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专题:第三十一讲 寻觅社会的真谛

更新时间:2018-11-29 浏览次数:375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18高二上·覃塘月考) 中国进入机动车时代,但行车文明却没有相伴而至。随意使用远光灯、随意变换车道、不知道礼让行人等不文明行为,造成极大安全隐患。这说明(    )

    ①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不可避免

    ③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建设文明行车风尚

    ④文明行车风尚的形成与其发展必须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2. (2018高二下·汕头期末)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毛泽东同志这句名言强调中国共产党要(    )

    ①相信群众,意识到人民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②依靠群众,坚信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力量的源泉

    ③坚定立场,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④坚持信念,发挥人民在社会变革中的领导作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
  • 3. (2018高三上·桂林月考) “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2017年春节期间,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    )

    ①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②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 (2018高三上·内江开学考) 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演讲中指出,“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段讲话蕴含的哲理是(    )
    A . 必须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B . 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 .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D . 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 5. (2018高三上·浙江开学考) 以自治“激发活力”,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近年来,浙江省w村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别样路,真正实现了“治理为了村民、治理依靠村民、治理成果由村民共享”的和谐局面。这体现了(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能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适合先进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推动社会进步

    ④生产关系的变革会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 . ②③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①④
  • 6. (2018高三上·黑龙江月考)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坚定改革意识,将改革进行到底是是因为(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基本矛盾只能通过改革加以解决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改革是社会阶层利益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7. (2018高二下·深圳期末) 2017年7月17日,十集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中央电视台开播,展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理论、体制机制和实践成果,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之所以要将改革进行到底,是因为(    )
    A .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 .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C . 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通过改革来解决 D .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 8. (2018高三上·黑龙江月考)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意味深长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材料中“人民是阅卷人”的哲学依据是(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人,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③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2018高三上·牡丹江月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统筹做好各项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从唯物史观看,党中央重视民生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社会历史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是人民创造的

    ③坚持群众观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④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2018高三上·牡丹江月考)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从2018年起,甘肃全面推开农村“三变”改革,通过股份制改革,盘活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和人力资本,使农民通过股权来增加收益,拓宽增收渠道。这表明(    )
    A . 调整不合理的生产关系能解放生产力 B . 上层建筑的变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C . 劳动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 . 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
  • 11. (2018高三上·湖北开学考) 某市政府通过“您点题、我整改”的宣传活动,耐心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征求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真正做到解民情、体民意、转作风、促提升。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③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政府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

    A . ①④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②
  • 12. (2018高三上·牡丹江月考) 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从哲学角度看,我国这次修完是基于(    )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②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③新时代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2018高二下·吉林期中) 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新弊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改革成果,必须将改革深入到机构层面。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

    ①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体现了改革上层建筑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完善

    ③遵循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④体现了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②
  • 14. (2018高三上·牡丹江月考) 近年来,一些人把否定历史当时髦,以“解构”崇高为能事,将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污名化”,这股历史虚无主义的歪风邪气挑战正义良知,引起人们的高度警觉和强烈反对。从唯物史观看,历史虚无主义(    )

    ①把否定历史当时髦,否定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将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污名化”,扭曲了价值判断

    ③以“解构”崇高为能事,未能反映历史存在

    ④迎合了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战略企图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④ D . ③④
  • 15. (2018高三上·黑龙江开学考) 根据《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改革后,央企负责人薪酬水平将不超过央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7—8倍,薪酬差异12倍降至7—8倍。上述制度改革是基于(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③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④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6. (2018高三上·龙泉驿开学考) 习近平就上海自贸区发展发表讲话时指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要深化完善基本体系,聚焦商事制度、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开放创新制度、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这是因为(    )

    ①制度创新对上海自贸区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

    ②制度创新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内在要求

    ③制度改革能推动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相协调

    ④制度改革是形成良好营商环境的重大举措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7. (2018高二下·钦州期末) 某地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步完成“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入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    )
    A .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 B .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C . 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D . 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 18. (2018高三上·中山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

    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结合上述材料,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角度,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的认识。

  • 19. (2018高二下·邻水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辉煌中国,辉煌成就。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脉络,全面反映各族人民在砥砺备进中创造的辉煌成就。

    《辉煌中国》8个摄制组走遍全国31个省市区,拍摄了近3200个小时的紀实和航拍素材,记录下众多珍贵的瞬间。在创作上,该片采用“内容众筹”的创新方式,由百姓自己讲述精彩“中国故事”,众筹案例线索、照片、短视频等逾万条。该片播出后,掀起全民参与、全民接力的“讲辉煌”、“赞辉煌”的互动传播,网络诗友的《西江月》《菩萨蛮》等作品迅速流传开来。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分析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的创作和传播过程。

  • 2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党中央确定的《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在认真总结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17年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在全国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及所辖市、县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行使监察职权。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法治、体制、观念多层面改革创新的一大成果。从北京、山西、浙江三省市此前的试点来看,推动了人员融合和工作流程磨合,构筑起规范内部运行和纪法衔接的制度体系。在全国推进试点,势必会取得更为良好的效果,将有效形成国家层面的、全方位的监察网络。

    1. (1)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的积极影响。
    2. (2) 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说明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3. (3) 请你就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写两句宣传标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