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六年级上册 /第三组 /10 别饿坏了那匹马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组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5-12-18 浏览次数:18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题
  • 1. 按拼音写汉字

     wú nài        cóng róng         piē jiàn       shòu  xuē           dīng  zhǔ          jiū  zhù 

  • 2. 多音字组词

    奔bēn bèn  削xuē xiāo  扇shān  shàn

  • 3. 我是拼音小能手

    shòu xuē                    zhēng zhá                         piē jiàn  

    qiǎng pò                    lì jí                                      chòng zhe

  • 4. 写出近义词

    依然—      竭力—   疑惑—

  • 5. 写出反义词

    从容—     宽厚—

  • 6. 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 7. 将下列词语中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萌胧        到处乱串  混水摸鱼    臭味相偷


  • 8. 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学校不远处的书滩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可是更多的时候,生无分文的我只能装作选书的样子,偷看几则小故事,然后留之大吉。 

  • 9. 根据句中内容写词语

    ①父亲的教育让我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②我跟过去完全一样地到他的书摊看书。

  • 10.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眼睛   的马草   的心情   地看

    的脸     的心灵   的笑容   地吃

  • 11. 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继而  继续        阻止  阻挠       强制   控制

    ①他先是一愣,眼睛一亮

    ②“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没事的,你看书吧。”

    ③“别打孩子。”年轻人竭力想从轮椅上挣扎起来我父亲。

    ④清政府刚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

    ⑤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京张铁路修筑权,想进一步我国北部。

    ⑥在卖不出马草的日子,我就自己不去书摊。

  • 12. 按要求写句子

    ①父亲对我说:“搬队的马车夫需要马草,你可以扯马草换钱。”(改为转述句)

    ②校园里屹立着一棵棵松树。(修改病句)

  • 13. 用下列词语组成词序不同,意思也不同的两个句子,并加上标点符号

    玲玲    快     你     叫     去     哥哥

  • 14. 我能把词语补充完整

    返                          无分                         

     之大                         怒

     不由                           不安   

                               羞

  • 15. 填字解义

    之大吉:   不分说:

    刻骨心:   吱呀响:

    一如往:   羞愧不

  • 16. 活学活用(用上本课的四字词语)

    ①我现在,穷得买一口水的钱都没有。

    ②这地方真美,令所有的游人都

    ③窃读时那种的心情,是无法言表的。

    ④他是真伤心了,你看他的样子。

    ⑤他这会儿的,样子挺吓人的。

    ⑥经他一指点,我顿时,有了主张。

  • 17. 修辞辨析(指出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①龙骨又是什么呢?原来是龟甲和兽骨。  

    ②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耍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

    ③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 

    ④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


  • 18. 缩句

    ①北面那座秃山丝毫挡不住来自塞外的狂风。

    ②隐蔽在芦苇丛里的我们看见船上载着很多货物。

    ③透过大衣的缝隙,我模模糊糊地看到了一个高大的背影。

  • 19. 用“然”字组五个词,分别用在句子里

    后面有人就住了我的衣领。

    ②姑娘一脸,不知他说的什么意思。

    ③拿着马草换来的钱,我地坐下来读书。

    抬头拭泪时,发现他正注视着我。

    ⑤不管别人怎么说,他做着自己的事。

  • 20. 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以后每天,当我背着马草来到书摊时,他便冲里屋叫道:“碧云,快把马草提进去,别饿坏了那匹马。”这是课文中第次出现“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残疾青年这样说的目的是既是暗示碧云,更是说给“我”听的,目的是。残疾青年在给妹妹说这句话时语带双关,“那匹马”实际上指的是,“饿坏了”则是指

  • 21. 带着问题来读书。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找出这篇文章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句子。

    2. (2) 那匹马的饲养者是(  )

      A . 碧玉 B . C . 残疾青年(残疾青年编造出来的善意的谎言)
    3. (3) 文章是通过人物的    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

  • 22. 下面的句子都用了哪些描写?把答案填在横线上

    A.神态描写    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

    ①“碧云,咱家的那匹马正缺马草,收下这孩子的马草。”   

    ②我张皇地回过头来,看到父亲怒目圆睁的脸。              

    ③他从窗户探出头来,向四周望了望。                      

    ④我真想放声痛哭,可转念一想,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不能哭。

二、阅读题
  • 23. 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檐上草

      对面屋檐瓦片上果然长出一棵小草,嫩生生,绿茸茸的。小智却像发现了新大陆,滔滔不绝地发表着他关于这棵小草的“演说”:可能是小鸟衔了粒草籽儿掉在这里,小草就长出来了;也可能是大风把草籽刮到屋檐上去的……”

      从此,小智就对这棵小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天天观查。

      盛夏的中午,毒日肆无忌惮地抖着它的威风,将屋顶烤得滚烫。小草蔫了,耷拉着脑袋,显得无精打采的。小智见了心急如焚,试图搭架子看爬上去为它浇水,但是没有成功。

      第二天清晨,小智一爬起来就推开窗门看他的小草,嘿!小草又很精神地挺立在屋檐上了,叶片上还滚动着两滴晶莹的露珠。晨风一吹,像是在向小智微笑哩!小智也会心地笑了。小草经受住了烈日的考验。

      不料有一天,狂风大作,接着是倾盆大雨,小草在暴风雨中摇来摆去,最后终于倒下了,可怜巴巴地软瘫在屋顶上。我明知小智心里难过,却故意带着幸灾乐祸的口吻开玩笑说:“这回你的小草完了。”小智将脑袋一歪,不服气地笑道:“才不会完呢,我们老师说了,小草的生命力可强啦,我相信小草会站起来的!”果然,小草经过一夜休整,第二天早晨竟又奇迹般地直起身来。

      一个星期日,小智做作业,被一道题难住了。我正要给他讲解,可他摇了摇头。时近中午了,小智还没有做出来,我急了,奔过去喊道:“算了,算了,还是我帮帮你的忙吧!好不容易有个星期天,爸爸陪你打球去。”

      小智也急了:“不!不!”他用双手紧紧地捂住练习本,望着窗外屋檐上的小草,说:“小草都那么坚强,我怎么能怕困难呢?我偏要自己做出来。!”

    1. (1) 短文中的小草经受住了那两次考验。

         

    2. (2) 小智从小草身上的到启发,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 24.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练习

                                 一条小面包

    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位富有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20个小孩召唤来,对他们说:“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条面包。”

    每天早晨,这些饥饿的孩子蜂拥而上,为装面包的篮子你推我嚷,因为他们都想拿最大的一条面包。等他们拿到了面包,顾不上想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慌忙跑开了。

    只有格琳琴,这位衣着贫寒的小姑娘,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其他人争抢。她只是谦让地站在一步之外,等其他孩子离去后,才拿起剩在篮子里最小的一条面包。他从来不会忘记亲吻面包师的手以表示感激,然后才捧着面包高高兴兴地跑回家。

      有一天,别的孩子走了之后,羞怯的小格琳琴得到一条比原来更小的面包。但他依然不忘亲吻面包师,并向他表达真诚的谢意。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发现里面竟然有几枚崭新发亮的银币。

      妈妈惊奇的叫道:“格琳琴,立即把会送回去,一定是面包师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掉进去的,赶快去,把钱亲自交给好心的面包师。”

    当小姑娘把银币送回去的时候,面包时说:“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特意把他们放进去的。我要告诉你一个道理:谦让的人,上帝会给予她幸福。愿你永远保持一颗宁静、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上帝的奖赏。”

    1. (1) 从那些孩子和格琳琴拿面包时的不同表现,你体会到什么?

    2. (2) 面包师为什么要把钱币藏在最小的面包里?

    3. (3) 读了这个故事以后,你在做人待人上又明白了什么道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