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 “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 /第一课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

更新时间:2018-11-22 浏览次数:31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17八上·温州月考)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
    A .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 . 北方战乱频繁 C . 北方统治者残暴 D . 南方经济发达
  • 2. (2017八上·乐清期中) 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鼎”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 . 长平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 3. (2017八上·柯桥期中) 嘉兴有件传家宝——子城。它是嘉兴历代府衙所在地,位于市中心府前街,始建于231年,据此推算,子城建造时嘉兴隶属于(    )
    A . 东汉 B . 三国吴 C . 西晋 D . 三国蜀
  • 4. (2017八上·绍兴期中) 恩格斯曾指出:“比较野蛮的征服者……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够印证他这一论断的是(    )
    A . 商鞅变法 B . 秦统一六国 C . 文成公主入藏 D . 北魏孝文帝改革
  • 5. (2017八上·乐清期中) 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朝时期的农学著作(    )
    A . 《本草纲目》 B . 《齐民要术》 C . 《天工开物》 D . 《水经注》
  • 6. (2017八上·柯桥期中) 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 南方农业生产技术优于北方 B . 南朝的社会环境相对动荡不安 C . 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劳动力 D . 南朝统治者的支持
  • 7. (2017八上·柯桥期中) “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被达尔文称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从一个侧面说明(    )

    ①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②璀璨的中华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

    ③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④南北交往正常,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①④
  • 8. (2017八上·柯桥期中)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突然)革。三十已下,见(现)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    )
    A . 改穿汉服 B . 改用汉姓 C . 学说汉话 D . 学习汉礼
  • 9. (2017八上·乐清期中) 下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A . 江南经济发展 B . 北方文化繁荣 C . 专制统治加强 D . 国家统一完成
  • 10. (2017八上·绍兴期中) 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局部。

    1. (1) 图中北魏政权的建立者的少数民族是(    )
      A . 匈奴族 B . 鲜卑族 C . 氐族 D . 女真族
    2. (2) 如果要为下图所示时代概括一个特征,最为恰当的是(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 . 繁荣开放的社会
二、材料分析题
  •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生产技术较落后,百姓没有什么积蓄。

    材料二  《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繁荣昌盛,民户越来越多,土地辽阔,物产丰富,如果一个郡获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

    材料三  唐朝《通典》记载,西晋灭亡后,大量文士避难南方。南方的文学、艺术、儒学一下子兴盛起来。


    1.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从汉朝到南北朝,江南地区发生了哪些变化。

    2. (2) 从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人口、技术等方面,说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 (3) 结合材料三,说说除人口和生产技术外,北民南迁还给南方带来了什么。

  • 12. 南北朝时期,凿窟造像之风盛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南北朝时期凿窟造像之风盛行的背景是什么?

    2. (2) 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石窟有哪些?它们分别位于我国现在的哪个省境内?

  • 13. (2017八上·台州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列图表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贺赖

    丘穆陵

    独孤

    步六孤

    贺楼

    材料二:“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 ,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进行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资治通鉴》

    请回答:

    1. (1) 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 (2) 两则材料各自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3. (3) 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4. (4)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