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1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生物试卷

更新时间:2017-05-04 浏览次数:574 类型:中考真卷
一、<b >选择题</b>
  • 1. 健康人排出的尿液中一般不会有(  )

    A . B . 尿素 C . 葡萄糖 D . 无机盐
  • 2. 对于因病死亡的鸡、鸭、鹅、猪等家禽和家畜,正确的处理办法是(  )

    A . 腌制后卖给他人 B . 留作食用 C . 深埋或彻底焚烧 D . 制成饲料
  • 3. 给病人输液时,常用橡皮带扎紧病人的前臂,发现手上的“青筋”隆起.这些“青筋”是(  )

    A . 动脉 B . 静脉 C . 毛细血管 D . 动脉与静脉
  • 4. 科研人员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①将香菇菌种经无菌操作后等量接种到两份相同的培养基中;②把接种后的培养基分别放在两个箱子中,在其中的一个箱子中央放入磁铁,另一个不放磁铁作为对照组;③每天观察测量并记录菌丝的长度.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  )

    A . 水分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B . 培养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C . 磁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D . 光照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 5. 早春播种以后,常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促进早出苗,其主要原因是(  )

    A . 种子萌发需要避光 B . 防止风沙 C . 保湿、保温有利种子萌发 D . 防止鸟类取食种子
  • 6.

    如图为某湖泊近一百年来每个月的平均水位变化图. 在长期的变化中,能终年生存于该湖泊的鱼类最可能具有的特征是(  )

    A . 需水较深的湖泊 B . 具能快速游动的流线型身体 C . 在浅水的下层泥泞中仍能存活 D . 在环境恶劣时具改变性别的能力
  • 7. 事物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的规律,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生物进化的方向﹣﹣个体由小到大 B .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方向﹣﹣根→茎→叶 C . 人体心脏内的血液流动方向﹣﹣心房流向心室 D . 物体间热量传递的方向﹣﹣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二、<b >简答题</b>
  • 8.

    如图是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的图示.例如,A类动物是以卵生为分类依据进行归类的.

    1. (1) 蟒蛇属于五类脊椎动物中的类动物.

    2. (2) 图中C类动物是以(选填“终生用肺呼吸”或“胎生、哺乳”)为分类依据进行归类.

  • 9.

    曲线图能更直观地反映某些科学规律.

    1. (1) 如图若反映人体的酶的催化效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横坐标为温度,纵坐标为酶的催化效率),则曲线中最高点所对应的温度为℃ 左右.

    2. (2) 此曲线图还能大致反映    

      A . 在“草→鹿→狼”食物链中,大量捕杀狼以后的一定时期内,鹿的数量变化 B . 氯化钡溶液巾不断加入稀硫酸,产生沉淀物质量的变化 C . 通电导体发热的功率随电流的变化.
三、<b >实验探究题</b>
  • 10.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恐龙到底是恒温动物,还是变温动物,常是学者热烈争辩的课题.

    甲学者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恒温动物:

    论点一:在寒冷的北极圈地层里常发现有土生土长的恐龙化石.

    论点二:像恒温动物中的鸟类一样,少数恐龙化石也残留有能够保温的羽毛构造.

    论点三:像恒温动物中的哺乳类一样,恐龙化石的骨骼中布满管脉空隙,这原先是血液流经之路.

    乙学者则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变温动物,反驳甲学者的论点:

    论点四:从恐龙化石的尺寸分析,一般而言,恐龙体型都很庞大.

    论点五:到了冬天,恐龙就会从寒冷的地方迁移至阳光较多、气候较暖和的地方.

    论点六:恐龙具有羽毛,其主要功用是遮住夏天强烈的阳光,而非防止身体散热.

    论点七:今日许多的变温动物如爬行类,其骨骼也呈现高度管脉化,但一些小型鸟类和哺乳类的恒温动物,骨骼的管脉化程度则偏低.

    1. (1) 乙学者所提的论点四至论点七中,论点与甲学者所提的任一论点没有形成针对性反驳.

    2. (2) 若乙学者认为生活在北极圈内的恐龙仍有机会晒到阳光而提高体温,他所持的理由是    

      A . 恐龙有冬眠的习惯,故不需要阳光 B . 恐龙能随季节作迁移 C . 恐龙具有羽毛,其主要功能是遮住阳光.
  • 11.

    为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两枝带有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

    ②用刀片对其中一枝进行树皮环割处理.环割部位离不定根的距离约为4厘米,环割树皮时去掉约2厘米宽的树皮(如图).

    ③把它们的根分别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液面在环割处下方.

    ④放在阳光下培养,两周以后进行观察.

    1. (1) 实验中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

    2. (2) 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基于的假设是

    3. (3) 两周后,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的变化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四、<b >分析计算题</b>
  • 12.

    很早以前,劳动人民就学会了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生态农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生态农业不断地发展,人们改变了以蚕沙直接下鱼塘的老办法,将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等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作燃料,用沼气渣喂鱼及“肥水”(如图).

    1. (1) 在利用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等物质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选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

    2. (2) 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

    3. (3) 不论是传统的“桑、蚕、鱼”农业结构,还是改进的“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都是设法使能量尽可能多地    

      A . 保留在生产者体内 B . 经分解者释放到大气中 C . 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