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阿坝州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19-02-27 浏览次数:270 类型:中考真卷
一、<b >选择题</b>
  • 1. 下图是英军随军画师绘的《1860年中国战争》。在这次战争中,武装侵略中国的国家除英国外,还有(    )

    A . 俄国 B . 美国 C . 法国 D . 日本
  • 2. “北京的外国公使从此组成一个强有力的外交使团,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而清政府的威望跌入谷底”。导致这一结果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瑷珲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3. 他在《敬告青年》一文中第一次在中国树起“民主”与“科学”的两面大旗。他是(    )
    A . B . C . D .
  • 4. “参加游行的有来自北京十三所大专院校的大批学生,人数激增到五千人,巨大的横幅上写着‘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和‘诛卖国贼曹汝霖’的字样”。这段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 公车上书 B . 五四运动 C . 武昌起义 D . 北伐战争
  • 5. 有学者评价。“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分界线”喻指的是长征(    )
    A . 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B .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C . 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D .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6. 这一事件“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新局面的出现。这一事件是(    )
    A . 五四运动 B . 国民革命 C . 西安事变 D . 重庆谈判
  • 7. 下图为连环画《双枪女英雄》的封面。图中的女英雄抗击的侵略者是(    )

    A . 英法联军 B . 八国联军 C . 日本军队 D . 美国军队
  • 8. 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喻为“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剪刀,插入敌人胸膛”的军事行动是(    )
    A . 转战陕北 B . 挺进大别山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 9. 15至16世纪,文艺复兴从意大利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当时,英国出现的一位文学巨匠是(    )
    A . 但丁 B . 托尔斯泰 C . 卢梭 D . 莎士比亚
  • 10. (2018九上·阳江月考) 1789年7月14日,当路易十六听到某一消息时,询问身边的廷臣昂古尔公爵:“这是一场叛乱吗?”昂古尔回答:“不,陛下,这是一场革命。”他们谈论的事情是(    )
    A . 攻占巴士底狱 B . 拿破仑发动政变 C . 召开三级会议 D . 罗伯斯庇尔上台
  • 11. 下图为“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导致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 B . 交通工具的推陈出新 C . 内燃机的发明与推广 D . 电器设备的推广应用
  • 12. 1841~1846年,英国取消了605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1035种商品的进口税。导致英国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原因是(    )
    A . 工业革命的完成 B .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 . 殖民帝国的形成 D .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 13. 19世纪中期,率领四条蒸汽船惊醒日本“太平梦”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俄国 D . 美国
  • 14. 在历史叙述中,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述。下列属于历史评述的是(    )

    A . 德军和法军在凡尔登交战 B . 意大利参加协约国集团作战 C . 英国首先使用新式武器坦克 D . 凡尔登战役具有转折性意义
  • 15. 1919年,协约国通过长达近半年的讨价还价,确立起战后世界的“新秩序”。确立“新秩序”的主要“和约”是(    )
    A . 《凡尔赛和约》 B . 《九国公约》 C . 《慕尼黑协定》 D . 《开罗宣言》
  • 16. 1941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范围的冲突转变为全球性的冲突。这一转变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日军进犯卢沟桥 B . 德军入侵波兰 C . 日军偷袭珍珠港 D . 德军入侵苏联
  • 17. 20世纪80年代,不少美国人认为“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唯一最大威胁来自另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即日本”,这主要是因为日本(    )
    A . 推行军国主义 B . 成为政治大国 C . 经济实力猛增 D . 推行明治维新
  • 18. 下图是1950年苏联漫画《联合国的和声》,图中拉手风琴的“人”喻指的是(    )

    A . 美国 B . 英国 C . 日本 D . 苏联
  • 19.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最早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并发挥主导作用的国家是(  )
    A . 美国 B . 苏联 C . 英国 D . 日本
  • 20.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1839年开始拟草稿,三年后写成了35页的提纲,五年后写成230页的论文,二十年后发表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他这几十年的努力主要是为了阐述(    )

    A . 微积分 B . 进化论 C . 量子论 D . 相对论
二、<b >列举题</b>
  • 21. 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对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补全空白处的相关内容。
    1. (1) 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2. (2) 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 (3) 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争取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 22. 世界近代史上,英、法、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与法令,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补全空白处的相关内容。
    1. (1) 为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使资产阶级统治开始在英国确立起来。
    2. (2) 1776年7月4日,北美大陆会议发表了《》,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3. (3)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颁布了《》,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 (4) 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后,广大黑人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因此获得了雄厚的兵源。
三、<b >综合题</b>
  • 23. 探寻一条新的世界中体面地生存下去的道路,是推动近代中国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在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王朝衰退加剧的局势下,实现民族救亡。为此,两大政治运动推展开来,代表着解决这一问题的(两种)不同途径。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 (1) 根据材料,指出当时“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什么?
    2. (2) 写出材料中“两大政治运动”的名称。并指出它们代表了哪两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 24.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据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材料三:全球化带给了我们什么?此时此刻有8亿人口挨饿,10亿人口是文盲,40亿人口生活贫困,2.5亿儿童要做工,1.3亿儿童受不到任何教育,1亿孩子流落街头,每年有11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营养不良、贫困和可以预防或可以治愈的疾病;多个国家内部和多个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生态环境遭到无情的、几乎不可逆转的破坏;不能恢复的重要资源正在迅速被浪费和消耗;大气、地下水、河流、海洋受到污染;所候的变化已经带来了不可预言的、明显的后果。

    ——摘编自卡斯特罗:《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

    1. (1) 材料一中的航海家放在材料二中的哪一个阶段最为合适,并说明理由。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全球化“版本”不断升级的主要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