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

更新时间:2017-04-28 浏览次数:293 类型:期中考试
一、<b>单项选择题</b>
  • 1. (2016高一上·永登期中) 在人类认识运动的过程中,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应用了抽象思维、数学推理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被誉为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真正的开始.采用这一研究方法的科学家是(   )

    A . 亚里士多德 B . 牛顿 C . 爱因斯坦 D . 伽利略
  • 2. 质点是一种理想模型.下列活动中,可将月球视为质点的是(   )

    A . 测量月球的自转周期 B . 研究月球绕地球的运行轨道 C . 观察月相的变化规律 D . 选择“嫦娥三号”的落月地点
  • 3. 下列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我校每一节课45min指的是时间 B . 由郑州到北京的某次列车9:40开车,指的是时刻 C . 在时间坐标轴上的每一坐标点表示的是时刻 D . 第1 s初到第2 s末所经历的时间为1s
  • 4.

    如图为甲、乙两运动物体相对同一原点的x﹣t图象,由图象可判断(   )

    A . 甲和乙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 t2时刻,甲和乙相距最远 C . 乙运动的速率大于甲运动的速率 D . 乙比甲早出发t1的时间
  • 5.

    如图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L和弹力F的关系图线,根据图线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弹簧的原长为10cm B .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0N/m C . 弹簧伸长15cm时弹力大小为10N D . 弹簧压缩5cm时弹力大小为10N
  • 6.

    用手平握一直立酱油瓶静止悬在空中,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手对油瓶的压力越大,油瓶受的摩擦力越大 B . 手对油瓶的摩擦力大小与手和瓶的粗糙程度有关 C . 手对油瓶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 D . 手对油瓶的摩擦力大小与手对瓶的压力无关
  • 7. 下列关于分力与合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其方向一定跟分力不同 B . 大小分别为5N和2N的两个共点力,其最大合力为7N,最小合力为3N C . 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都被确定,则合力也被确定 D . 合力是分力等效替代的结果
  • 8.

    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将重力为G分解为垂直斜面向下的力F1和平行斜面向下的力F2 , 那么(   )

    A . F1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B .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方向与F1的方向相同,大小为Gcosα C . F2就是物体受到的静摩力 D . 物体受到重力、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静摩擦力、F1和F2五个力的作用
  • 9. 一物体分别在地球和月球表面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 .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位移x、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0. 一个小石块从空中a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点和c点.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它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经过c点时的速度为3v.则ab段与bc段位移之比为(   )

    A . 1:3 B . 1:5 C . 1:8 D . 1:9
二、<b>多项选择题</b>
  • 11. 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瞬时速度的是(   )

    A . 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以790m/s的速度击中目标 B . 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过程中的速度是40km/h C . 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km/h D . 小球第3 s末的速度是6 m/s
  • 12. 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挂在电线下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形变产生的 B . 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方向的,但可以不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C . 木块放到桌面上受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产生的 D . 弹簧的弹力方向总是沿弹簧方向,但可以沿弹簧向外
  • 13.

    一辆公共汽车刚起步一小段时间后,发现一乘客未上车,司机立即采取制动措施.若此过程中汽车的运动在一条直线上,其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对于0~2t和2t~3t两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速度方向相反 B .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 C . 位移大小之比为2:1 D .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 14.

    如图所示是剪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1.0×105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1.0×105N B . 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5.0×104N C . 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两臂受到的压力都将增大 D . 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两臂受到的压力都将减小
三、<b>实验题</b>
  • 15.

    如图所示,一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A放在木板B的上面,木块A的右端通过细线、轻质弹簧测力计固定在直立的墙壁上.用力F向左拉动木板B,使它向左运动,稳定后弹簧测力计示数为T,则此时木块A和木板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通过此装置还能测量木块A和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此时应先测出,则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

  • 16.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 (1) (单选题)电火花计时器正常工作时,其打点的周期取决于      

      A . 交流电压的高低 B . 纸带的长度 C . 墨粉纸盘的大小 D . 交流电的频率
    2. (2) (单选题)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有      

      A . 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 B . 打点计时器应放在长木板的有滑轮一端 C . 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D . 电火花计时器应使用6V以下交流电源
    3. (3)

      (单选题)如图1为同一打点计时器打下的4条纸带,四条纸带的a、b间的间距相等,则a、b间的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4. (4)

      某同学得到一条用电火花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2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 7个计数点,每打5次点记为一个计数点.

      ①设电火花计时器打计时点的周期为T,则计算计数点F的瞬时速度vF的公式为:vF=

      ②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电火花计时器在打B、C、D、E、F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以A点对应的时刻为t=0,试在图3所示坐标系中合理地选择标度,作出v﹣t图象 ,并利用该图象求出物体的加速度a=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对应点

      B

      C

      D

      E

      F

      速度(m/s)

      0.141

      0.180

      0.218

      0.262

      0.301

  • 17.

    在“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某同学用两把弹簧称将橡皮筋的端点拉到点O后,作出了这两个拉力F1、F2的图示,如图甲所示.改用一把弹簧秤将橡皮筋的端点拉到同一点O,此时弹簧秤的示数F如图乙所示.

    1. (1)

      图乙中,弹簧秤的示数F大小为N;

    2. (2) 请你帮助他在图中画出合力F的图示(图中a、b为记录F方向的两点).

    3. (3) 小明用虚线把F的箭头末端分别与F1、F2的箭头末端连接起来:观察图形后,他觉得所画的图形很像平行四边形.至此,为正确得出求合力的一般方法,你认为小明接下来应该做的有      

      A . 得出结论,整理实验器材 B . 提出求合力方法的猜想 C . 改变F1、F2的大小和方向,重复上述实验 D . 与同学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四、<b>解答题</b>
  • 18.

    如图所示,竖直墙上A点用AB细线悬挂一个光滑小球,小球质量为m=2kg,C为球与竖直墙的接触点,BAC角度为θ=30°,重力加速度g=10N/kg求:

    1. (1) 在图中画出球的受力图;

    2. (2) 求AB绳和墙对球的作用力分别为多大?

    3. (3) 如果增大悬线AB的长度(球仍保持静止),AB绳和墙球的作用力大小将怎样变化?

  • 19. 滑雪运动员以υ0=2m/s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在t=5s的时间内滑下的位移x=60m.求:

    1. (1) 滑雪运动员5s内的平均速度;

    2. (2) 滑雪运动员的加速度;

    3. (3) 滑雪运动员5s末的速度;

    4. (4) 作出5s内滑雪运动员的速度(υ)﹣时间(t)图象.

  • 20.

    冰壶比赛是冬奥会的重要项目.比赛中冰壶在水平冰面上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已知一冰壶被运动员推出的初速度大小为3m/s,其加速度大小为0.2m/s2 , 求:冰壶从运动到静止的过程中

    1. (1) 平均速度的大小;

    2. (2) 10s末的速度大小;

    3. (3) 20s内的位移大小.

  • 21.

    如图所示,用细线悬挂的矩形AB长为a,其下方固定一长为b的无底圆筒CD,B、C两点间的竖直距离是h.若将细线剪断,矩形AB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1. (1) 矩形AB的下端B到达圆筒C端时的速度是多少?

    2. (2) 矩形AB的下端B穿过圆筒的时间是多少?

    3. (3) 整个矩形AB穿过圆筒的时间是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