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泉州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生物中考仿真试...

更新时间:2019-08-18 浏览次数:241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二、多选题
  • 25. 小李学习了病毒、细菌和真菌的有关知识后,列表比较了它们的区别,完全正确的是(  )


    项目

    病毒

    细菌

    真菌

    A

    观察所用仪器

    电子显微镜

    高倍光学显微镜

    显微镜

    B

    是否具有细胞结构

    C

    是否具有成形细胞核

    D

    繁殖方式

    自我复制

    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

    A . A B . B C . C D . D
三、判断题
四、综合题
  • 27. 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一)阅读思考

    2014年5月25日,湖南省浏阳河市再次爆发福寿螺灾害,很多禾苗一夜之间被啃食,再请相比5年前可能更为严重.福寿螺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水温在25﹣30℃时活动最为频繁、感觉灵敏;接水温达到33.5℃时行动迟缓,甚至藏于水底;水温低于12℃时活动能力明显下降,水温在5℃以上可以越冬.福寿螺怕强光,多在夜晚浮出水面摄食.福寿螺食性比较杂,偏食植物性饲料,如浮萍、禾苗等,尤其喜食含糖量较高的瓜果类,如甜瓜、西瓜等.一只成熟的雌螺经交配后每隔5﹣10天产一次卵块,卵块为粉红色,气温恒定中28℃以上,约一个星期后便孵化出幼螺.浏阳市曾经在河流中投放青鱼苗来控制福寿螺的数量.

    (二)解决问题

    1. (1) 福寿螺在生物分类上是     
      A . 线形动物 B . 软体动物 C . 环节动物 D . 节肢动物
    2. (2) 福寿螺的贝壳的形成与下列哪个结构有关     
      A . 荚膜 B . 细胞膜 C . 表膜 D . 外套膜
    3. (3) 推测青鱼与福寿螺的关系为.
    4. (4) 福寿螺引发的灾害是不经论证盲目从外面引进物种的结果,它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这种现象称为.
    5. (5) 这种用青鱼对付福寿螺的方法,属于.
  • 28. 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的小型农业生态园内,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他们选取了长势和重量完全相同的三株玉米苗甲、乙、丙,分别放置在温室内进行无土栽培(培养条件见表).在光照、温度等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三株玉米苗的长势和重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玉米苗

    温室内CO2浓度

    培养液

    0.06%

    土壤浸出液

    0.03%

    土壤浸出液

    0.06%

    蒸馏水

    1. (1)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甲、乙、丙三株玉米苗的重量都增加了,重量增加的主要在的原因是.
    2. (2) 实验显示,甲玉米苗比乙玉米苗长得快,你认为其原因是.
    3. (3) 对比甲和丙玉米苗的长势,丙的长势明显比甲弱,可见,玉米苗的生长还需要.
    4. (4) 通过实验探究,他们发现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
  • 29. 如图是花的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 (1) 花的主要部分是.
    2. (2) 传粉是雄蕊上的[]中的花粉通过不同的方式传到雌蕊[]的过程.
    3. (3) 植物的精子与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
    4. (4) 受精作用后,整个[]最终发育成果实,其内的胚珠发育成;果皮是由发育而成的.
  • 30.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地震造成一定伤亡及产损失。某次地震后,王某在废墟中被发现,一根木梁压在他的腰部,动弹不得,下肢有创伤,头邮、面部未见明显外伤,神志清醒,救援人员搬走他身上的木梁,然后对其进行诊断、救治和护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 (1) 医生用棉棒刺激王某的足底皮肤,王某的足立即缩回,说明他的脊髓反射功能正常,根据如图所示,写出缩足反射的途径(用数字和箭头表示)。
    2. (2) 医生在检查其脑部是否受伤时,要求其在闭眼状态下用食指触摸自己的鼻尖,他始终不能准确触摸,由此判断受伤部位是
    3. (3) 医生给他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这些液体最先流入心脏的。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后,王某的血糖浓度出现如图所示的变化,那么BC段变化的原因是调节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
  • 31. 科学家们将男人、女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进行整理,形成了下列的排序图,请分析回答

    1. (1) 图中可以看出,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存在的。
    2. (2) 根据如图判断,乙为性的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由组成。
    3. (3) 人体的体细胞内含有对染色体,并且每一对染色体都有一条来自,一条来自
    4. (4) 若甲、乙是一对夫妇,第一胎生的是女孩,加入他们再生第二胎,生男孩的可能性约为%。
五、填空题
  • 32. 红灯停,绿灯行,斑马线避让行人已经成为文明行车的新法规,交通法规对于酒驾的惩罚力度越来越大,酒驾司机越来越少,文明开车已成习惯。青岛峰会期间交警更是加大了执法力度,对于外地车辆还需停车安检。请据图作答:

    1. (1) 当司机看到交警查车,并从远处开向交警时图甲眼睛中的[4]的变化是,近视眼患者成像于[]前方,需要戴矫正。
    2. (2) 6月13号上合峰会刚落下帷幕,十级台风袭击了岛城,一时间电闪雷鸣,天气一下子黑下来,部分老师和学生被困在学校里。天刚变黑的过程中图甲中[3]的变化是。雷声刺激了图乙中的[],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到形成听觉。遇到巨大声响应该张嘴(捂不捂耳朵),这样做是为了疏通[],保证[]内外气压相同。
  • 33. 科普阅读题:

    1897年,人们发现了志贺氏菌,又称痢疾杆菌。感染这类细菌后,常导致水样便、急性腹痛、发烧等。志贺氏菌每年引起大约1.63亿人患严重痢疾,并夺走超过100万人的生命,可谓是臭名昭著!

    众所周知,抗生素是人们对抗这些恶魔的有力武器。但因为这些武器被滥用,许多细菌出现了耐药性,其中一些细菌甚至对多种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成为“超级细菌”。人们如何抵抗愈发猖獗的耐药菌呢?

    在自然界中,生存着一种噬菌蛭弧菌(下面简称蛭弧菌),它以其他种类的细菌为食。“捕食”的对象正是多种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其“捕食”过程如图。

    目前,人类没有发现与蛭弧菌相关的疾病报道。因此,科学家们提出“以菌治菌”的设想,即利用蛭弧菌去抗击病原菌的感染。但蛭弧菌本身也是一种细菌,动物的免疫系统如果发现它们,会怎样对待这些“友军”?

    科学家用斑马鱼做了研究。在预实验中,将蛭弧菌注射进斑马鱼的后脑,24小时后,这些斑马鱼全部存活,而且后脑内的蛭弧菌数量逐渐减少。这样来看,蛭弧菌和斑马鱼短期内的“和谐共存”是可以达到的。

    接下来,研究者开始了“以菌治菌”环节。他们先向一群斑马鱼的后脑接种了致死剂量的志贺氏菌,然后对其中的部分斑马鱼再注射蛭弧菌。研究者发现,相比于对照组,注射了蛭弧菌的斑马鱼后脑内志贺氏菌大量减少,72小时后斑马鱼的存活率也更高。

    在此过程中,斑马鱼的免疫系统也没闲着:白细胞探测到蛭弧菌后,它们会聚集到注射部位将蛭弧菌吞噬。这看起来是“恩将仇报”,但免疫系统其实也是在尽忠职守。随后,研究者利用药物削弱了斑马鱼的免疫系统,再用志贺氏菌感染它们。这时,尽管蛭弧菌依然神勇,斑马鱼的存活率却明显下降,这说明免疫系统并不只是在拖蛭弧菌的后腿。

    至此,研究者认为,在抗击志贺氏菌感染时,蛭弧菌和斑马鱼免疫系统能巧妙地“配合”:蛭弧菌对志贺氏菌的“捕食”开始得非常迅速,能够在感染初期控制住志贺氏菌繁殖的势头,帮免疫系统减轻应对的压力。而等到大批白细胞赶来时,蛭弧菌已经饱餐过一顿,收拾志贺氏菌余孽的工作,免疫系统自己也能完成好。

    在耐药菌问题愈发严峻的当下,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找到新的应对手段。前景越令人期待,研究者的推进工作也越要细致周密。蛭弧菌能不能真正作为“活的抗菌药”加入人类与病原菌的战争当中,我们将继续关注。

    1. (1) 志贺氏菌是引起痢疾的病原体,能破坏人体大肠内表面的细胞,影响大肠对的吸收,引起水样便。
    2. (2) 蛭弧菌的“捕食”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识别→吸附→→利用生长→增殖→裂解宿主细胞。由此可见,蛭弧菌的生活方式为
  • 34. 螟蛾是田间害虫,青蛙是田园卫士,二者水火不容.一天,螟蛾们聚在一起商量如何对付它们的天敌--青蛙.螟蛾甲说:“青蛙跳得高,蹦得远,我们见了它要逃得快才好.”螟蛾乙说:“青蛙眼力好,让它瞧见就跑不掉了,还是想法躲起来好.”正说着,一只青蛙跳了出来,螟蛾甲叫了声“快溜”,张开翅就飞,螟蛾乙却静伏不动.结果螟蛾甲成了青蛙的美餐,而螟蛾乙却暂时逃过一劫.

    请你在阅读以上材料的基础上,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1. (1) 提出问题:
    2. (2) 作出假设:.
    3. (3) 实验设计:①材料用具:甲、乙两只玻璃水槽,两只青蛙(大小、健康状况等都相似),活苍蝇和死苍蝇各6只.

      ②步骤:首先向甲水槽放入6只活苍蝇,向乙水槽放入,然后各放一只青蛙,注意观察青蛙的捕食行为.

    4. (4) 实验现象:甲水槽中,乙水槽中
    5. (5) 得出结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