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兰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政治联片办学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04-12 浏览次数:26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8年兰州市开始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作为中学生不仅要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_________的志愿者精神,也要积极参与志愿者的活动。(  )
    A . 帮助 B . 进步 C . 团结 D . 友善
  • 2. 下图方框内是九年级某学生默写的相关内容,请帮他写上题目(  )

    A . 爱国主义 B . 中华民族精神 C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 开拓创新
  • 3. 2018年12月18日庆祝_________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了40年的光辉历程,总结了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
    A . 社会主义革命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 C . 改革开放 D . 新中国的成立
  • 4.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关键时期之际,党中央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来看,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是因为(   )
    ①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力量   ②创新可以发掘我们个人的创造潜能,造就有用人才
    ③创新可以督促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 

    A .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①②
  • 5. (2018七下·朝阳期末)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充满关怀与友爱的

    ④民主的、公正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6.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_________已成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
    A . 领导的管理能力的高低 B . 企业规模的大小 C . 技术创新 D . 个人数量的多少
  • 7. 在兰州市开展的“我为创建文明城市献一计”的活动中,广大市民纷纷建言献策。不到半年时间,市政府就收到4000多条建议,并从中采纳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公民这种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是(  )
    A .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 . 专家咨询制度 C .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D . 社会听证制度
  • 8. (2018九上·梅江月考) 2018年3月,一份《关于建设城市慢行系统促进绿色出行的提案》被带到了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案的6名撰写人都是高中生。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学生提案”了,近几年的“模拟政协”活动让学生们真真切切地参与国家建设。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②中学生尚未成年,不应该参与民主生活

    ③这些中学生积极行使了公民的建议权

    ④这说明了中学生可以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9. 每当学校星期一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每当看到我国运动员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国旗升起,国歌奏响的时候,我都会热泪盈眶。这种感情是以_________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
    A . 自强不息 B . 爱国主义 C . 团结统一 D . 勤劳勇敢
  • 10. 我国修建的青藏铁路对穿过可可西里、楚玛尔河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采取了绕道、在野生动物活动地段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  )
    A . 能减少铁路的投资 B . 体现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C . 可有效利用土地,节约耕地 D .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
  • 11. 2022年冬季奥运会将在我国举行,冬季奥运会组委会提出节办奥运,打造“绿色冬奥”的主张。下列行为符合“绿色冬奥”这一理念的是(  )
    A . 经常往河里倒废弃物 B . 骑自行车上学,低碳出行 C . 看完电视不关闭电源 D . 用一次性物品、方便快捷
  • 1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热爱祖国,就要热爱我们的民族大家庭。下列言行与这一观点相悖的是(     )

    A . 谴责制造民族分裂的行径 B . 关心、照顾来内地学习的少数民族同学 C . 远离不同民族的同学,避免产生矛盾 D . 了解、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 13. 1949年以后,台湾再次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仍然是所有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和崇高目标。完成祖国统大业,是(  )

    ①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②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中国扩大领士面积的必然选择

    ④维护国家 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4. “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一被奉为金句的“心灵鸡汤”中“远方”可以指人们心中的梦想。如果它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中国梦”,应该是(  )
    A . 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 . 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 C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 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15. 有所思即有所梦,梦的内容反映的是追求,体现的是抱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后,是千年的回响、百年的渴望,我们的“中国梦”必定实现。必定实现的原因是(  )

    ①中国的腾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 

    ②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③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④我们现阶段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6. 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的宏伟目标是(    )

    A . 确立终身学习方式 B . 实现共同理想 C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 实现最高理想
  • 17. 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 . 主权归属 B . 社会制度 C . 经济制度 D . 社会生活
  • 18. 2018年12月13日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有一张图片(下图)刷屏了网友看后纷纷留言,下列留言恰当的是(  )

    ①甲:生态环境问题,说到底也是发展问题

    ②乙: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努力学习

    ③丙: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砥砺前行

    ④丁:很生动形象,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9. 国家团结,人民幸福;国家分裂,人民遭殃。反对分裂,就要(  )

    ①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

    ③维护国家安全,与一切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

    ④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0. 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是(  )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二、综合探究题
  • 21. 请你将倡议书补充完整。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中学生志愿者积极开展服务社区、关爱老人儿童、保护环境等活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为了祖国的明天、民族的未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他们那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负责任的公民。我们倡议:

    1. (1) 在家里
    2. (2) 在学校
    3. (3) 在社区
    4. (4) 在公共场所
三、分析说明题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习近平说:“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去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材料二:校园文化能够提升学校的品位,彰显学校的魅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诵读经典的好处。希望中学将诵读国学经典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走进校园,经常能听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朗朗读书声。

    1. (1) 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中华文化的特征?
    2. (2) 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价值和作用?
    3. (3) 结合材料二说说经典诵读进校园的意义?
  •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

    1. (1) 材料中“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符合我国哪一项战略和国策?
    2. (2) 材料中提及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3. (3) 材料中所说的“中国梦”怎样才能实现?
    4. (4) 作为中学生,要实现“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目标,能做些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