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06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更新时间:2019-02-21 浏览次数:415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18高二上·蒙山月考) “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者,莫甚于李贽”这主要是因为李贽(    )
    A . 挑战正统的思想主张 B . 否定老子的圣人地位 C . 认为民众是真正的圣人 D . 全面批判封建制度
  • 2. (2018高二下·江苏期中) 有学者认为明末至清初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因此“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方案是(    )
    A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 经世致用 C .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 . 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 3. (2018高一下·温州期中) 顾炎武曾提出“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这一言论出自于(    )
    A . 《明夷待访录》 B . 《日知录》 C . 《亭林诗集》 D . 《船山遗书》
  • 4. (2018高一下·温州期中) 吴晗《历史的镜子》中提及“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他这种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材料旨在表达“他”(    )
    A . 推崇经世致用的治学风气 B . 强调日积月累的学习方法 C . 指出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 D . 主张日常体悟的实践作用
  • 5. (2018高一下·温州期中) 明末清初时,有学者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魄,对自先秦至清初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下列属于该学者观点的是(    )
    A . “众治” B . “循天下之公” C . “天下为主,君为客” D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6. (2018高二下·温州期中)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对以上思想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矛头直指君主专制,具有一定的启蒙色彩 B . 否定帝权,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统治地位 C . 猛烈批判君主制度,有利于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 D . 虽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但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 7. (2018高一下·宁波期中)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其民主性的是(    )
    A . 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 . 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C . 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D . 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 8. (2018高二下·辽宁开学考) 桐城人方东树1825年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藏书满家好而读之,著书满家刊而传之,诚为学士之雅素,然陈编万卷,浩如烟海,苟学不知要,敝精耗神,与之毕世,验之身心性命,试之国计民生,无些生益处,此只谓之嗜好,不可谓之学。”其主要意旨与下列哪一思想接近(    )
    A . 救亡图存 B . 明道救世 C . 潜心考据 D . 存理去欲
  • 9. (2018高二下·双峰开学考)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
    A . 维护封建礼教 B . 主张“学以致用” C . 反对迷信崇拜 D . 抨击腐朽统治
  • 10. (2018高二下·梅河口开学考) 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见他(    )
    A . 痛恨孔孟学说 B . 反对君主专制 C . 维护儒家正统 D . 主张经世致用
  • 11. (2018高三上·广西月考) 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A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 制天命而用之 C .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 .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12. (2018高二上·南宁期中) 对于法律与君主的关系,战国时期的韩非认为君主要用严刑峻法确立维护君主的绝对权威,而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则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限制君权,两者的观点截然不同。形成这样的历史叙述,首先需要(   )
    A . 据史料提出自己的认识 B . 考证相关史料真伪 C . 研究分析比较史料异同 D . 搜集整理相关史料
  • 13. (2018高二上·南宁期中) 黄宗羲指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以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亡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
    A . 维护封建礼教 B . 抨击君主专制 C . 提倡经世致用 D . 主张君主立宪
  • 14. (2018高二上·南宁期中) 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认为,维护一个王朝的政权是统治者的事情,而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下列论断与其主张吻合的是(    )
    A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 “天下为主,君为客” C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 “兼相爱,交相利”
  • 15. (2018高二上·番禺期中)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内容,不包括(   )
    A . 批判宋明理学 B . 批判重农抑商 C . 批判君主专制 D . 批判农工商皆本
  • 16. (2018高二上·番禺期中) 明代思想家李贽说,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要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这表明李贽(   )
    A . 反对尊崇孔子 B . 提倡独立思考 C . 反对专制皇权 D . 批判程朱理学
  • 17. (2018高二上·白城月考)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在百度搜索框里,用以下几个关键词来搜索信息:“明末清初”“武装抗清”“孤秦陋宋”“唯物主义”,那么他最有可能找到的人物是(    )
    A . 李贽 B . 王夫之 C . 顾炎武 D . 黄宗羲
  • 18. (2018高二上·白城月考) 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    )
    A .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 . 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C .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D . 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 19. (2018高二上·白城月考) 《焚书·何心隐论》说道:“仲尼虽圣,效之则为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此话主要反映了作者(    )
    A . 遵循学以致用 B . 倡导婚姻自主 C . 挑战正统思想 D . 鼓吹专制集权
  • 20. (2018高二上·白城月考) 明清之际,外国传教士借历算、地理和火炮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主要是顺势利用当时中国哪种思潮(    )
    A . 程朱理学 B . 王阳明心学 C . 唯物主义 D . 经世致用之学
  • 21.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顾炎武以一种历史自觉,对传统的思想观念所造成的负面国民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的“行已有耻”的道德底线和一系列基本原则。这里,顾炎武所遵循的“道德底线”或“原则”是指(    )
    A . 忠君爱民,保国有责 B . “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C . 仁孝当先,舍生取义 D . 以天下为己任,“经世致用”
  • 22.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明代思想家王夫之说:“人欲与天理本为一体,如果禁欲,不仅妨碍天理的实现,而且违背人性,必然导致人们的不满和反抗。”此观点(    )
    A . 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 B . 体现了反君主专制思想 C . 彻底否定了理学思想 D . 肯定了人性解放的意义
  • 23.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据此推论,他们都主张(    )
    A . 改革科举制度 B . “经世致用,学以济世” C . 加强理学文学的研究 D . 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 24.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是“承古萌新”,下列哪项不能说是其“新”的本质(    )
    A . 科学技术,集大成,总结性 B . 文学艺术,戏剧小说成主流,平民性 C . 思想哲学,反封建启蒙,民主性 D . 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传入,新颖性
  • 25.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明清的乡试和会试,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判、诏诰表乃至律诗等。“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对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不许敷衍繁文。”这反映了(    )
    A . 选才标准的根本变化 B . 经世致用思想的内涵 C . 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 D . 宋明理学地位的巩固
  • 26.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它)严厉批评古往今来因为君权之私而导致制度、社会的败坏……主张统治者应该以‘公’的原则来规划合乎三代理想的制度。”该著作是(    )
    A . 《春秋繁露》 B . 《朱子语类》 C . 《焚书》 D . 《明夷待访录》
  • 27. (2018高二下·双鸭山开学考) 有人认为: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下列观点与材料信息相符的是(    )
    A . 开创代议制民主的“制度化蓝图” B . 民本思想脱离“儒家思想理路” C . 对黄氏的评价体现了现代化史观 D . 君臣平等的思想具有“新见”
  • 28. (2017高三上·武威月考) 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可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李贽(    )
    A . 肯定人的私欲的正当性 B . 强调私欲是唯一的人性 C . 颠覆程朱理学的人欲观 D . 批判了大公无私的思想
  • 29. (2018高二下·舒城开学考) 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 . 发展商业,工商皆本 B . 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 C . 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D . 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
  • 30. (2018高二下·黑龙江开学考) 王夫之认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了人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源是(    )
    A .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B . 工商业经济迅速发展 C . 理学对人性的压制 D . 知识分子关怀现实的情怀
二、材料分析题
  • 31. (2017高三上·南昌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理学大厦的创建)不是偶然的。宋代经济、文化、科学相当发达。有学者统计,宋代士人在全部人口中占有一定比例,通过科举而做官的不少。……历经元、明两朝,理学逐渐失去活力,而朱熹《四书集注》成为学人取得功名利禄的敲门砖。这种思想呆滞局面,由于明、清朝代的交替而引起学人们的思考。由明到清这样的“变局”应当由谁来负责?以往的思想文化有什么误区?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儒、道和其他学派应如何评价?应怎样估量佛教的传入等等重要思想理论问题,让人不得不去研究、思考,并提出应有的答案。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基于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我们的先人不仅早就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创新理念,而且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创造了天文、算学、医学、农学等多个领域的累累硕果。……立足当代,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科技成就,但也正视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的客观现实,力倡创新发展。

    ——2016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思想的三个“支撑点”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与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在思想主张方面的异同。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思想创新在中国现代史不同领域中的成就及其意义
  • 32. (2017高二下·南阳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顾炎武的《郡县论》认为郡县制是政治最大的弊端,“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郡县制是皇帝最大化自己权力和利益的手段,所谓“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中央专权钳制之下,地方社团和地方官毫无积极性可言,致使民穷国弱,而振兴国家的办法就是分权给地方,让地方社团强盛,授地方官以实权,“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以厚民生和强国势。

    ——摘编自彭小瑜《以政治人类学质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材料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敲剥天下之骨髓,’的君主是人民的“寇仇”,是“独夫”,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主张通过学校和实行法治来监督君权。这种学校具有对天子直言“政有缺失,“‘公其非是”的职能,类似于近代的代议机构。他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从而实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理想。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揭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弊端的出发点,及其所倡导的振兴国家的途径。

    2. (2)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顾炎武和黄宗羲论述问题的角度的异同点。

    3. (3)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黄宗羲思想的进步作用。

  • 33. (2017高二·拉萨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顾炎武说“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者,莫甚于李贽“。——《日知录》卷一八

    材料二:李贽著作“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为罪不容诛”。——礼科给事中张问达弹劾李贽上疏

    材料三:这些哲人受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一一受理性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发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他的思想中包括一整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这是康有为与其他同时代维新派思想家全都具有的,所不同的是康氏用一种思想体系来阐明这些价值:这个体系不但把他们纳入对儒家总的解释之中,而且将它们和清末国内的重要思潮联系在一起。由于康有为以人们熟悉的传统形式提出问题,因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发挥的号召力比以往其他形式所发挥的要大得多。——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有哪些“叛圣”、“非圣”、“排击孔子,别立褒贬”的观点?

    2. (2) 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些哲人们思想的共同特征。“他们发起一系列的革命原则”主要有哪些?

    3. (3) 根据材料四,分析康有为思想的主要来源。

  • 34. (2017·江苏模拟) 蔡元培先生称黄宗羲为“东方的卢梭”,其思想充满浓厚的民本色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再前进一步,它就会突破儒学的樊篱,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

    ——程志华《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黄宗羲的“对话”》

    材料三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1. (1) 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评价古今君主优劣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的本质区别,并从黄宗羲所处的时代分析其思想没有“突破”的原因。

    3. (3) 材料三中作者主张用什么方法评价黄宗羲思想?请用这一方法评价卢梭的民主思想。

  • 35.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1. (1) 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2. (2) 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