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19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9:说明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10 浏览次数:608 类型:二轮复习
一、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紫砂陶

        宜兴的紫砂陶器历史源远流长。上溯(sù)至春秋战国时期,越国著名大夫范蠡(lǐ)曾在宜兴制陶,人称“陶朱公”。明清时期,宜兴陶业空前繁荣,迎来了宜兴紫砂陶器的“黄金时代”。

        紫砂陶中最受人欢迎的是茶壶。紫砂壶泡出来的荼,清香扑鼻,隔夜不变味,壶内不留污痕。紫砂壶艺始于宋朝而成于明代。紫砂壶的美在于它集壶泥、壶色、壶形、壶款、壶章、题名、绘画、书法、雕塑、篆刻诸艺术于一体。

        紫砂泥丰富多彩。其中以朱、紫、米黄三色为紫砂器的本色,在此基础上有着几十种颜色的变化。

        紫砂壶独特的泥料,独特的成型工艺,融合了造型、绘画、诗文、书法、篆刻于一体,这些特点造就紫砂壶成为一种兼具实用和鉴赏双重价值的饮茶器具——宜兴紫砂器。明朝有名的紫砂壶有“供春壶”“大彬壶”等,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制壶名家有陈仲美、元畅等。陈仲美初为景德镇制瓷匠师,后将制瓷技法融入紫砂器上,所制香炉、镇纸等,无不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到了清代,宜兴紫砂器制作受皇家推崇,有了进一步发展。

    1. (1) 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大               

      倒               

    2. (2)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人称“陶朱公”的人物是

      ②紫砂壶泡出的茶的特点是

      ③紫砂陶器以(地名)最为著名。制壶名家有等。

    3. (3) 紫砂壶的美在于什么?
    4. (4) 为什么说宜兴紫砂壶是一种兼具实用和鉴赏双重价值的饮茶器具?
  •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海水的颜色主要是由海水的光学性质,即海水对太阳光线的吸收、反射和散射造成的。

        我们知道: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复合而成的,七色光波长长短不一,从红光到紫光,波长由长渐短,其中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穿透能力强,最易被水分子所吸收。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穿透能力弱,遇到纯净的海水时,最易被散射和反射。又由于人们眼睛对紫光很不敏感,往往视而不见,而对蓝光比较敏感。于是,我们所见到的海洋就呈现出一片蔚蓝色或深蓝色了。如果打一桶海水放在碗中,则海水和普通水一样,是无色透明的。

        其实海水看上去也不全是蓝色的,而是有红、黄、白、黑等,五彩缤纷。因为海水颜色除了受以上因素影响外,还会受到海水中的悬浮物质、海水的深度、云层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我国的黄海,看上去一片黄绿,这是因为古代黄河夹带的大量泥沙将海水“染黄”了。虽然现在黄河改道流入渤海,但黄海北部有宽阔的渤海海峡与之相通,加之它还有淮河等河水注入,故海面仍呈浅黄色。

        亚非两洲之间的红海,因其水温很高,海里生长着一种水藻,大批死亡后呈红褐色,将海水染成红色。红海由此而得名。

        而黑海,由于多瑙河、顿河、第聂伯河等河水的注入,表层密度很小,深层受地中海高盐度海水影响,密度很大。这样,上层密度小,下层密度大,且差异很大,上下层水体难以交换。黑海与地中海之间也仅有一又窄又浅的土耳其海峡相通,使得它们之间海水也难以大量交换。这样,黑海下层海水长期处于缺氧环境,上层海水中生物分泌的秽物和各种动植物死亡后沉到深处腐烂发臭,大量污泥浊水,使海水变黑了。

        北冰洋深入俄罗斯北部的白海,则是因为它的纬度较高,终年寒冷,冰雪茫茫,加之有机物含量少,海水呈现出一片白色,故名白海。

    1. (1) 从文中第4~7自然段中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2. (2) 从文中找出表示海的名称的词语。
    3. (3) 黄海呈色,红海呈色,黑海呈色,白海呈色,海水看上去不全是蓝色的原因是
    4. (4) 黄海被“染黄”,而且据有关资料显示黄河多次改道,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奇妙的“人体海洋”

        ①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

        ②经科学测定,一个体重70千克的成年人,分布在各种组织和骨骼中的水达到45~50千克,占体重的60%~70%。一个人的胚胎发育到第3天时,所含的水达97%,与海洋中的水母(如海蜇等)所含的水一样多;发育到3个月时,所含的水达91%;新生儿身上含水量达80%;1岁以上的孩子身体内的含水量就和成人一样了。

        ③原始生命在海洋中诞生以后,海洋中的生物逐渐向陆地迁移,并把诞生地的海水带到自己的体内,而在后代中留下了从海洋起源的印记,这一点人类也不例外。为了说明人身上的血液与大洋中的纯海水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科学家特地对海水和人类血液进行了对比测量,结果发现海水和人血中溶解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惊人的接近。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人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人类来自海洋的最好佐证。

    ④海水的固有特征就是带有成味,否则就不称其为海水。人体血液中就带有这种海水特有的稍咸的味道。当你在进食时,如果不慎咬破舌头,伤口流出了血,你就会尝到血的咸味。经测定,人血的含盐度,一般为1%左右,比普通海水的平均含盐度(3%~3.5%)要低一些,但比世界上最淡的波罗的海的含盐度(0.2%~0.3%)却要高许多。况且,科学家在考察地球历史中发现,在原始生命诞生时期海洋中并没有那么多的盐分,比之今日要低得多。之后大陆上的盐分逐渐随水流注入海洋,海水才慢慢变得咸起来。而在鱼类进化到两栖类,并由海中登上陆地的时候,其成度就相当于现在的血的成度。会不会是因为人类的远祖在登陆时只带上了当时的海中物质,并以此代代相继,所以人血的含盐度就比现在的海水要低一些呢?

    ⑤这个道理在医学上得到了普遍承认。当人体因某种疾病而大量失水时,或者出血过多时,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给患者皮下或静脉中注射生理盐水,最常用的是含0.85%氯化钠的水溶液。炎热的夏天,在地里劳动的农民和在炼钢炉前干活的工人,每天都要流掉大量的汗水,出汗过多,人的机体就会因失水失钠而致病,医生总是要劝这些人多喝些淡盐开水。这就是向人体内部“海洋”中补充“海水”,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⑥如此看来,人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生物教科书。它告诉人们:我们的身体一半以上由水组成,我们的血液像海水般微咸。

    1. (1) 在作者看来,“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这个“奇妙”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回答。
    2. (2) 文章第②、③、④自然段分别说的是什么?

      第②自然段:

      第③自然段:

      第④自然段:

    3. (3) 联系上下文,说说人在生病或出汗过多时,为什么要及时补充淡盐水。
  • 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我写着写着,常常为我面前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这时我真不忍将它们框在方格里,真想叫它们离开格子去舒展,去不受拘束地享受自己的欢乐。

        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触到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轻”字使人有飘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眼泪。“冷霜”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深”两个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呵!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一样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

        我的使用汉字的同胞们、朋友们,请去发展它、丰富它吧!

    1. (1) 把画横线的句子改为用句号结尾的句子,不改变句意。

    2. (2) 填空。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方块字比成了

    3. (3) 作者从(  )两个方面写了汉字的魅力(双选)。

      A . 高强度悟性的结晶 B . 具有强大的再生活力 C . 每一个汉字都有不同的风韵 D . 书法艺术中无穷无尽的变化
    4. (4) 根据短文第二自然段,写出你对下列汉字的感受。

      看见“太阳”这个词,你感受到;看到“森”这个字,你感受到;看到“”这个字,你感受到

    5. (5) 根据短文中作者表达的感情,回答下面的问题。

      如今,电脑打字已悄悄颠覆了人们传统的书写习惯。人们能快速地在键盘上敲打出自己需要的汉字,但书写汉字的能力却急剧下降,经常出现写错别字或者“提笔忘字”的情况。

      你觉得,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应该怎样做?写出你的想法。

  • 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春联

        春联这种文学样式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  )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  )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在形式上有诸多限制。首先,上下联字数要相等。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最基本的要求。其次,上下联词性要相对。如刚才例举的对联,上下联词性相对,“新春”对“佳岁”“ 富贵”对“平安”,“年年好”对“步步高”。此外,上下联平仄要相调。现在的一声二声大致相当于古代的平声,三声四声大致相当于古代的仄声。对联讲究平仄,末尾最严。上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仄声,下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平声。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上下联末的“寿”和“门”就分别是仄声和平声。

        春联的内容也有许多讲究。譬如,“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是体现农民对新的一年期望与祝福的春联。“百货琳琅,柜盈春夏秋冬货;大楼兴旺,客满东西南北楼”是宣传商业繁荣的春联。可见,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业,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期望与祝福。

    1. (1) 在短文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2. (2) 下列哪些是春联的特点?是的画“√”,不是的画“×”。

      ①上下联字数相等。(

      ②韵律性强。(

      ③词性相对。(

      ④平仄相调。(

    3. (3) 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春联有什么作用?

    4. (4) 根据短文内容,把下列上下联连一连。

      又是一年芳草绿


      A竹报岁平安

      春同大地干山秀


      B依然十里杏花红

      勤劳门第春光好


      C日照神州百业兴

      绿柳舒眉辞旧岁


      D和睦人家幸福多

      梅开春烂漫


      E红桃开口贺新年


    5. (5) 根据短文第三自然段,你觉得下面这幅春联应该贴在哪里?选一选。

      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 饭香菜美喜供佳宾醉饱(    )

      A . 宾馆 B . 家里 C . 商店 D . 学校
  • 6.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螳螂(节选)

    法布尔

        螳螂的大腿下面还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的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齿。生长在小腿上的锯齿要比长在大腿上的多很多。而且,小腿锯齿的末端还生长着尖而锐的很硬的钩子,这些小钩子就像金针一样。除此以外,锯齿上还长着一把有着双面刃的刀,就好像那种成弯曲状的修理各种花枝用的剪刀一样。

        平时,在它休息、不活动的时候,螳螂只是将身体蜷缩在胸坎处,看上去,似乎特别的平和,甚至会让你觉得,这个小动物简直是一只热爱祈祷的温和的小昆虫。但是,它可不总是这样的,只要是有其他的昆虫从它们的身边经过,无论是什么样的昆虫,也无论它们是无意路过,还是有意地侵袭,螳螂这个刚才还是蜷缩着休息的小动物,立刻便伸展开它身体的三节,于是,那个可怜的路过者,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便已糊里糊涂地成了螳螂利钩之下的俘虏了。它被重压在螳螂的两排锯齿之间,移动不得。然后,螳螂很有力地把钳子夹紧,一切战斗就都结束了。无论是蝗虫,还是蚱蜢,或者甚至是其他更加强壮的昆虫,都无法逃脱这四排锋利的锯齿的宰割。它可真是个了不得的杀虫机器。

    1. (1) 按照短文内容填空。

      法布尔描写昆虫非常生动,比如本文中,他就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螳螂小腿锯齿上的钩子比成了,把螳螂小腿锯齿上长着的双面刃的刀比成了

    2. (2) 读了短文,我们可以用词语(  )来形容螳螂的腿。
      A . 强壮 B . 锋利 C . 坚硬 D . 巨大
    3. (3) 螳螂是怎样捕捉昆虫的?请在短文中找出来。
    4. (4) 短文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螳螂的形象?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 7. 现代文阅读

    最大的恐龙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发现的身材最大的恐龙是震龙,它的身长有39米至52米!身高可以达到18米!体重达到130吨!也就是说,两到三条震龙头尾相接地站在一起,就可以从足球场的这个大门排到另一个大门。而如此(繁重   沉重)的庞然大物如果在原野上行走的话,它那硕大的巨脚每一次踩到地面都会使大地发生(颤动   颤抖),就像地震一样。这就是“震龙”一名的含义。

        震龙生活的时代是大约1亿6千2百万年到1亿3千6百万年前侏罗纪晚期。在动物分类学上,它属于蜥臀目、蜥脚亚目、梁龙科。除了震龙之外,当时生活在地球上的身体巨大的蜥脚亚目恐龙,还包括梁龙科的梁龙,身长达26米;雷龙,身长达21米。体重达25吨;超龙,身长达42米,肩部高达9.19米,臀部高达4.58米;马门溪龙,身长达22米;还有腕龙科的腕龙,身长达25米,体重有30~50吨。

        这些巨大的恐龙都是吃植物的,高大的身躯和长长的脖子使得它们可以吃到高树上的叶子。如此巨大的身材肯定需要特别大的食量,但是这些恐龙却全都长了一个相对来说很小的脑袋和不大的嘴,怎么来满足那么大的食量呢?大概它们只能不停地吃了。科学家推测,马门溪龙一天要用23个小时的时间来进食!这恐怕也是世界之最了。

        想一想,一头马门溪龙23个小时要吃下多少树叶呀,还有成千上万其他的马门溪龙呢,还有更多的其他巨型蜥脚类恐龙呢。看来,那个时候地球上肯定是植物茂密、森林遍野,自然环境非常(地   的)优越,才使得这么多的庞然大物能够(悠闲    悠然)地生活在地球上。

        现在,我们在陆地上再也见不到如此庞大的动物,能够与它们相比的大概只有生活在海洋里的(蓝    篮)鲸了。雌性鲸可以长到30多米,体重可以达到200吨重。

    1. (1) 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
    2. (2)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

      食量:

      庞然大物:

    3. (3)
      判断。

      ①恐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②鲸是海洋里最大的动物。  

      ③马门溪龙属蜥脚亚目腕龙科中的恐龙。 

      ④恐龙都是吃植物的。 

    4. (4) 一般的震龙有多大?

    5. (5) 你还知道有哪些恐龙?它们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6. (6) 你知道科学家们是怎样猜测恐龙灭绝的吗?你认为哪种说法有道理?你有什么猜测?

  • 8. 现代文阅读

    有趣的树木

        我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自治州,人们称它是植物王国皇冠(guān  guàn)上的绿宝石。那儿到处是绿油油的热带植物,生长着许多有趣的树木。

        有一种树,叫做黑心树,不仅名字古怪,而且样子也长得高大古怪,更怪的是树干的中心,居然是乌黑色的,多么有趣啊!傣(dǎi  tài)族兄弟给它取了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叫它“挨刀木”。原来黑心树还有一个古怪的本领,你把它的主干锯了,第二年就会从残桩上长出二三枝新主干,再锯再长,越长越多。当地居民在住宅附近种上十来棵这种树,一年到头的烧柴就不用愁了,所以,又叫它“烧柴树”。

        密林中另一种有趣的树,叫做轻木。这种树生长十分迅速,一年就能成材。它高大挺拔,而重量却非常轻,0.5立方米的木材一个人就能背(bēi  bèi)起来。轻木是世界上最轻的木材之一,用它制造的家具搬运起来可省力啦!

        与轻木相反,这儿的铁力木是世界上最重的木材之一。铁力木四季常绿,高达30米。它的木色黑沉沉的,入水即沉(chén  chéng),真有点像铁块。一块直径40厘米、高25厘米的铁力木砧板,力气小点的人还端不起来。铁力木不但重,而且木质致密、坚硬异常,是建筑和制作名贵家具的优良用材,还能用来制作高级乐器。

        西双版纳生长着5000余种植物,有趣的树木还多着呢!

    1. (1) 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
    2. (2) 给加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高大挺:①拉出 ②吸出 ③挑选 ④高耸 

      木质密:①给予 ②招引 ③意态 ④精细 

    3. (3) 写出本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4. (4) 请用一句话概括第2-4自然段的大意。

    5. (5) 黑心树有哪些特点?

    6. (6) 摘抄文中语句。

      ①最能说明轻木轻的语句: 

      ②最能说明铁力木重的语句: 

  • 9.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森林的作用

        ①森林能起到其他植被及工程措施替代不了的护土保水作用。它通过树冠、树干和枝叶缓和降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击,减少砂土流失;又因森林植被的残落物和林木的庞大根系,使森林土壤形成储水能力很强的孔隙,落在林地的雨水能迅速下渗贮存起来。据统计,森林土壤的根系空间达到1米深时,每公顷森林可贮水500到2000立方米。这样,每2000公顷森林的贮水量,至少相当于一个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从这个意义上,人们称森林为“绿色水库”。

        ②值得强调的是,森林在特大暴雨下能起削弱洪峰缓解险情的作用,1975年河南驻马店地区的洪汝河、沙颖澡和唐白河流域连降特大暴雨,3天内降水量达800到1000毫米,使板桥石和漫滩两座水库大坝决口,造成极大的灾难;而同一条件下的薄山、东风两水库却经受了洪峰的冲击,没有出现险情。据事后调查,认为水库的失事与否,与上游的森林植被状况密切相关。那两座失事水库上游的森林植被覆盖率仅为20%,而安然无恙的两座水库上游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0%。正因为如此,前两座水库每天因暴雨淤积的泥沙最高可达40厘米,使库容日减;终于(niàng)        成大灾,从中可以看出,森林在消除水患方面的重要作用。

    1. (1) 根据拼音,在短文中画横线处写出正确的汉字。
    2. (2) 解释“库容日减”在文中的意思:
    3. (3) 第①段中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里列数字是为了具体准确地说明: 
    4. (4) 第②段中“同一条件”指的是:
    5. (5) 这篇短文说明了
  • 10. (2019六上·武山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旅行鸽和普通的鸽子非常相似。不过,它的后背是灰色的,似乎还有些发蓝,而胸前的颜色又是鲜红的,所以看上去是那么的绚丽多彩。

        旅行鸽不仅好看,而且数量繁多,曾经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当它们组成庞大的队伍,唱着高昂响亮的歌儿,飞过北美洲上空时,鸟群遮住了阳光,地面上一片昏暗。有的旅行鸽的队伍长达十五公里,宽两公里,数量足有两亿只。

        改变旅行鸽命运的,是它的肉食用起来味道鲜美。如果用棍棒向天空挥动几下,就能打下好几只旅行鸽。如果用猎枪,捕杀几百只甚至几千只就更不在话下。这就是当时的事实。那时候,每天都有几百万只旅行鸽被火车送到城里,变成了餐桌上的佳肴。随着人们对森林的大面积砍伐和狩猎活动的普遍进行,旅行鸽的数量逐渐减。1900年的一天,随着一声枪响,最后一只野生的旅行鸽被击伤。1909年,曾经有铺天盖地阵容的旅行鸽,只剩下三只了,它们生活在一家动物园。1919年9月1日,最后一只旅行鸽在这家动物园中死去,美国所有的报纸和电台都报道了这一消息。

        旅行鸽从铺天盖地到物种灭绝,只有短短的五十年时间。而在二十世纪,竟有数以百计的动物,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1. (1) 给文章加个题目。
    2. (2) 找出文中表示“绚丽多彩”意思的句子;找出文中表示“铺天盖地”意思的句子。
    3. (3) 你认为旅行鸽灭绝的原因是:
    4. (4) 你从旅行鸽的命运联想到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
  • 1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仙人掌

        ①烈日炙烤着大地,沙漠上粒粒沙石反射出灼目的光晕,到处是恼人的炙热,到处是难耐的干渴,然而就在这60℃的灼热的沙漠上,满身是刺的仙人掌却傲然存活。

        ②这顽强的生命力是怎样赢得的呢?原来为了适应干旱艰苦的环境,仙人掌有自身的结构和生活方式。

        ③干旱地带的植物都有发达的根系,仙人掌也不例外。它的根有很强的吸水能力,这有利于它们从炎热干燥的沙漠环境中吸收更多的水分,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④仙人掌的茎叶起了很大变化。它的茎秆又大又粗,而且肉质化,很像水果的果肉,这有利于它贮藏更多的水分。仙人掌在水分供应充足时,积极吸水,把水贮存在自己像果肉一样的茎中,一旦水分缺乏,贮水的茎就把水供给周围的组织,满足整个植株的生存需要,在沙漠上往来的行人口渴时,往往劈开仙人掌的茎,取它里面的积水来解渴。

        ⑤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仙人掌的叶子严重退化,有人做过实验,连续6年不给仙人掌供水,它仍然能够活下去。由于叶子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它的茎秆就承担了这个重任,进行光合作用,供给整个植株营养。

    ⑥仙人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像温室里的花朵那样娇气,它不需要人们特别的照料便能茁壮成长,而且它的用途还非常广泛。

        ⑦仙人掌的果实是紫红色的,呈椭圆形,大一点的果实有鹅蛋那么大,汁多味甜,除了可以当作美味的水果食用外,还可用来练糖和酿酒。

        ⑧有的仙人掌茎片,经过发酵加工,可以做成饲料;仙人掌树上经常会有一种叫胭脂虫的小虫子,能用来提炼名贵的红色染料;在农村,干枯的仙人掌还可以当燃料用;仙人掌高大的片状茎像板子一样,可以做建筑材料,建造农舍。

        ⑨世界上已知的仙人掌有一千多个品种;高的、矮的,圆的、扁的,绿的、紫的,开花的、不开花的,结果的、不结果的,这一千多个品种有一半生长在墨西哥。墨西哥境内多山缺水,仙人掌耐旱,根须又长又发达,当地农民利用它来防止水土流失、固定流沙,保护农田。小一点的仙人掌还可以种到花盆里,放在桌角窗台当作观赏植物。

        ⑩仙人掌凭着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在最酷热干旱的艰苦环境中生长着,而且给人们贡献出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它虽然浑身是刺,貌不惊人,外表比不过高大挺拔的乔木、摇曳多姿的奇花异草,但仙人掌适应艰苦环境而生存的坚忍顽强和它那种默默奉献的精神,却是一种独特的美丽。可以说,仙人掌是个只讲奉献不讲索取的典范!

    1. (1) 仙人掌可以在灼热的沙漠上傲然存活的原因是( )。

      A . 仙人掌喜欢在60℃的沙漠上生活,它自身的结构可以产生水分。 B . 仙人掌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有利于它吸收更多的水分,满足生存的需要。 C . 仙人掌发达的根系、贮水能力强的茎秆、严重退化的叶片,使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2. (2) 下面是同学们对第②自然段在文中表达作用的理解,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 这段话以疑问引入,旨在引起下文,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B . 这段话运用反问的方法,更加凸显仙人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 . 这段话运用设问的方法,既承接上文,又引起下文。 D . 这段话语言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 (3) 下面是同学们对第⑨自然段内容的概括,你认为最正确的一项是( )。

      A . 墨西哥境内多山缺水,仙人掌耐旱,根须又长又发达。 B . 仙人掌用途十分广泛,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也可以供人观赏。 C . 仙人掌有一千多个品种,其中有一半生长在墨西哥。 D . 仙人掌不仅品种繁多,而且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还可以供人观赏。
    4. (4) 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仙人掌高大的片状茎可以做建筑材料,用来建造高楼。 B . 有的仙人掌茎片,经过发酵加工,可以做成饲料。 C . 仙人掌的果实可以当作美味的水果食用,还可以用来练糖和酿酒。 D . 在农村,干枯的仙人掌可以当燃料用。
    5. (5) 这篇短文可以分为4段,以下对段落大意的概括以及表达顺序的排列均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灼热的沙漠上存活着仙人掌。

      ②仙人掌叶子严重退化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

      ③仙人掌的用途非常广泛。

      ④仙人掌的结构和生活方式是为了适应干旱艰苦的环境。

      ⑤仙人掌的品种有一千多个。

      ⑥仙人掌是个只讲奉献不讲索取的典范。

      A . ①②③⑥ B . ①④③⑥ C . ①④⑤⑥ D . ①③④⑥
  • 1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长城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 (1)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 .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B .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C . 长城是修在八达岭上的。
    2. (2) 说长城是人类世界史上的奇迹,是因为(   )。

      A.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B.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C.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长城是全凭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建造起来的。

    3. (3) 缩句。

      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了高大坚固的万里长城。

    4. (4)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一句把长城比作,突出了长城的特点,为了突出长城“长”的特点,作者还用数字进一步说明。

    5. (5)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云彩带来的信息

         云是天气的脸面,它为我们带来了天气变化的信息。晴空万里,朵朵馒头云挂在天边,时消时长,这是淡积云,是晴天的象征;像高山挺立,直插蓝天,头披白发,口鸣雷声,腰围闪电,这是积雨云,预示着急风暴雨即将到来;遥望天际,座座城堡,点点炮台,这是堡状云,预示未来几天将有风雨;日落西山,彩云片片,或红或紫,渐散渐消,这是层积云,表示明天仍然是晴天;千丝万缕,拖尾带钩,这叫钧卷云,民间有“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的谚语。

          其实,对天气更有指示意义且最有用的,还是云的“副产品”,如彩虹高挂,霞光万道。它们不仅为天空增添了奇妙的景色,而且告诉人们未来天气的变化趋势。

         虹,是太阳光照射在云中水滴上产生的光线折射和反射现象,它总是出现在太阳的对面。因为“虹云”水气含量充沛且水滴直径较大,所以有“东虹日光西虹雨”之说。

         晕,是由日光或月光穿过云层时发生   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现象。它的出现,表示不久天将变坏,或风或雨。因此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谚语。但并不是日晕只出雨,月晕只出风,在时间上也不一定正好如此。

         华,是太阳光或月光透过有间隙的云块,其周围出现的比晕小的光环,这是一种光线的衍射现象。民间有“大华兆晴,小华兆雨”的说法。

         霞,是日出或日落前后天空及云层出现的光彩。由接近地平线的阳光经大气中灰尘、水分和气体分子散射后的剩余色光形成。“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大家熟悉的一条谚语。之所以说早霞有雨晚霞晴,是因为早霞时,水气充沛的云在西方,将向本地移来,相反水气充沛的云在东方,将远离本地。

         此外,在民间还流传着许多看云识天气的谚语,都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了解它.会对你的生活有所帮助。

    1. (1) 文中云的“副产品”指的是

    2. (2) 找出文中的谚语。

    3. (3) 不同形状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文中列举了哪几种?

    4. (4) 根据诗歌的韵律,把下面的谚语补充完整(填序号),并说说你计划出游前,针对四种情况,将做哪些准备?

      ①漂船    ②积积    ③棉被    ④场风

      A. 云往北,晒

      B.云往西,水

      C.云往东,一

      D.云往南,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