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郑州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19-03-18 浏览次数:31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生活中的变化,与“干冰升华”属于同种变化的是()
    A . 燃烧爆竹    B . 菜刀生锈    C . 用米酿酒    D . 湿衣晾干
  • 2. 下图是“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的主要步,其中正确的是()
    A . 检查装气密性    B . 加入药品 C . 收集气体    D . 验满
  • 3. 关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得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取用高锰酸时将其送入试管底部,目的是防止药品打破试管 B . 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目的是防止药品进入试管 C . 等到导管排出的气泡均匀时再开始收集,目的是使收集的氧气更纯净 D . 反应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目的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
  • 4. 下列实验方法中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CO2中的CO

    通过适量氧气,点燃

    B

    除去KCl中MnO2

    加入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C

    鉴别NaCl和NH4NO3

    加入适量水溶解,测量溶液温度

    D

    鉴别硬水与软水

    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落并观察泡沫情况

    A . A    B . B    C . C    D . D
  • 5. 通过如图所示的探究活动,不能为下列观点提供例证的是()

    A . 分子间有间隔 B .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 氨分子与酚酞发生了化学反应 D . 组成空气的物质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 6.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蒸干溶液均能得到固体 B . 只含一种溶质的溶液为纯净物 C . 溶液的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处的浓度相同 D . 溶液的稳定性是指溶液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 7. 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生铁比纯铁硬度小 B . 不锈钢的抗腐蚀件比纯铁的好 C . 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含碳量高 D . 沙漠地区的铁制品比沿海地区的铁品锈蚀的快
  • 8. 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误差分析正确的是()
    A . 量取水时,仰视量筒刻度,溶质量分数偏大 B . 称氯化钠时,左盘放了纸片有盘没放纸片,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C . 配制溶液的烧杯内若有少量水,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 . 往试剂瓶内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洒落,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 9. 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对应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该元素为金属元素 B . 该原子易失去电子 C . 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3 D . 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 10. 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代号为DFPA的安全驱蚊剂,其化学式为D12H17NO,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DFPA属于化合物 B . DFPA出碳、氧、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C . DFPA中氢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是 D . DFPA出12个碳原子、17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 11. 下列灭火方法中,与“炮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完全相同的是()
    A . 用锅盖盖火着火的油锅 B . 纺织物着火时用水喷淋 C . 森林着火时砍掉旁边的树木形成隔离带 D . 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古籍着火
  • 12. 2018年10月28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第三次试海成功,用到的金属钛主要通过下列反应制得:①2FeTio+6C+7Cl2=2X+2TiCl4+6CO,②TiCl4+2Mg=Ti+MgCl2 , X的化学式为()
    A . FeCl3    B . FeCl2      C . Fe2O3    D . FeO
  • 13. 关于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溶烦量分数相等 B . 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C . 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全至t1析出晶体(b-a)g D . t2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14. 在某铁的样品中,含有Zn、Mg、Al、Cu金属杂质中的两种,取56g样品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得到2克H2 , 则此铁的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金属杂质是()
    A . Cu和Mg    B . Mg和Al    C . Zn和Al    D . Al和Cu
二、填空题
  • 15. 相同质量的镁、铝、铁三种金属,所含原子最少的是,理由为
  • 16. 写出一种与水、氢气、氧气属于同一类別的物质的化学式,理由是
  • 17. 2018年11月19日,我国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长征三号运载火使用肼(N2H4)作燃料,氧气作助燃剂,火箭工作时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和一种常用米来作溶剂的物质,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 18. 填写下表

    实验目的

    实验名称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理论依据

    研究水的组成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三、实验题
  • 19. 如图所示,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 (1) 写出实验中其中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该实验中往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是
    3. (3) 木炭在集气瓶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原因是
  • 20. 请根据如图实验回答下列同

    1. (1) 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写出本实验中水的作用
    3. (3) 设计本实验叫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本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
  • 21. 如图示实验装置可进行多个实验,请回答:

    1. (1) 写出气体X和气固体Y的相关组合。(写2组)
    2. (2) 选择其中1组,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实验现象
四、简答题
  • 22. 下图是某一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反应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2. (2) 生成物中氧化物与单质的质量比
    3. (3) 出上述示意图可获得的信息是(写出一条)
  • 23. 给物质加热是实验室最某本的实验操作,请回答:
    1. (1)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应注意哪些事项?(写出2条)
    2. (2) 出1条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应注意的事项。[回答与(1)不同之处]
  • 24. 向盛有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的烧杯中逐渐加入过量Zn粉,并边加边搅拌,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 (1) 写出b~c(不包括b点)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分别写出a、d所对应溶质的化学式
    3. (3) 指出a~b段溶液质量变化的原因
  • 25. 2018年1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中外记者见面会,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表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17年底,我国碳强度下降了46%,提前3年实现了40%至45%的上限目标。

    排放问题,形式紧迫

    1. (1) 解振华指出:碳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危害和影响已经现实发生了,而且应对气候变化越来越紧迫。你认为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在气候变化方面带来的危害或影响是什么
    2. (2) 科学研究,有的放矢

      为更好的了解二氧化碳,以减小危害,造福人类,康康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制取并且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是(填写序号)・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通过C、D装究可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二氧化碳不稳定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C.二氧化碳能使石蕊变红

      D.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新物质

      ③E实验中的现象是下面的蜡烛先想灭。从CO2的性质角度分折,其原因是

    3. (3) 积极应对,改善环境

      植树造林,造福人类。解振华说:“我国人工造林面积位列世界第一,森体蓄积量已经超额完成子2020的任务。”东林落积量有于降低碳度,请解释原因

    4. (4) 变废为宝,一举多得,二氧化碳除了作植物肥料、转化为干冰等外,还可被转化为更高价值的化学品写等・如二氧化碳与甲烷在催化作用下、可生反一氧化碳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方程式
    5. (5) 节能减排,从我做起。出行乘坐地铁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郑州地铁每车次运送乘客以960人计,走同样的路线,CNG公交车每年次消耗天然气bkg(以甲烷计算),每辆CNG公交车运送乘客以30名计。若乘CNG公交车的乘客均改乘地铁,则地铁每运行一车次,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多少千克?(注:忽略地铁间接排放二氧化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