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高一下学期期初...

更新时间:2017-08-18 浏览次数:976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地球因“得天独厚的位置”成为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其(    )

    A . 是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 B . 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 . 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 . 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 2. 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能无关的是(    )

    A . 煤炭的形成 B . 火山爆发 C . 海陆间水循环 D . 大气运动
  • 3.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神舟九号”发射时,太阳直射点(    )

      A . 位于①—②之间,并向北移动 B . 位于②—③之间,并向南移动 C . 位于③—④之间,并向南移动 D . 位于④—⑤之间,并向北移动
    2. (2) 当“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广州昼短夜长 B . 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C . 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加快 D . 全球新一天的范围比旧一天的大
  • 4.

    东仔暑假期间赴埃及旅游,并拍摄了一幅埃及开罗(东二区)附近的景观照片(下图),拍照时间为北京时间20时15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1) 东仔拍摄照片时,开罗正值(    )

      A . 傍晚 B . 正午 C . 下午 D . 凌晨
    2. (2) 形成该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 冰川侵蚀 B . 风力侵蚀 C . 流水搬运 D . 流水沉积
  • 5.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图示箭头中,与近地面大气温度变化相关的主要是(    )

      A . B . C . D .
    2. (2) 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的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

      A . 旱涝灾害增多 B . 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 C . 某些物种灭绝 D . 土壤肥力下降
  • 6.

    下图示意某大陆多年平均1月、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导致该大陆1月,7月气压状况不同的主要原因(    )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③地形起伏④洋流分布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2. (2) 1月份甲地的盛行风向是(    )

      A . 东南风 B . 东北风 C . 西南风 D . 西北风
  • 7. 欧洲南部三大半岛沿岸的气候类型是(    )

    A .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 地中海气候 D . 热带沙漠气候
  • 8.

    每年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都会受到十多次台风的侵袭。2016年强台风“莫兰蒂”又对广东、福建的机场航班造成严重影响。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台风“莫兰蒂”气流运动状况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9.

    关于下图所示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图表示海上内循环 B . 其动力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C . 对塑造全球地表形态不起作用 D . 图中④表示地表径流,②表示下渗
  • 10.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若该陆地表示亚欧大陆,则东部的洋流为(    )

      A . 日本暖流 B . 千岛寒流 C . 墨西哥暖流 D . 拉布拉多寒流
    2. (2) 该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所起的作用是(    )

      A . 增温增湿 B . 增温减湿 C . 降温减湿 D . 降温增湿
  • 11. 2013年5月18日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8批次镉大米和米制品的品牌和生产厂家。大米镉含量超标,主要是土壤中镉含量超标,引起的植物吸收。工业污染和过度使用化肥是主要原因。一些磷肥和复合肥中镉含量超标,能够使土壤和作物吸收到不易被移除的镉;空气和水的镉污染,也将导致水稻在生存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镉。镉进入大米的途径和含镉大米事件反映的原理是(    )

    A . 水循环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B . 生物循环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C . 岩石圈物质循环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D . 生物循环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
  • 12.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1) 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

      A .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 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C . 垂直分异规律 D . 地方性分异规律
    2. (2) 塞北到江南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 . 水分 B . 光照 C . 土壤 D . 热量
  • 13. 从广州西关大屋的天井,到北京四合院,再到东北大院,院子的面积逐渐增大,其原因是为了(    )

    A . 采光 B . 避风 C . 防寒 D . 防雨
  • 14.

    某铁路在施工过程中经过下图所示区域,现有①②③三种线路方案,结合图示信息,关于这三种线路方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②线工程量较③线小 B . ③线地质条件较①线好 C . ①线对文物保护不利,不宜选择该线 D . ③线经过地区地形平坦,施工方便,为最合理线路
  • 15.

    读下图所示漫画《圣诞老人划船送礼》,完成下列各题。

    1. (1) 漫画所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 扩大湿地面积 B . 大量排放污水 C . 过度开采地下水 D .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2. (2) 为改善此环境问题,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 提高石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B . 提倡适度消费,杜绝铺张浪费 C . 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D . 植树造林,扩大绿地面积
  • 16. 在亚欧大陆上,发生低温、水灾、旱灾等气象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是(    )

    A . 中亚内陆地区 B . 东亚季风地区 C . 青藏高原地区 D . 西亚沙漠地区
  • 17.

    下图是芬兰历史上三个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死亡率变化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对芬兰人口变化状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自然增长率一直在下降 B . 死亡率呈波动上升 C . 从乙阶段进入了现代型 D . 出生率一直在下降
  • 18. 2010年底至2011年春初,埃及、利比亚等国家的大量人口纷纷撤离回国。其中我国采用海陆空全方位撤侨工作,于3月6日3.2万余人全部安全回国。其原因是(    )

    A . 该国发生大范围的“流感”灾害 B . 石油资源大量开采,出现枯竭现象 C . 此时期发生了大范围的沙尘暴灾害 D . 政局动荡,使生活环境遭到破坏
  • 19. (2017高一下·佛山月考)

    下图为我国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图。读图,完成第下面小题。

    1. (1) ①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A . 环境极差 B . 地价太高 C . 交通不便 D . 设施不全
    2. (2) ③区域可能属于(    )

      A . 工业区 B . 住宅区 C . 商业区 D . 行政区
  • 20. 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人口合理容量就是环境承载力 B . 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大于环境承载力,有些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含义 C . 是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 D . 人口合理容量具有较大的确定性
  • 21.

    读下图甲城地理位置(左图)和城市用地结构图 (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在甲城的城市用地结构图中,①是(    )

      A . 商业用地 B . 公园绿地 C . 居住用地 D . 行政用地
    2. (2) 甲城的工业用地(图中②)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部,其主要原因是(    )

      A . 远离河流以防止水污染 B . 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以减轻大气污染 C . 远离居住区以减弱噪音污染 D . 远离农田以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
  • 22.

    读甲、乙两中心地服务范围示意图(下图),判断与乙相比,甲中心地(    )

    A . 级别高 B . 同等级中心地数量多 C . 服务范围小 D . 提供商品货物种类少
  • 23. 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早晨升旗的时间与日出同步,下列节日中,升旗最早的是(    )

    A . 国庆节 B . 儿童节 C . 劳动节 D . 建军节
  • 24. 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与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有密切关系。以下聚落形态与区域相匹配的是(    )

    A . 网格状聚落——干旱地 B . 零散小聚落——平原地区 C . 条带状聚落——河谷地 D . 团块状聚落——高山地区
  • 25. 某村因周边森林被伐,泉水干涸,后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泉水重现。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 . 整体性 B . 差异性 C . 稳定性 D . 普遍性
  • 26. 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目的是追求(    )

    A . 更高的社会地位 B . 更优的自然环境 C . 更多的休闲时间 D . 更高的经济待遇
  • 27. 一般情况下,大型购物中心应布局在(    )

    A . 人口密度大、消费水平低的地 B . 人口密度大、消费水平高的地区 C . 人口密度小、消费水平低的地区 D . 人口密度小、消费水平高的地区
  • 28. 广东沿海地区在每年三、四月份的某些时段,室内的墙壁、地面会出现“冒水”现象,人们称之为“回南天”。“回南天”的形成原因是(   )


    A . 暖湿气流侵入 B . 寒潮过境 C . 台风即将来临 D . 冷空气南下
  • 29. 下列环境问题在柴达木盆地发生概率最大的是(    )

    A . 酸雨 B . 赤潮 C . 水土流失 D . 土地荒漠化
  • 30.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新村镇建设选址时,一般不能选择①处,是因为(    )

      A . 处于阴坡,光照条件差 B . 离河流较远,取水不方便 C . 位于山脊,风力太大 D . 处于河谷、临近陡坡,受山洪和山石威胁
    2. (2) ②、③两村镇间计划修建一条公路,图中四个规划方案中,从交通安全、建设成本及施工难度方面比较,最利于建设的是(    )

      A . B . C . D .
  • 31.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

    A .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 . 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C . 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 D . 大陆冰川面积扩大
  • 32. 下列国家中,受地震灾害影响最小的是(    )

    A . 土耳其 B . 墨西哥 C . 巴西 D . 意大利
  • 33.

    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1) 图中四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的是(    )

      A . B . C . D .
    2. (2) 图中②国最可能的是(    )

      A . 印度 B . 德国 C . 日本 D . 中国
  • 34.

    下图中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为迁入,图中最有可能表示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变化趋势的是(    )

    A . B . C . D .
  • 35. 若20世纪末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a<b<c B . c<b<a C . b<a<c D . a<c<b
  • 36. 我国西北重镇兰州,城市形态及铁路分布大致都呈东西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布局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A . 矿产资源的分布 B . 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C . 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D . 交通运输的需要
  • 37. 下列有关解决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 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率 B . 推广节能灯具,提高能源利用率 C . 开发核能、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D . 关停高耗能产业,禁止矿物能源消耗
  • 38.

    下图所示四地中,最有利于形成商业中心的是(    )

    A . B . C . D .
  • 39. 下列地区中,经度地带分异表现最明显的是(    )

    A . 低纬度地区 B . 中纬度地区 C . 高纬度地区 D . 高山地区
  • 40.

    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其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 B . C . D .
  • 41.

    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北半球反气旋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42.

    读我国某地区民居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该地区的聚落(    )

      A . 规模较大 B . 多呈团块状 C . 多呈带状 D . 多沿陆路交通分布
    2. (2) 这类聚落布局有利于(    )

      ①水运  ②取水  ③商贸  ④旅游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43. 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1) 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是 (    )

      A . 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 B .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 . 合理开发水能 D . 积极植树造林
    2. (2) 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

      A . 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 B . 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C . 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D . 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
  • 44. 我国的传统民居从南到北屋顶坡度逐渐变小,其主要原因是(    )

    A . 降水差异 B . 昼夜长短差异 C . 宗教信仰差异 D . 风俗习惯差异
  • 45. 2015年10月我国开始启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即夫妻双方不限条件均可生育两个孩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1) 到2030年,此项政策将使我国(    )

      A . 就学与就业压力减轻 B . 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少 C . 劳动力人口减幅放缓 D . 男多女少的情况加剧
    2. (2) 启动此项政策的国情是我国(    )

      A . 人口死亡率增高 B . 人口老龄化加剧 C . 环境承载力提高 D . 人口出现负增长
  • 46. 下表为我国大陆地区1990年第四次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年份

    总人口

    /万人

    年龄结构/%

    每十万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

    城镇人口

    比重/%

    0~14岁

    15~64岁

    ≥65岁

    1990

    113 368

    27.69

    66.74

    5.57

    1422

    26.23

    2000

    129 583

    22.89

    70.15

    6.96

    3611

    36.09

    1. (1) 上表数据说明我国大陆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 . 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加快 B . 青壮年人口比重大,呈现老龄化趋势 C . 人口压力大,人口素质仍然较低 D . 劳动力不足,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2. (2) 针对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 建全社会保障及社区服务制度 B . 积极鼓励生育,保证优生优育 C . 建立全民教育制度,提高人口素质 D . 计划生育,将人口增长率降至零
二、<b >双选题</b>
  • 47.

    下列地质地貌示意图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48. 某特大城市一栋专营多种高档商品的大型商业大厦位于远离商业中心的城郊地带,经营却获得成功。从区位因素看主要是由于(    )

    A . 地价便宜 B . 人流量大 C . 接近货源地 D . 道路通达性好
  • 49. 下列人类行为可能与全球变暖有关的是(    )

    A . 大量燃烧煤炭 B . 大量围湖造田 C . 大量砍伐森林 D . 大量抽取地下水
  • 50.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城区地租分布等值线图(数值:a>b>c),判断该市重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 . 城区地价上涨 B . 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C . 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富余劳动力 D . 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 51.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    )

    A . 庞大的人口压力 B . 资源丰富 C . 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 D . 深刻的环境危机
  • 52. 在不同的地貌单元,交通线路的密度有很大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 交通运输方式不同 B . 交通运输需求量不同 C . 高程差造成的工程量与造价不同 D . 交通运输线路走向不同
  • 53.

    下图是两条大河示意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 . A岛将与甲岸相连 B . A岛将与乙岸相连 C . B岛将与丙岸相连 D . B岛将与丁岸相连
  • 54.

    下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代表字母依次是abcd B . 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代表字母依次是abdc C . 图中决定风力大小的力主要是a、d D . 该现象主要发生在高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