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17-04-18 浏览次数:675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物最丰富的遗址之一。这些遗骨和遗物出现在(    )

    A . 170万年前﹣120万年前 B . 150万年前﹣80万年前 C . 120万年前﹣50万年前 D . 70万年前﹣20万年前
  • 2. 谁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

    A . 黄帝 B . C . 周武王 D . 秦始皇
  • 3. 平王东迁是划分历史时段的重要事件。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迁至(    )

    A . 鸣条 B . C . 镐京 D . 洛邑
  • 4.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出现在我国历史上哪一时期(    )

    A . 西周 B . 东周前期 C . 东周后期 D . 秦朝
  • 5. 最早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家是(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孟子 D . 墨子
  • 6. (2016七上·相城期末)

    如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段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 . 商朝、秦朝、三国 B . 秦朝、隋朝、唐朝 C . 商朝、秦朝、隋朝 D . 隋朝、宋朝、明朝
  • 7. 西汉时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

    A . 洛阳 B . 长安 C . 成都 D . 北京
  • 8. 赤壁之战的主要影响是(    )

    A . 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B . 三分天下局面实际形成 C . 建立统一的西晋王朝 D . 三国鼎立局面正式确立
  • 9. “光武中兴”出现在哪个朝代(    )

    A . 西汉 B . 东汉 C . 三国 D . 西晋
  • 10. 东汉时,编制了“五禽戏”体操并创造了“麻沸散”的名医是(    )

    A . 张仲景 B . 蔡伦 C . 华佗 D . 祖冲之
  • 11.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有打磨的石器、骨器、碳化稻谷、猪和水牛等家畜的骨头,还有陶器、木制船桨和木质建筑残件等。这说明当时(    )

    A . 处于旧石器时代 B . 人们过着游牧生活 C . 原始农业已产生 D . 开始出现原始人类
  • 12. 2016年4月4日,轩辕黄帝公祭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参加了活动。隆重祭祀黄帝,是因为他(    )

    A .   在战争中曾经打败炎帝 B . 发明了文字 C . 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D . 编制了乐谱
  • 13. 某历史小论文先后引用“茫茫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等材料。这说明该论文论述的主题是(    )

    A . 阶级的产生 B . 分封制的出现 C . 早期国家的诞生 D . 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 14.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征是(    )

    A . 由周天子亲自实施 B . 为了兼治天下 C .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 . 奖励有功之臣
  • 15.

    安阳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图一反映了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 B . 图二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C . 图三表明安阳曾经是商朝统治的中心 D . 上述三幅图支持了安阳是我国著名古都的观点
  • 16. (2016七上·娄星期末) 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    )

    A . 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B . 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 . 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 D . 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
  • 17. (2016七上·长泰期中)

    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  )

    A . 燕、楚、齐、秦 B . 燕、齐、秦、楚 C . 齐、秦、楚、燕 D . 楚、燕、齐、秦
  • 18. (2016七上·富顺期末)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从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看,此话出自(    )

    A . 《道德经》 B . 《论语》 C . 《易》 D . 《春秋》
  • 19. 秦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

    A . 公元前3世纪晚期 B . 公元前3世纪早期 C . 公元2世纪晚期 D . 公元2世纪早期
  • 20.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学者在勘正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

    A . 《史记》的记载 B . 民间的传说 C . 史家的研究论文 D . 秦简的记载
  • 21. 有一篇题为“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足球环境方面的问题。文章中引用的成语“揭竿而起”源自(    )

    A . 国人暴动 B . 陈胜、吴广起义 C . 楚汉之争 D . 淝水之战
  • 22. 《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材料中“御使大夫”的职责是(    )

    A . 监察百官 B . 掌管军事 C . 裁决中央和地方政事 D . 管理全国宗教事务
  • 23.

    对如图描述的技术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大大降低了造纸成本 B . 发明者是西汉的蔡伦 C . 带来书写材料的革命 D . 为文化交流和保存提供物质条件
  • 24.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他的著作《史记》中不能查阅到(    )

    A . 大泽乡起义 B . 三国鼎立 C . 城濮之战 D . 商鞅变法
  • 25. (2016七上·罗湖期末)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   )

    A . B . C . D .
  • 26. (2016七上·江津期末) 据史书记载:“吴平之后,帝诏天下罢军役,示海内大安。”文中的“帝”是指(    )

    A . 马马昭 B . 司马炎 C . 刘渊 D . 符坚
  • 27. (2016七上·富顺期末)

    下列图片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 民族交融 B . 江南开发 C . 中外交往 D . 政权分立
  • 28. “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李白的诗句中提到了永嘉五年,西晋都城被攻陷,中原人民大量南迁江南的情景。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A .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 . 南方经济发达 C .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 . 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 29. (2016七上·相城期末)

    如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段。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 )

    A . 匈奴族 B . 鲜卑族 C . 氐族 D . 女真族
  • 30. 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下列作品中,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     )

    A . B . C . D .
二、<b >判断对错</b>
  • 31. 史实:“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弦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

    推论: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 32. 史实:楚庄王在东周都城洛邑附近举行军事检阅,他还向东周大臣打听王宫中的九鼎有多重。

    ──四川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推论:当时王权衰微,周天子已被楚庄王取而代之。

  • 33. 史实:“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主独裁而天下无所制也。”(  )

    ──《史记•秦始皇本纪》

    推论:皇帝处于独尊的地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 34. 史实:“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判;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土与儒生》

    推论:秦始皇与汉武帝统一思想的做法本质上都是文化专制主义,只不过二人采取的手段不同而已。(  )

  • 35. 史实: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洛阳伽蓝记》

    推论: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洛阳城由衰走向振兴。

  • 36. 史实:至于永嘉,丧乱弥甚。奔迸流移,不可胜数。

    ──(唐)房玄龄等《晋书。食货志》

    推论:西晋后期大量中原人口纷纷前往南方,加重了当地人民负担,不利于南方的开发。

三、<b >非选择题</b>
  • 37. 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情境一: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用他。孔子在列国奔波了十四年,碰了许多钉子,年级也老了、末了,他还是回到鲁国,把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

      分析:该情境中孔子会向各国的国君宣传哪些主张?这些国家的国君为什么都没有重用孔子?请列举孔子整理的两部文化典籍。

    2. (2) 情境二: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古罗马的执政官凯撒大帝穿着灿若朝霞的丝织长袍进入剧场,在场的百官及贵夫人们惊叹声此起彼伏,觉得凯撒大帝简直“帅呆”了。于是穿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男女贵族的流行时尚。

      分析:情境中凯撒大帝的丝袍是通过中国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商路得到的。这条商路被称为什么?谁开辟了这条商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为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而设置了什么机构?”

  • 38.

    综合探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长期领先世界,创造了辉煌的成就。.某校七年级学生就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工具篇】

    材料一:

    【政策篇】

    材料二:(汉景帝)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郡国务劝农桑。”

    ──《史记。景帝本纪》

    【技术篇】

    材料三:(见图)

    1. (1) 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我国农业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考古资料证明,一万多年前我国原始农业已经兴起,原来农业的兴起改变了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标志着我国历史开始迈入什么时代?

    2. (2) 这则材料反映了汉景帝的什么思想?历史上把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繁荣景象称之为什么?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上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4. (4) 综上所述,归纳隋唐以前推动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 39. 综合探究: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商业)不禁,则技巧之人(手工业者)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游荡求食的人增多)。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谱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问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提到的“商君”是谁?他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 (2) 据材料二,商君在秦国采取了哪一项变法措施?该措施对秦国有何影响?

    3. (3) 据材料三,孝文帝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为什么他要这样做?

    4. (4) 请列举两条孝文帝在习俗方面改革的措施。孝文帝改革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5. (5) 综合以上两个改革,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