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

更新时间:2019-05-08 浏览次数:395 类型:期末考试
一、<b>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b>
  • 1.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流传着许多朗朗上口的诗句,其中蕴含着不少的物理知识。对下列几种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 B . “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 C . “风吹草低见牛羊”﹣﹣光的直线传播 D .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光的漫反射现象
  • 2. 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
    A . 冬天,冰冻的衣服会慢慢变干﹣﹣液化 B . 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C .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干了﹣﹣汽化 D . 开药瓶能闻到药味﹣﹣熔化
  • 3. 下列事例中,哪个措施的目的是减慢蒸发(   )
    A . 用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 B . 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C . 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 . 用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
  • 4. 将耳朵贴在长长的自来水管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在自来水管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三次敲打声。按先后顺序它们分别是哪三种介质传播到人耳的(   )
    A . 空气、水、铁管 B . 水、空气、铁管 C . 水、铁管、空气 D . 铁管、水、空气
  •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炎炎夏日,沿一条黑色柏油马路向前方望去,感觉公路上有“水塘”是光的折射 B . 当入射光线彼此平行时,经漫反射后的光线将彼此不平行,所以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C . 电影屏幕对光的反射是镜面反射 D . 只有光照射到物体上发生镜面反射时,我们才看清被照射的物体
  • 6. 一盏探照灯的灯光朝西,斜向下射入原来没有水的游泳池底中央,在池底形成一个光斑。在水缓慢灌满该池的过程中,池底的光斑将(   )
    A . 始终在原地不动 B . 先向东移再向西移,最后静止 C . 一直向西移动 D . 一直向东移动
  • 7. 在月球上宇航员之间不能直接交谈是由于(    )

    A . 人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变化,人的发声器官不能正常发出声音 B . 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人的听觉器官受到影响 C . 月球上没有空气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D . 由于穿着宇航服,直接交谈不方便
  • 8. 图所示的图象中,反映物理量之间关系不正确的图象是(   )
    A .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B . 铝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 C . 定值电阻的电流与电压的系图象 D . 功率一定的物体所做的功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 9. (2016八·白银月考) 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诗中描写“青山”与“孤帆”运动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 . 帆船,河岸 B . 河岸,帆船 C . 青山,太阳 D . 青山,划船的人
  • 10. 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反复加减砝码都不能使横梁恢复平衡,则(   )
    A . 应调节游码位置 B . 应调节平衡螺母 C . 应将游码和平衡螺母同时配合调节 D . 这架天平坏了,更换一架天平测量
  • 11. (2018八下·无锡月考) 水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能源.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 . 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C . 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D . 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 12. 两台完全相同的电动小车,在水平路面上由 同一地点同时向东作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作出的下列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 . 两车运动的速度大小相等 B . 通过30m的路程,乙车所用的时间比甲车的长 C . 第6s时,甲车的动能比乙车的动能大 D . 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西运动的
二、<b>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b>
  • 13. 夏天,小明买了一支冰棒,他有以下发现:

    ⑴从冰柜里拿出来的冰棒上粘着许多“白花花的粉”;

    ⑵剥去包装纸,冰棒周围会冒出“白气”;

    ⑶把冰棒放进玻璃杯,不一会儿,玻璃杯的外壁上就出了“汗”;

    ⑷再过一会儿,冰棒变成了“水”。

    以上四个发现中,物态变化名称相同的有(填序号),这种物态变化名称叫作,小明还发现虽然冰棒很凉,但拿冰棒棍的手没有这样的感觉,原来冰棒棍是用木材制成的,这表明木材具有较差的性。

  • 14. 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
    1. (1) 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6
    2. (2) 一支钢笔的长度是168
  • 15. 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飞过”,是以为参照物的。如果他在平直的公路上骑过3km用了10min,则他骑车的速度为km/h。
  • 16. 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噪声的波形。噪声过大时人们习惯于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从减弱噪声。人们以为单位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

  • 17. 小梦在探究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图所示,改变,用(选填“相同”、“不同”)大小的力再拨钢尺,并仔细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倾听并辨别钢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

  • 18. (2018八上·徐汇月考) 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是60°,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若入射角增大1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
三、<b>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9分)</b>
四、<b>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6分)</b>
  • 22. 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做出了相应的s﹣t图象。如图所示,观察甲、乙、丙车的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 (1) 观察分析图C丙车图象可知,丙车在AB段处于(“运动”或“静止”)。
    2. (2) 观察分析甲、乙、丙车运动图象,在前5s内车运动得较快,它的速度是m/s。
    3. (3) 观察分析甲或乙车运动图象,都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由这个特点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是甲或乙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
  • 23. 东营地区石油储量丰富,为了测量某油井所产石油的密度,小刚收集了该井所产石油样品进行了如下测量(常温下石油为粘稠的液态)。

    1. (1)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好天平平衡。先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1.2g。然后将石油样品倒入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石油样品的质量g。
    2. (2) 将烧杯中的石油倒入量筒,其示数如图乙所示,石油的体积为mL。
    3. (3) 根据测量的数据,求得所测石油的密度为g/cm3
    4. (4) 联想到某起石油泄漏事故中石油漂浮在水面上的情景,小刚发现自己测量的石油密度值偏大,你认为该实验方案造成测量结果偏大的原因是
  • 24. 如图所示是小方同学用两只外形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1) 实验中应选用(选填“玻璃板”、“平面镜”)。
    2. (2) 选取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关系。
    3. (3) 在实验过程中,把一只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将另一支不点燃蜡烛B放在玻璃板的后 面来回移动,眼睛应在玻璃板(选填“前”或后”)的一侧观察。直到看上去跟前面的蜡烛的像。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4. (4) 移去B处的蜡烛,将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5. (5) 如果小方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它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
    6. (6) 实验中得出:像和物关于平面镜
五、<b>综合应用题.(每小题9+8分=17分)</b>
  • 25. 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频闪时间间隔为0.02s,闪亮时间千分之一秒可忽略不计。根据照片记录的小球位置,分析解决下列问题:
    1. (1) 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 (2) 小球所做的运动是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 (3) 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的平均速度有多大?
  • 26. 为节能减排,建筑上普遍采用煤灰制作的空心砖代替实心砖,如图所示,质量3.6kg的某空心砖,规格为20cm×15cm×10cm,砖的实心部分占总体积的60%.求:

    1. (1) 该砖块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 (2) 生产每块空心砖比同规格的实心砖可节省材料多少千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