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19-06-25 浏览次数:628 类型:中考真卷
一、<b>积累运用(18分)</b>
  • 1. 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同音汉字。

    文学的航船已停(bò)在名为“科幻”的码头,因此,今天的人们比任何时期更需要兼容并蓄的胸怀和(bò)采众长的能力。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要紧紧把住时代脉,通过想象驰骋到遥远的时空中去领略科幻的神奇,感受文学丛林的蓬(bò)生机。

  • 2. 分门别类辑诗文。下面是某同学以“古人的雅趣”为专题整理的古诗文材料。请在画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并在【甲】处写上恰当的评点。

    雅趣

    出处

    古诗文名句

    评点

    饮酒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①我醉欲眠卿且去,

    你我皆随意。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山水之乐,

    酒中有真趣。

    郊游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禽鸟赶春光。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误入藕花深处。

    【甲】

    鼓乐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⑤杏花疏影里,

    难忘那些通宵!

    王维《竹里馆》

    自个儿乐。

    反思:通过这次活动,我回顾了已学内容,也感受到了运用有效的方法去整理古诗文的快乐,正如《论语》中所说“⑦”。

  • 3. 寻找“最美”对联。根据内容,给下面三个地方选出相应的对联。

    ①永嘉上塘殿戏台

    ②文成刘基庙

    ③江心屿文天祥阁

    A.侧身天地成孤注;满目河山寄一舟。

    B.占事考详,明有徵验,开国文臣第一;运筹画计,动中计宜,渡江策士无双。

    C.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人物,功名利禄真亦假;天长地久,却看儿女柔情,离合悲欢实还虚。

二、<b>阅读理解(57分)</b>
  • 4. 《西游记》中,孙悟空对唐僧说“两不相谢,彼此皆扶持也”。下列小说人物“彼此扶持”走到“圆满”的一组是(    )
    A . 宋江和公孙策(《水浒传》) B . 保尔和谢廖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 . 孙少平和田晓霞(《平凡的世界》) D . 简·爱和罗切斯特(《简·爱》)
  • 5.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讲好中国故事。

    目录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遭白匪追逐

    造反者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的由来

    在长沙的日子

    苏维埃运动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同红色农民谈话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真正的”红军

    彭德怀印象

    为什么当红军

    游击战术

    红军战士的生活

    (有删节)

    1. (1) 班级准备举行“走近领袖”故事会。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突显人物特点?请选择下面一个人物,参考目录,简要说明。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彭德怀

    2. (2) 向斯诺学习写故事,就纪实作品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这一点,你从斯诺的写作过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参考目录,结合你的阅读体会,加以阐述。
  •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

    (美)黄土芬

        一切都在于分门别类。

        世界终结后的第76年,最后一个机器人和最后一个人类在一片狂风侵袭的高原上相遇了。

        在这之前,最后一个机器人一直待在自己的仓库里,按照设定的程序执行任务——监测地球,直到有一天,日渐衰弱的传感器突然感应到一个能量高峰。运输系统瘫痪了,最后一个机器人花了432天时间才来到能量高峰出现的地方,发现了开封的冷冻管。

        那时,冷冻管里所有的人类都已经死去了——除了一人以外。

        但最后一个机器人还是执行起了她的任务。她必须展开统计调查,尽自己所能维持这唯一一个数据点的秩序。

        她在高原上找到了最后一个人类,一个为了抵抗狂风而将布层层包裹在身上的人形,正在耀眼的阳光下,将食用菌放在架子上晾晒。

        “你好。”最后一个机器人开口道,“我是R47—821,开罗仓库的指定管理人。我的任务是延续人类物种。”

        “是吗?”最后一个人类说,“进展如何?”

        最后一个机器人的记忆库里有“讽刺”这个词的定义,但她并没有听出最后一个人类语气中的讽刺意味。“不理想。”她回答,“你是我准备登记的唯一一个活着的人类。根据预测,人类物种消亡的时间上限是一百年。”

        最后一个人类的表情黯淡了下来,带着希望终成泡影的悲伤,问:“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当时我正在监测,”最后一个机器人说,“433天前的预测表明人类物种已经灭亡,不过一些冷冻舱保持完好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是很小。我监测了下去。”

        “我很高兴,”最后一个人说,“我一直都很孤独,没有人和我说话。我曾经希望……算了,没什么。我们现在要做什么?”

        “我必须给你分类。”最后一个机器人说。

        “给我分类?”

        “是的。为了筛选出实现物种生存的最佳决策树。”

        “在总人口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有效的决策树还存在吗?”最后一个人类问道。

        最后一个机器人的处理器迅速查阅了可能的人口恢复模型,“不存在,但我可以根据其他冷冻单位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做出预测。”

        “可能性如何?”

        “现在接近于零,虽然有误差,但误差范围是有穷尽的。”

        最后一个人类的表情扭曲了一下,哭笑不得,“对你来说,这就是希望吧。”

        “我不抱希望,”最后一个机器人说,“我只会计算概率。我的工作是帮助人类选择最有可能实现物种生存的概率路径。为此,我需要数据。”

        “好吧,R47—821,”最后一个人类说,凑上前在机器人的机壳上友好地抽了抽,“我怎么能妨碍你的工作呢?给我分类吧。”

        “你叫什么名字?”最后一个机器人开始提问。

        “瓦尔,”最后一个人类回答,“瓦尔·马茨米尔。”

        “你的职业是?”

        “应用气候学家,”瓦尔回答,“至少曾经是,这个职业现在要么完全无关紧要,要么是全世界最重要的。”

        “你的年龄是?”

        “冷冻时48岁,所以我现在至少49岁了,主观上来说。”

        “你是男性还是女性?”

        “都不是。”

        最后一个机器人停顿了一下,“这不是一个选项。每个人都必须属于一个类别。”

        “我是最后一个人类,”最后一个人类说,“我就是人口的100%。你是想告诉我我不存在吗?”

        “你必须属于一个类别。”最后一个机器人重复道。她的程序只关心物种繁衍。

        “不,”最后一个人类说,“我是最后一个人类了,该死的。我完全没有需要这个类别的理由。”

        “每个人都必须属于一个类别。”

        “不,”最后一个人类突然笑了起来,“你就没有类别,我也没有类别。我们会一起待在这里,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存在。直到末日来临,我们也没有类别。”

        “我有类别,我是女性。”最后一个机器人纠正道,指了指她的金属面庞上已经淡去的痕迹。某个人曾经给她画过眼睫毛。

        瓦尔呛住了,开始笑出声来。

        最后一个机器人不知道有什么好笑的,但在阳光下,最后一个人类在风中一直笑啊、笑啊,笑得坐在了地上还在继续笑着,直到泪水从脸上流下

    (选自《科幻世界》2017年第7期,有删改)

    【注】①决策树:属统计学名词,是一种树形结构的预测模型,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1. (1) 关于“性别分类”,最后一个机器人与最后一个人类产生怎样的分歧?请简要回答。
    2. (2) 品读小说最后一段画线句,揣摩最后一个人类的心理,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3. (3) 人类和机器人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小说为何以“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为标题?联系衔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意图。

      【链接材料】自然本身并不关心我们对严格分类的执着坚持。

      我或许应该这么说:自然其本身并不关心我们的坚持。

      ——选自黄土芬《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创作谈

    4. (4) 读完本文后,有同学对科幻小说“把人物置于极端环境中”这种写法的作用不太理解。请结合本文和《带上她的眼睛》,向他简要说明。

      【以下是《带上她的眼睛》的片段,供参考】

      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的物质中,船外别说空气和生命,连空间都没有,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标称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道义世界”与“机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艺术世界”。艺术在“心”“物”之间。由心透到物,而后有艺术之发现。譬如音乐,弹琴吹笛,都要物质。即如唱,也要用桑梓,嗓子是人身一机器,也是物质。然而唱出声音中有心,要由心发出的声才能感动人。就听音乐的人来说,受感动的是我的心,并不是我的耳朵。乐声跑进了我的心,不仅是跑进了我的耳朵,才能使我拜托物质世界的一切,而得到一个艺术境界,使心安乐。

        中国人生活上的最长处,在能运用一切艺术到日常生活中来,使“生活艺术化”,便也是一种心生活。纵使吃饭喝茶,最普通最平常的日常人生,中国人也懂讲究。所谓讲究,不是在求吃得好、喝得好,不是在求饭好、菜好、茶好、酒好,而更要是在一饮一食中有一个“礼”。中国古人讲的礼,其中寓有极深的艺术情味,惜乎后来人不能再此方面作更深的研求与发挥。即在饮膳所用的器皿上,如古铜、古陶、古瓷,其式样、其色泽、其花纹雕镂乃至其他一切,皆是一种极深的艺术表现。直到今天,此等器物几乎为全世界人类所宝爱。然而其中却寓有一套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寓有中国人心的一种极高造诣,这些都超出于技术艺能之上。别人虽知宝爱,却不能仿造。科学上所发明的机器,作用大,但可仿造,而且一学便会。

        发明机器诚然要极高的心智,而制造机器则仅是一项技术,在机器中,也并不能寓有人的个性,即使说心生活并不在机器中。至于艺术便不然,凡属艺术品,必然寓有人之“个性”。纵使模仿的艺术,依然还见有个性。使用机器,不要个性;欣赏艺术,则仍寓有个性。所以机器世界人在外;艺术世界人在内。机器无生命;而艺术有生命。要学绘一幅画,要学拉一张琴,须得把自己生命放进去。因为它是艺术,需要从心得心灵里面再发现。每一件艺术即使一人生。须能欣赏艺术,才能创造艺术。“艺术”与“人生”紧贴在一起。这是艺术世界与机器世界之大不同所在。机器世界是偏“物”的;艺术世界是偏“心”的。机器世界在“改造”自然;艺术世界则在自然之“心灵化”。心灵跑进自然,两者融合为一,始成艺术

        天地间有高山大水,这是天地间一大艺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人的德性和自然融合,成为一艺术心灵与艺术人生。中国文化精神便要把外面大“自然”和人的内心“德性”天人合一而艺术化,把自己生活投进在艺术世界中,使我们的人生成为一艺术的人生,则其心既安且乐,亦仁亦寿。

        中国人的亭园布置,只在家里庭院的一角落,辟出了一个小天地,一花一草,一亭一阁,莫非艺术境界。画一幅山水花鸟挂在房间,只是一株垂柳、一双飞燕、一只渔船,也便如这个艺术世界就在身旁。中国人总要把你整个日常人生尽量放在艺术境界中,而使你陶醉,而使你不自觉。

    (选自钱穆《中华文化十二讲》,有删改)

    1. (1) 以上文字选自钱穆的讲稿,请为其选择一个标题,并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①生活艺术化

      ②机器和艺术

    2. (2) 阅读选文,完成任务。

  • 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玉仙馆

    (唐)张籍

    长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阴云尽向西。

    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树里鹧鸪啼。

    (选自《全唐诗》)

    请你完成这首诗歌的微电影镜头脚本设计,来展现诗歌的意境。

    镜头脚本设计(部分)

    景别

    摄法

    整体画面

    配音

    预期效果

    远景

    从人物后面拍摄

    水流声、鹧鸪声

  • 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侍讲《岁时杂记》

    (宋)陆游

        承平无事之日,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若不必记。自丧乱来七十年,遗老凋落无在者,然后知此书之不可阙。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间,岂前辈达识,固已知有后日耶?然年运而往,士大夫安于江左,求新亭对泣 , 正未易得。抚卷累欷。庆元三年二月乙卯,笠泽陆某书。

    (选自《渭南文集》)

    【注】①跋:文体的一种。②吕侍讲:与文中的“吕公”同指《岁时杂记》的作者。③丧乱:战乱,指金兵攻取北宋首都,北宋灭亡。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新亭对泣:《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勠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⑥累欷:屡次叹息抽泣。

    1. (1) 解释下列各组划线词。

      ①固:A.已知有后日耶      A.汝心之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②易:B.正未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2. (2) 对于“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为何从“若不必记”变为“不可阙”?请简述原因。
    3. (3) 根据上下文,联系注释⑤,推断文中“新亭对泣者”指哪一类人。
    4. (4) “抚卷累欷”,字字千钧,吟指更觉有味,你吟读时会将重音落在哪里?结合全文,阐述理由。
三、<b>写作(70分)</b>
  • 10. 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班级以“周末补习的利与弊”为辩题组织辩论赛。请你任选一方,以辩手的身份陈述己方观点。

    正方:周末补习利大于弊  VS  周末补习弊大于利:反方

    要求:①观点鲜明,论据充分,逻辑严密;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③120字左右;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 11. 根据要求作文。

        地球上只剩一个人?

        把自己的生活投进艺术世界中?

        这个暑假,我独自背包去旅行?

        ……

        这,可能真的会发生!

    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以“这,可能真的会发生!”为开头进行写作。

    【写作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写作助手】①你可以叙述事件,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发表观点展开论述,可以说明某一种现象或事理,还可以……②你可以根据经验自由写作。如有困难,可参考下面表格内容进行构思。

    明确所指

    “这”指的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什么现象?

    探本溯源

    是什么原因、什么契机、什么方法等让“这”可能真的会发生?

    推想反思

    如果真的发生,会有什么结果?带来怎样的影响?你有怎样的思考?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