①按图连接实验装置,检查   ★   。向试管内加入铁粉,针筒活塞停在A刻度。

    ②加热铁粉的过程中,活塞发生移动。停止加热后,活塞逐渐向左移动,最终停在B刻度。

    ③用细线吊着洁净铁钉靠近加热后的固体粉末,发现没有粉末被铁钉吸上来。

    ④向试管内加入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溶液立即出现黄色。

    ⑤另取一些未加热过的铁粉加入到盛有盐酸的试管内,发现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经检验,步骤④、⑤产生的气体相同。

    1. (1) 步骤①中“★”处应填: 。
    2. (2) 步骤④、⑤中产生的气体是 。
    3. (3) 本实验探究的结论是:铁粉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时,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产物是 。
    4. (4) 结合已学知识和本次探究分析可得,铁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受反应温度、氧气的等因素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