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

更新时间:2019-05-28 浏览次数:56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答题共20小题,每题4分,共80分)
  •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
    A . 金属中的自由电子 B . 衣藻结构图 C . 电流表 D . 水分子
  • 2. 某研究小组成功制备了四氧化铱阳离子(IrO4),已知其中氧元素显-2价,由此可判断其中铱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9 B . +7 C . +5 D . +3
  •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A图所示的三孔电源插座,接地线的孔应是“1” B . B图的人会触电 C . C图中测电笔的使用正确 D . D图中家庭电路连接正常
  • 4. 小明同学的笔记中,对下列符号中“2”的意义描述有如下记载,其中错误的是( )
    A . H2中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 B . 2SO3中的“2”表示:两个三氧化硫分子 C . 3 中的“2”表示:三个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2 D . (碳酸)中的“2”表示:碳酸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5. 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物质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 若整个大圆代表纯净物,则①③所属的类别是(   )

    A . ①单质、③氧化物 B . ①单质、③含氧化合物 C . ①化合物、③氧化物 D . ①化合物、③含氧化合物
  • 6. 下列关于磁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常见金属中铜、铁和铝都能够被磁体吸引 B . 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C . 科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 S 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D . 磁感线是闭合曲线,磁体外部和内部的磁感线都是从N 极出发回到 S 极
  • 7. 化学学习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 . 硫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 . 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时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紫红色 D . Ba(OH)2 和 NH4Cl 反应时会放出热量使容器的温度升高
  • 8.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 , 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 核能作为清洁的能源,对于缓解能源紧张局面,减轻环境污染具有积极作用。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那么(   )
    A . 该原子核外有 3个电子 B . 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 . 由该原子核形成的单质的相对质量为 6 D . 该原子核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 9. 下图是《科学》教材中的几个实验,其中图文描述不一致的是(   )
    A . 磁极间相互作用 B . 铁棒被磁化 C . 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D .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 10. 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

    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原子都是实心球体   ③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

    1911 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a 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 a 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绝少数a 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如图所示。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的(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②③
  • 11. 花青素(化学式 C15H11O6)具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该物质主要来源于各种蔬菜和水果,下列关于花青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花青素是一种氧化物 B . 花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87g C . 花青素中的 C,H,O 元素质量比是 15:11:6 D . 花青素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12. 一般大型超市出口处都装有报警器,一般是由防盗天线、检测门、检测器构成。使用时只要在商品上贴上具有磁性的软标签,即可达到保护商品的目的。正常购买时,营业员在结帐后,会将具有磁性的软标签消磁,如果商品的软标签未经消磁,当经过检测通道后,检测天线便检测到商品上的标签信号,从而转化为电信号,发出报警声,及时提醒保安人员,从而达到防盗目的。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判断报警器的原理与下列哪个实验相同( )

    A . B . C . D .
  • 13. 化学学习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 . 水、氧气、二氧化碳是三种不同种类的物质,所以它们的分子中没有相同的原子 B . 水、氧气、二氧化碳是三种不同种类的物质,因为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不同 C . 水、氧气、二氧化碳是三种不同种类的物质,所以组成它们的分子种类不同 D . 在水、氧气、二氧化碳三种不同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所以可视为同类物质
  • 14. 下列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冰变成水质量保持不变,这个过程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 . 氯酸钾中加入高锰酸钾会使反应速度加快,高锰酸钾起到了催化作用 C . 用水可以灭火,其用到的科学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 . 稀有气体常用作保护气,是因为化学性质稳定
  • 15.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4

    1

    42

    10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0

    6

    31

    A . 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置换反应 B . 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 1:9 C . 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 10:9 D . 甲完全反应后的质量为 8 克
  • 16. (2019·义乌模拟) 小明家新购住房刚装修完毕,家中部分照明电路如图所示。验收工程时,小明闭合了开关S(家中其他用电器均处于断开状态),白炽灯L亮了一段时间后熄灭了,他用测电笔分别测试了图中插座的两个孔,发现测电笔都发光。他断开开关S,再次用测电笔测试插座的两个孔,他将观察到(假设故障只有一处)( )

    A . 测试两孔时测电笔都发光 B . 测试两孔时测电笔都不发光 C . 只有测试右面的孔时测电笔才发光 D . 只有测试左面的孔时测电笔才发光
  • 17. 有关如图所示的五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五种物质都是混合物 B . ③④属于化合物 C . ①②④有相似之处,都盛放了不同状态的同种物质 D . ②和⑤有相似之处:元素种类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
  • 18. 下列有关图像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表示一定质量的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碳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 B . ②表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剩余固体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 C . ③表示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参加反应的硫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关系曲线 D . ④表示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 a 和 b(已知 a 为氯酸钾,b 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像
  • 19. 某班同学在学习空气的相关内容时,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你认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甲同学:液态空气用来制取氮气、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乙同学: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约占空气质量的 78%

    丙同学: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都属于氧化物丁同学: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助燃剂

    戊同学: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及其他气体组成的.

    A . 甲、乙、丙说法错误,其余是正确的 B . 丙、丁、戊说法正确,其余是错误的 C . 丁的说法正确,其余都是错误的 D . 乙和戊说法正确,其余是错误的
  • 20. 只含铜和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 18g,测得铜的质量为16g。已知铜的氧化物有CuO和Cu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固体样品的组成只有两种情况 B . 固体样品一定是CuO与Cu2O的混合物 C . 固体样品可能是CuO D . 若固体样品由两种物质组成,则其中一种质量分数为 4/9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空 2 分,共 60 分)
  • 21. 用符号表示:

    ①构成氯化钠的基本微粒是;   ②硝酸铵中显-3 价的氮元素

    ③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④m 个亚铁离子

    ⑤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 22. (2016·萧山模拟) 有水(H2O)、双氧水(H2O2)、重水(D2O,“D”表示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氢原子)三种物质,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这三种物质所含的元素共有种,从化学性质的角度看,与水的化学性质有较大的差异.

  • 23. 如图中A、B 两点均为螺口灯泡的螺旋部分,当开关S1 和S2 都断开后, 站在地上的人用手直接接触点(填“A”或“B”)时会触电,所以开关的接法是错误的。

  • 24. 相同分子数的 CO 和 CO2 , 氧元素的质量比为,相同质量的 CO 和 CO2 , 氧元素的质量比为,使 CO2 和 CO 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 CO2和 CO 的质量比是
  • 25. 如图所示,通电螺线管的上方有一个静止的小磁针,轴线上右边的圆圈表示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的横截面,由图可知,导线的 a 端应接电源的(选填“正”或“负”)极;闭合电路的这部分导体分别向“1”、“2”、“3”、“4”四个方向运动时,沿方向运动能产生感应电流。

  • 26. 在一次课外活动中,小金和小吴设计了如图甲的电路,当他们闭合开关 S 后,发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 这说明 的周围存在着磁场。接着小金想用该电路判断电源的正负极。经过讨论,小吴找来了一枚小铁钉 , 把导线的一部分绕在上面,当再次闭合开关 S 后,小磁针静止时 N 极的指向如图乙所示,据此他们判断出电源的端是正极 ( 选填“ a ”或“ b ” )。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 可能会出现的现象是

  • 27. 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 可以写成 12C。1 个 12C 的原子的质量为a 千克,1个 12CO2分子的质量为 b 千克,若以 12CO2 分子中的 1 个氧原子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 12CO2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8. 如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改进实验,用适量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代替原实验中集气瓶里的水。

    1. (1)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代替原集气瓶里的水, 其优点除了使实验更简便外, 还有
    2. (2) 实验中可观察到到铁丝燃烧的现象是,并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9. 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进行设计和分析:

    1. (1) 指出图A 中的仪器的名称 d
    2. (2) 实验室既可以用A 装置,也可以用B 装置来制取氧气,若用B 装置制取氧气,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则实验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分别是(选题中装置序号)。
    4. (4) 若在 C 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则气体用从(填“a”或“b”)进入 C 中。
  • 30.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甲、乙下分别挂一个条形磁铁和铁块,开关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端移动时,弹簧测力计甲的读数,弹簧测力计乙的读数

  • 31. 建立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1. (1) 图甲是水分子电解模型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该模型图中缺少了

    2. (2) 图乙是水中各元素质量分数模型,请在图丙中建立甲烷(CH4)的各元素质量分数模型。
  • 32. 作图题:如图所示,甲为一个“一开三孔”开关(即一个开关和一个三孔插座连在一起)实物图,乙为背面接线示意图,“A”“B”是从开关接线柱接出的两根导线,请你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完整,使开关控制电灯,又不影响插座供其它电器使用。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 40 分)
  • 33.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如图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 (1) 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 (2) 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压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 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实验改进】

      Ⅰ.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图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

      Ⅱ.测得实验数据如表

      测量项目实验前实验后
      烧杯中水的体积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体积/mL80.054.5126.0

      【交流表达】铁生锈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Fe(OH)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根据表4 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 (4) 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精确度更高的原因是:
  • 34. 如图 1 所示是小李同学研究“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及影响通电落线管磁性的强弱因素”的装置。

    1. (1) 可通过观察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通过观察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2. (2) 如图 2 所示是通电螺线管周围的有机玻璃板上的小磁针分布状态,观察可知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与磁场相似。
    3. (3) 小波猜想通电螺线管磁场强弱可能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有关。实验发现:

      ①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左滑动时,指针 B 偏转的角度将会(填“变大”或“变小”)

      ②他将开关 S 从 1 换到 2 上时,调节变阻器的滑片 P,再次观察电流表示数及指针B 偏转角度,此时调节滑动变阻器是为了,从而研究的关系。

  • 35. 某同学做了“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实验后,探究 H2O2 的质量分数对H2O2 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选试剂与仪器:质量分数为 15%的 H2O2、二氧化锰、蒸馏水、锥形瓶、双孔塞、水槽、胶管、玻璃导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注射器、集气瓶.
    1. (1) 设计实验方案:在不同质量分数的 H2O2 下,测定(要求所测得的数据能直接体现反应速率大小)。
    2. (2) 设计实验装置。如图是未完成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在虚线框中可以选择下列哪些装置?为什么要把锥形瓶浸在恒温水浴槽中?


    3. (3) 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要列出所选试剂体积或质量、需记录的待测量和所拟定的数据,数据用字母表示。请将下表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

      二氧化锰的质量/g

      15%双氧水的体积/mL

      加入水的体积/mL

      1

      a

      b

      c

      d

      e

      2

      a

      c

      a

      d

      f

  • 36. 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 (1) 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我“(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
    2. (2) 小红按下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和氢氧化镁,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 Mg3N2

      【实验探究】请在设计实验中完成实验现象,验证猜想是正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黄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将湿润的红色湿润试纸

      放在试管口

      证明猜想正确

    3. (3) 【反思与交流】

      ①空气中N2 的含量远大于 O2 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为什么?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分别为 8 分、8 分、4 分,共 20 分)
  • 37. 在实验室里加热 60g 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40.8g。请计算:
    1. (1)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2. (2) 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3. (3) 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 0.1%)
  • 38. (2019八下·绍兴期中) 有一种电加热恒温箱,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控制电路由电压为U1=9V的电源.电磁继电器(线圈电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2和热敏电阻R1组成,图乙是热敏电阻R1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工作电路由电压为U2=220V的电源和电阻为R0的电热丝组成.通过实验测得当电磁继电器线圈的电流达到60mA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下来。求:

    1. (1)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题意将图中的工作电路连接完整。
    2. (2) 在升温的过程中,电阻R1两端的电压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要使恒温箱设定的温度值升高,应调节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 (选填“变大”或“变小”)。
    4. (4) 当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50Ω时,恒温箱内的温度是多少?
  • 39. 把 4g 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O2 的质量(g)

    3

    4

    6

    SO2 的质量(g)

    6

    8

    8

    1. (1) 上述实验中,第次实验恰好完全反应;
    2. (2) 上述实验中,第三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氧气为克;在这三次实验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