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19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10 浏览次数:117 类型:二轮复习
一、文言文阅读
  •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 (1) 这里的“子”指的是

    2. (2)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

    3. (3) 这三个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谈了学习方法,谈了谈了与人沟通的气度。

  • 2. (2019六下·鹿邑月考)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也。

    两小儿笑曰:“为汝多知乎?”

    1. (1) 按原文内容填空。
    2. (2) 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辩斗:    日中:

        决:    孰:

    3. (3) 文中两小儿是因为问题而辩日。

        两小儿各自的观点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

        

    4. (4) “孔子不能决也’’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待知识持有的态度,同时也能从中悟出的道理,由此还可使我们联想到孔子的一句话:
    5. (5) 你能判断两个孩子谁对准错吗?用你掌握的科学知识说说其中的道理。

  • 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使弈秋二人弈           ②思弓缴而射之

      ③为是其弗若与           ④非

    2. (2) 翻译: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3. (3) 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道旁李苦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 看道边李树多子 , 折枝。诸儿竞取之 , 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①尝:曾经。②诸:众。③游:游玩,玩耍。④子:指果实。⑤折枝:把树枝压弯了。折:弯曲。⑥竞:争逐,争着。⑦走:跑。⑧之:它,这里指李子。⑨唯:只,仅。⑩信然:确实这样。

    1. (1) 结合注释,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②取之信然。

    2. (2) 说说王戎是如何判断李子是苦的。
    3. (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同“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ài,哄骗)云“不见”。嘿(同“默”)然大喜,赍(jī,携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1. (1) 下列划线字注音及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螳螂执叶伺(sì,等待)     于树下仰取叶(zhú,就) B . 扫取斗归(shǔ,好几)      汝见我(fǒu,同“否”)? C . 乃厌倦不(kān,能忍受)   妻始时答言“见”(héng,总是) D . 吏遂缚诣县(fù,绑)(zhǐ,到……去)
    2. (2) 写出下列“以”字的含义。

      ①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②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③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3. (3) 翻译语句。

      ①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②对面取人物。

    4. (4) “楚人”真的能够自隐其形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5. (5) 用原文回答:“楚人”的妻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不见的?
    6. (6) “嘿然大喜”表现“楚人”怎样的心态?
    7. (7) 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则选文的内容:
  • 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楚人学舟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注】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至。⑤柁:同“舵”。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其始折旋疾

      ②乃四胆落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②椎鼓径进。

    3. (3) 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 7.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蜀鄙之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予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1. (1) 解释划线的字。

      ①子何而往

      ②贫者南海还

    2. (2) 翻译句子。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3. (3) 谈一谈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 8.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农妇与骛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宽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注】①骛(wfi):野鸭子。②盖:大概。

    1. (1) 解释划线的字。

      ①于河边拾      ②妇

      ③疑其受      ④妇之归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熟视之,乃鹜也。

      ②妇不忍市之。

    3. (3) “旬日”是指(    )

      A . 几天 B . 三十天 C . 十天
    4. (4) 这个故事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休好射雉

    孙休好射雉 , 至其时,则晨去夕反。群臣莫不止谏:“此为小物,何足甚耽!”休曰:“虽为小物,耿介过人,朕所以好之。

    【注】①孙休:是吴国君主孙权的儿子,后继位。②雉:野鸡。③耽:沉溺,贪恋。④耿介:正直有节操。

    1.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孙休射雉

      ②则晨去夕

      ③此小物

      ④何甚耽

    2. (2)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3) 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从文中看,孙休是个的人。
  • 10.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竭泽而渔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而田 , 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注释】①竭:使…干涸。②明年:第二年。③焚:烧毁。④薮(sǒu):指野草。⑤田:通“畋”,打猎。

    1. (1) 给以下划线字注音。

    2. (2) 联系上下文,解释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竭泽而

      ②非长术

    3. (3) 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
  • 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滥竿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lǐn)食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①使人:叫人。②必:总是。③处士:没有做过官的人。④请:要求。⑤廪食:公家供给粮食。⑥以:跟别人相同。⑦好:喜欢。

    1. (1) 联系注释与土下文解释句子。

      ①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②廪食以数百人。

      ③宣王死,湣王立。

    2. (2) 南郭先生逃跑的原因是
  • 12. (2018·沈阳模拟)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1. (1) 下面划线的“之”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 . 杨朱弟曰布 B . 迎而吠 C . 莲,花君子者也 D . 属也,可以一战
    2. (2)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素衣而出

      ②衣缁衣而

    3. (3) 翻译句子。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

    4. (4) 学习语文重在积累。请你写出三个含有“狗”的成语。
    5. (5) 狗只认衣冠而不认人,这不足为怪。读了本文后,你认为这则故事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 1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成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过小溪,逢老媪磨铁杵,问之,曰:“作针。”太白感其意,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①媪(ǎo):年老的妇人。②杵(chǔ):棒槌。③卒业:完成学业。

    1. (1) 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去:      ②方:

      ③欲:      ④还:

    2. (2) 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                

      还                

    3. (3) 下面句子的划线字意思相同。(判断)

      ①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

      ②过小溪,逢老方磨铁杵。

    4. (4)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5. (5) 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 14. (2017·沈阳)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 , 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注】①凛然:稳重的样子。②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③甫冠:指刚满20岁。④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⑤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1. (1) 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退家人讲

      ②众皆弃

      ③光持石击瓮破

      ④同列语之曰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卷,至不如饥渴寒暑。

    3. (3) 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 1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①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②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复。”其母引刀裂③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辍然:突然终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如“辍学”。②喧:遗忘。③裂:割断。

    1. (1) 下列画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其母织(正在) B . 孟子辍为止(……的样子) C . 其母刀裂其织(拿来) D . 以此之(戒备)
    2. (2) 下面“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 呼而问之 B . 自是之后 C . 或以钱币乞之 D . 余闻之也久
    3. (3) 故事告诉我们:

    4. (4) 你如何评价“孟母戒子”这件事?写出你的看法,字数不少于100字。

  • 16. 阅读下面的短文,借助注释,完成练习。

    狐假虎威

        荆宣王①问群臣曰:“吾闻北方②之畏昭奚恤③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④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日:‘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⑤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予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⑥,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

    【注释】①荆宣王:楚国的国君楚宣王。②北方:指我国当时中原一带的各个诸侯小国家。③昭奚恤:人名,楚国当时著名的将领。④江一:人名,魏国人,很有智谋,当时在楚国做事。⑤长(zhǎng):长官,做首领的意思。⑥然:就是这个样子,(回答)“对”的意思。

    1. (1) 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这段话的意思。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2. (2) 在“狐假虎威”这个成语中“假”的意思是。这个成语的本意是,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