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嘉兴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

更新时间:2018-11-22 浏览次数:396 类型:月考试卷
一、<b>积累运用</b>
  •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cǎi:有的婀娜jùn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有的澎pài激昂;你能欣赏花的姿容:有的含bāo待放,有的灿烂盛开。

  • 2. 古诗文名句积累。                                   
    1. (1) 春江潮水连海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 (2)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3. (3)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简单地“活着”,而在于奋发有为。我们可以借用曹操《龟虽寿》的诗句“”勉励自己。
    4. (4) 在《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以“”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时潜游的鱼儿争先恐后跳出水面的情景。
    5. (5) 春夏秋冬,树枯树荣,树总能引发古人别样的情思。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树”字的 诗句(连续的两句):
  • 3. 下面有关传统文化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历来都认为草书(今草)是汉代张芝始创的,他被后人尊称为“草圣”。 B . 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系居左。 C .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中的“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年男子。 D . “囊萤映雪”这个成语中,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的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三峡七百里中

    ②未复有能其奇者

    无与为乐者

二、<b>现代文阅读</b><b></b>
  • 5. 从下列二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 (1) 根据《红星照耀中国》以及其他影视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请任选一个主题进行探究。

      A.一位领袖人物的革命之路     B.长征精神的内涵

    2. (2) 以下哪部作品曾带给你巨大的震撼?请结合名著内容分享你的阅读体验。

      A.《长征》    B.《飞向太空港》

  • 6. 阅读《“朋友圈”是什么圈?》,回答小题。

    “朋友圈”是什么圈?

        “朋友圈”是一个由熟人、半熟人组成的“关系圈”,是现实社交在网络世界的延伸,也是个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朋友圈”中,有同学、家人、亲戚、同事,大家共同组成一个规模不等的圈子。人们喜欢在“朋友圈”上晒晒自己的见闻,分享生活的感悟,吐吐槽,点点赞,跟朋友一起领略千里之外的风光,也可以透过手机屏幕看看异国他乡的美食。对于很多人来说,虽然耗费在朋友圈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却并不厌烦。从这个意义上说,“朋友圈”是互联网时代带给我们的一种“精神红利”。

    “朋友圈”成了“阅读包袱”?

        可是,作为一种开放的社交工具,朋友圈也是一个复杂的“关系圈”。除了亲朋好友,随着工作关系、贸易联络、商业往来的变化,“圈子”里的朋友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杂,信息来源越来越广;从别处转来的内容多,来自身边的内容少……“圈子”大了,有助于开阔眼界,但也给非真实信息提供了“舞台”。最近,随着微信营销的大量出现,朋友圈的内容更加复杂。如今,打开朋友圈,卖衣服、化妆品,海外代购、厂家直销,类似的商业信息频频出现,加上千篇一律的心灵鸡汤、名人轶事,人们对朋友圈的感受更趋复杂。从气氛轻松的晒照、吐槽,到令人厌倦的广告、营销,从生活百态,到养生秘籍、名人秘史,再到明星八卦、小道消息,看朋友圈着实成了一种“阅读包袱”。

    朋友圈的“困惑”

        退休在家的王女士是微信朋友圈的拥趸。她虽然年过六旬,但很爱发帖,出于对“朋友”的信任,王女士对朋友圈里信息也是深信不疑。王女士腰椎不好,前不久,根据朋友圈的信息,她购买了一种专治腰椎的中药,2000多元的价格不便宜,但据说疗效很好,“圈”里的不少朋友们都在转,她也就打消了顾虑。可是,药刚刚买到就发现有人在“圈”里说,这疗效纯属夸大其辞,完全是商业宣传。王女士一下子没了主意,她很困惑:“这朋友圈里的信息到底准不准?我到底该不该上朋友圈?”

    朋友圈言论谨记别出“圈”

        安徽亳州女子刘某因不满交警对丈夫马某酒驾处理,在微信朋友圈辱骂交警,并诅咒交警“活不过2016年”“那1500块就当给你买花圈买寿衣了”等,事后虽然删除致歉,但仍受到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最终行政拘留未予执行)。近日,亳州市公安局谯城分局通报了这一处理结果。(3月8日《新安晚报》)

        有话要说: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避免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朋友圈”的真实面纱

        “朋友圈”是一个开放的圈。它提醒我们,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要时刻注意甄别真假、冷静理性。现代科技让人们沟通更便利、生活更丰富,但对朋友圈这样的社交工具,既不能过于依赖,更不能沉溺其中,以至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

        “朋友圈”是一个虚拟的圈。在这个“圈”里,认识十几年,感情深如兄弟姐妹的是朋友;只有一面之缘,彼此知之甚少的,也是“朋友”。当这些人统统进入一个“圈子”,你就会发现,此“朋友”非彼朋友。一旦过于依赖这个“圈”,就容易迷失方向。

        归根到底,“朋友圈”只是人们之间一种沟通、联系的新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更新的网络社交工具出现。无论是什么样的工具,终究只能是工具。对“朋友圈”这样的交际舞台,如果你无法拒绝,无法屏蔽,也无法选择离开,最现实的办法,是淡看这个虚拟的圈子,在纷纭芜杂的信息面前,永远保持一份清醒、一份定力。

    1. (1)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朋友圈”是一个由熟人、半熟人组成的“关系圈”,是现实社交在网络世界的延伸,也是个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B . 虽然是一种开放的社交工具,但朋友圈的关系仅限于亲朋好友之间的交流。 C . 朋友圈里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吐吐槽,但也要规范自己的言行。 D . 面对朋友圈里纷繁复杂的内容,每个人都要时刻注意甄别真假、冷静理性。
    2. (2) 下列哪组材料更能说明朋友圈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为什么?

      【甲】早报记者调查了30名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市民,数据显示,80后受访者占据使用“朋友圈”的绝对主力,超五成以上的比例,90后受访者以近三成的比例名列第二。

      【乙】调查数据显示,6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经常使用微信“朋友圈”,偶尔会使用的受访者占30%,随时随地选择使用“朋友圈”的受访者占5%。

    3. (3) 请根据上述材料,针对文中王女士“到底该不该上朋友圈”的困惑,提供合理的建议。
  • 7. 阅读《老柿树》,回答小题。

    老柿树

    陈敏

        外爷家的院落前,长着一棵三人合抱粗的老柿树,高十丈余,树身硕大,傲立挺拔,遮住了一片天。没人知道他的年龄,据我外爷说,他记事起,它就那么高,那么大。

        我的童年在外婆家度过,老柿树是我儿时的伙伴,柿树叶子圆润油亮,层层叠叠,像一把巨大的油纸伞,遮住了半个院子。我们坐在树荫下编织草帽、剥土豆,躲在树后吓唬暮归的大人小孩。古树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同时,也带来过不少的麻烦,于是,我外爷总说它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让人既爱怜又痛惜。

        单说这爱吧,从夏到秋,柿树便舔欢着每一个行走在树下的人。仅那些从树上落下来的红艳艳的灰包蛋柿子就解了不少人的饥渴。

        老柿树从不歇枝,年年枝繁叶茂。秋季柿子成熟时,外爷就慷慨地唤来左邻右舍,让他们随便摘,随便拿。生活在大树周围的邻家都得了树的恩惠,门前房后挂着一串串红红的柿饼、柿皮、柿轱辘,而我外爷则在最后才收拾残局,将那些碰烂了的没人要的柿子统统压进一口大瓮,开始预备酿制春节的“年酒”。柿子酿出的酒浓郁、醇香,是逢年过节招待贵客的“家宴陈酿”。

        但它同时又是一棵烦恼树。老树除了招来各种鸟儿在上面筑巢外,也招来了猫头鹰。猫头鹰向来被视为“凶鸟”,只要它一叫,村里定有人驾鹤西归。这几乎很灵验,为此,我外爷经常在冬夜里,披衣下床,扛着竹竿出门,驱赶停留在树枝间叫声沉闷恐怖的猫头鹰。老柿树因此也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说谁在夜间从树下过,朝树根浇了一泡尿,结果闹了

        一夜肚子;谁将坠落在树下的鸟窝捡回家煨了炕,没过几天房子便着了火。更为不幸的是有一回,一个男孩上树摘柿子,惹怒了隐藏在枝叶间的一个马蜂窝,被蜂蛰得坠下了树,摔得不轻。他刁蛮的爹带着人马,锯子、刀斧恶狠狠赶来伐树。一村人都来看热闹,我外爷搂着树身说:要砍就把我也砍了吧!记忆中,那些大人因树吵吵嚷嚷了一个下午,我外爷外婆给那个小孩送了半年的饭。

        不过,也有不少美好的传说:情窦初开的男女碰巧在树下相遇,他们的爱情便能生根发芽,修成正果;花开时节,从树下经过的准妈妈被柿花击中了头,定会生出个漂亮的女娃娃,被落下的柿子击中,一定能生个男娃……

        这些传说让人们对老树更多了几分敬畏。

        树木不老,人易老,人亦变。家乡在外爷外婆去世后一夜巨变。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人全都外出或打工或安家,只有为数不多的老人留了下来和古树一起见证着世间的沧桑。老树上的柿子也不再为人稀罕,一到秋天,成熟的柿子随着落叶铺满泥泞的小路,树下一片狼藉。

        外爷的家也换了主人。新主人是我的一个远房舅舅,他对老树还一无所知,一搬进去就扬言是要砍掉遮住了院子阳光的老树。他给树列出了五大罪状,消息传到我耳朵,我的心犹如针锥。我在哀伤的同时又默默地在心里给为树祈祷了一番。

        半年后,出差路过家门,忐忑地将头伸出车外,将目光落在老树的地方,心突突地跳,想偷偷看一眼那棵长在我心中的古树是否还尚在人世。

        大树依然昂首挺立在那里。我顿时乐坏了。哪路神仙保佑啊,我儿时的伙伴没有被砍。它还在。我像拥抱久别的亲人一样,冲出车门,奔向树,紧紧搂抱,隐约瞥见舅舅一步步向我走来。

        我用诺诺的声音询问老树没有被伐的原因,听到的却是舅舅做的一个梦。

        老树被砍伐的前一天晚上,舅舅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看见黑色的天空闪出一道光,顿时狂风大作,树干和树枝摇摇欲坠,仿佛在与风暴对话,他听不懂它们的对话。

        突然,一声巨响,古树倒向一边,强风吹来,异常剧烈,整幢房子摇摇欲坠。

        他在里面吓坏了。天哪,如果大树倒向他的房子,家毁人亡就在眼前。

        他赤身裸体奔出门,向大树喊:别倒下去,挺住,你会挺住的,你不会倒的。他伸出双臂将其抱住,设法将它立稳……树枝在风中摇摆,呜呜咽咽的,像在哭泣。突然,树干剧烈摇晃,脚下的大地在抖动。此时,梦醒了。

        以为是地震,舅舅从床上爬起,直奔窗户,推窗望去,外面风平浪静,老树依然安静地站在晨光中,他的心才缓缓放了下来。

        舅舅说,他砍树的念头在梦醒之后就断了。

        说话间,一个小小的东西落下来,轻轻地掉在我肩头,凉凉的,带着一丝甜意。侧眼细看,是一朵柿子花。

    1. (1) 阅读全文,根据文意填空。

      (选自《小说月刊》2016 年第 7 期,有改动)

      段落

      内容

      1—5

      6—7

      老柿树留下美好传说,让人心生敬畏。

      8—10

      11—19

      老柿树依然挺立,“我”喜出望外。

    2. (2) 文章13—16自然段详写舅舅的梦境,其用意是什么?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3. (3) 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①老树上的柿子也不再为人稀罕,一到秋天,成熟的柿子随着落叶铺满泥泞的小路,树 下一片狼藉。(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②说话间,一个小小的东西落下来,轻轻地掉在我肩头,凉凉的 , 带着一丝甜意。侧眼 细看,是一朵柿子花。(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 (4) 本文内涵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三、<b>诗歌鉴赏</b><b></b>
  • 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注释】①吉祥寺:即后来的广福寺,寺中牡丹最盛。②微阳:指阳气始生。古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③荄(gāi):草根。

    1. (1) 选出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 首句,诗人用“回未回”写出冬至前后气候的变化。 B . 第二句,描写了淅淅沥沥的寒雨淋湿枯草,湿润了草根。 C . 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D . 此诗写了诗人冬至日游览吉祥寺赏花,别有一番情调。
    2. (2) “不是花时肯独来”中“独”字别有意味,请谈谈你的理解。
四、<b>文言文阅读</b>
  • 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是岁,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 , 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它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其后,人有盗高庙坐前玉环,得;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无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______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恭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帝乃白太后许之。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延尉:汉朝中央最高执法官。②上:指汉文帝。③骑:骑马的兵士。④县人:京城外的人。⑤跸(bì):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⑥当:判决。⑦高庙:汉君臣供奉汉高祖刘邦的庙。⑧逆顺:这里指犯罪程度的轻重。

    1. (1) 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今 法 如 是 更 重 之 是 法 不 信 于 民 也。

    2.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释之廷尉

      ②有一人从桥下

      ③民所措其手足

      ④帝乃白太后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令它马,固不败伤我乎!

    4. (4) 文中横线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5. (5) 选文中廷尉张释之处置违法犯罪的人的原则是怎样的?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五、<b>作文</b>
  • 10.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