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七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3月联考科学试题

更新时间:2017-04-05 浏览次数:120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a轻轨的隔音墙,能减弱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B . 图b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易被反射的原理,人听到倒车时的蜂鸣声就是超声波的声音。 C . 图c实验根据乒乓球的跳动频率就能知道音叉的振动频率。 D . 图d中的仪器是用来检测环境温度用的。
  • 2. 下列关于声现象与相应物理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B . “长啸一声,山谷回应”——回声现象 C . “隔墙有耳”——固体能传声         D . “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调不同
  • 3.

    预防近视,珍爱眼睛,注意用眼卫生,要从青少年做起.下图中,能表示近视眼成像原理及矫正方法的分别是(  )

     

    A . 乙;丁 B . 甲;丁 C . 乙;丙 D . 甲;丙
  • 4. 小明用一块长方形平面镜反射太阳光,并将反射的太阳光投射到一块与镜面平行且足够大的白纸上,则白板上的光斑是 (    )

    A . 圆形的,不是太阳的像 B . 圆形的,是太阳所成的像 C . 长方形的,不是太阳的像 D . 长方形的,是太阳所成像的一部分
  • 5. 小希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

    A . 反射成像的有②③⑤ B . 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C . 折射成像的有①②③ D . 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 6.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大的速度,这个速度为3×108km/s B . 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为90° C . 小孔成像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缩小的 D . 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见电影银幕上的画面,是因为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 7.

    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为青少年授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B . 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C . 在太空讲话声带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D . 她通过水球成像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 8.

    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的立在水平桌面上,一支直立的蜡烛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的速度向平面镜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逐渐变大 B . 经过2s,蜡烛与它的像相距20cm C . 蜡烛的像相对于平面镜是静止的 D . 若平面镜顺时针旋转至图中虚线位置,蜡烛的像与蜡烛垂直
  • 9.

    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则方框内放置的光学元件(  )

    A . 一定是平面镜 B . 一定是凸透镜 C . 一定是凹透镜 D . 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均可
  • 10. 小明从岸边看水中的鱼,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A . B . C . D .
  • 11.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20°(入射光线不动),则平面镜应(  )

    A .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 B .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 C .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 D .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
  • 12.

    下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

    A . a B . b和d C . c D . a、b、c、d都是凸透镜
  • 13.

    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 )

    A . 光射到像上,所以像变亮了 B . 光反射到物体上,物体变亮了,所以像也变亮了 C . 光使整个空间变亮了,更便于观察像,所以像变亮了 D . 光使镜子更明亮了,所成的像也就变亮了
  • 14.

    在凸透镜的主轴上离透镜1.5f到2f处横卧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杆AB,f为凸透镜的焦距,则细杆成像的位置在(  )


    A . Ⅰ区 B . Ⅱ区 C . Ⅲ区 D . 不成像
  • 15.

    烛焰通过焦距为10cm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用焦距为5cm的乙凸透镜替换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

    A . 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B . 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C . 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 D . 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
  • 16.

    把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这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所示为一种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A为激光笔,B、C是平面镜,P为台面,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为点D。当把重物M放在台面P上时,台面将发生微小形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 B . 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C . 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D . 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
  • 17.

    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 .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 .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 .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 .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 1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将蜡烛沿主光轴由距透镜90cm移至120cm的过程中,发现烛焰在图示位置光屏上的像一直比较清晰。若他再将蜡烛移至距透镜7cm处,移动光屏,则屏上得到的像一定是(  )

    A . 放大的像 B . 等大的像 C . 缩小的像 D . 正立的像
  • 19.

    如图,平面XOY上,平面镜M两端坐标分别为(-1,3)和(0,3),人眼位于坐标(2,0)点处,当一发光点S从坐标原点沿-x方向运动过程中,经过以下哪个区域,人眼可从平面镜中观察到S的像(  )


    A . 0到-1区域 B . -1到-2区域    C . 0到-∞区域 D . -2到-4区域
二、填空题
  • 20.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不能传声。


  • 21. 下列各项有关控制噪声的具体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声源的措施是;属于阻挡噪声传播的措施是;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措施是。(填序号)

    A.城市市区禁鸣喇叭  B.纺织女工带上耳塞  C.城市高架桥上安装隔音墙  D.在噪声车间内安放吸声材料  E.汽车安装消声器  F.开战斗机的飞行员戴上头盔  G.点燃爆竹导火线后捂住耳朵

  • 22. 一条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反射角为。若保持镜面不动,入射光线沿顺时针转过25°,则反射光线沿(填“顺”或“逆”)时针方向转过,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 23. 学习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后,小华和小虎作了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1. (1) 他们分别代表物和像模拟平面镜成像,若小华向右转,小虎应向转。

    2. (2) 小华走近办公楼的自动感应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将(填“随”或“不随”)门平移。

  • 24.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请你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判断是玻璃(填“NN'的上方”、“NN'的下方”、“MM'的左边”或“MM'的右边”)。


  • 2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cm,物距为25cm,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 26.

    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此时反射角为;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 27. 星期天,小明约小刚逛公园。在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俩从物理角度议论起了下列问题。

    1. (1) 来到湖边,小刚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形成的像,看见的蓝天白云是光的形成的像。

    2. (2) 若湖中的水深1 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1 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三、探究题
  • 28.

    小康组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1和2。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1,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2,一直到蜡烛2与1的像完全重合。

     

    1. (1) 在寻找蜡烛1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选填“1”或“2”)这一侧观察。

    2. (2) 移去后面的蜡烛2,并在此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

    3. (3) 将蜡烛1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的像将玻璃板(填“远离”或“靠近”),移动蜡烛2的位置与蜡烛1的像再次完全重合(填“能”或“不能”)。

  • 29.

    有位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竖直纸板可沿虚线折叠.


    1. (1) 如图甲,先让纸板在同一平面内,沿纸面射入一条光线EO , 并找到反射光线OF , 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为了进一步证明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要进行的操作是

    2. (2) 将纸板如图乙折叠,在纸板ONF上看到反射光线(填“能”或“不能”),这一现象说明

  • 30.

    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 (1) 如图甲所示,在测定凸透镜焦距时,将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射向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光斑。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 (2) 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3. (3) 当某同学用纸板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后,发现光屏上的像发生的变化是

    4. (4) 随着蜡烛的燃烧,同学们发现光屏上的像向(填“上”或“下”)移动,为了让像再次成在光屏的中心,可行的操作是(任意一条)。

  • 31. 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1. (1) 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 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传播的。

    2. (2)

      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 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选填“能”或“不能”)被反射。

四、作图与计算
  • 32.

    作图

    1. (1) 图甲中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2. (2) 请在图乙中画出光线AO经空气射向水面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3. (3) 将图丙的光路补充完整。

  • 33.

    我国的高铁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的水平,高铁能够以如此快的速度运行,轨道的无缝焊接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图为芜湖北焊轨基地生产的钢轨,长达500米。如果甲同学在钢管的一端用铁锤敲击,乙同学在另一端听,求乙同学听到两次敲击声的时间间隔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5200 m/s)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