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试卷预览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历史高一年级必修二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5-09-25 浏览次数:687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我向你们、也向我自己发誓:一定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1932年罗斯福“发誓”的时候(  )

    A . 经济危机仍在恶化 B . “自由放任”政策已被废止 C . 胡佛已引咎辞职 D . 新政已经开始
  • 2.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首次就职演说中讲道:“......在困难中......他们要求的是有领导性的纪律和方向,他们选我出来实现他们的愿望。我也是以此为目的的。”这段话预示着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A . 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 B .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C . 保护劳工的权利 D .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 3. 罗斯福在1933年3月对公众的讲演中说:“我们金融体系调整的过程中有个比货币、比黄金都要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公众的信心。你们必须坚定信念,不能被传言和猜疑打垮......。”其中人们的“猜疑”主要是(  )

    A . 新政府自由放任能否摆脱金融困境 B . 国家以工代赈是否能够刺激消费和生产 C . 国家实行金本位制可否刺激出口 D . 国家整顿银行能否恢复银行信用
  • 4. “人无信不立,事无心不成,业无信不兴。” 现代社会无论是个人、公司、政党乃至国家,诚信对于经济行为和运行极其重要。在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

    A . 整顿金融 B . 以工代赈 C . 调整农业政策 D . 实行计划经济
  • 5. 1934年1月10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导致20世纪30年代美元贬值的直接因素是( )

    A . 经济危机 B . 政府强制推行《全国工业复兴法》 C . 政治危机 D . 政府调整财政金融政策
  • 6. 有人批评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至今对美国仍有负面影响。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负面影响”的是(  )

    A . 整顿金融 B . 以工代赈 C . 贸易保护 D . 调整工业
  • 7. 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规,该法规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规划,遵守该法规的企业或公司可以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徽章(见右图),这一法规是(  )

    A . 《紧急银行法》 B . 《全国工业复兴法》 C . 《联邦紧急救济法》 D . 《社会保险法》
  • 8. 《美国通史》:“农业调整局还运用它的巨大权力以其他方式限制生产与提高价格。除为1934年主要农作物规定生产指标,并派出10万代表去说服农民签订合同外,还于1933年10月18日设立商品信贷公司,使棉花与玉米生产者可以用他们收成作担保贷款,并将收成储存起来以待善价。”这些措施的直接目的是(  )

    ①调整全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②克服生产的相对过剩

    ③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④保障农民的最低生活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9. 在1933年间美国大约有1 000万英亩的棉花被毁掉,622万头猪都由国家收购后加以屠宰。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 . 垄断资本主义的美国日趋腐败 B . 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稳定农产品价格 C . 美国农牧业遭到自然灾害破坏 D . 美国重工轻农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 10. “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普通民众的广播方式。如果罗斯福总统要面向全国农民做一次“炉边谈话”,那么这次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 . 国家干预和调节劳资关系 B . 银行提供贷款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 . 全国性失业保险制度的构建 D . 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 11. 为迅速摆脱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干预经济的政策,其中农业领域的调控措施是(  )

    ①减小种植面积,调控农产品价格 ②调整农产品结构,鼓励农产品进口

    ③增加政府储备,规范农产品销售 ④努力降低农产品价格,解决民生困难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2. 1933年,罗斯福说:“我们不仅要使失业者的肉体免遭饥寒,而且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他们的自力更生的意志,他们的勇气和决心。”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

    A .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B . 整顿银行 C . 实行以工代赈 D . 调整农业
  • 13. 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代”,1935年,科罗拉多河上高约221.4米的胡佛水坝宣告竣工。美国大规模兴修水利的直接目的在于( )

    A . 促进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B . 促进农业发展以摆脱经济危机 C . 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D . 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 14. 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竞选演讲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这说明罗斯福(  )

    ①放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    ②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形成

    ③希望依靠社会底层渡过危机    ④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15. 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向国会提交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获通过,该法案规定管理局为政府所有,独立经营,有权生产和出售电力。到1937年,19家私营电力公司被迫将全部设备售给该局,私人资本垄断电力状况被打破。这从侧面反映了(  )

    A . 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B . 美国废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度 C . 发展电力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 D . 美国总统拥有行政权、立法权
  • 16. 1939年6月,美国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请公众指出罗斯福新政以来的“最大成就”以及“最差表现”,28%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大成就”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23%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差表现”也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下列对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主要指实施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②新政在推行的过程中存在争议

    ③争议源于不同阶层自身的利益和认知水平

    ④新政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使美国彻底摆脱了危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7.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新”主要体现在(  )

    ①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 ②重视稳定社会秩序和缓和社会矛盾

    ③政府全力推行国有化政策 ④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8. 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罗斯福政府对经济实行全面干预政策。这里的“干预”的本质含义是(  )

    A . 采取改革措施 B . 加强计划调控 C . 实行计划经济 D . 全面整顿金融
  • 19. 伯顿W·小福尔索姆(Burton Folsom·Jr.)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新政“灾难性的影响”不包括(  )

    A . 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B . 美元贬值,加剧邻国危机 C . 造成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 D . 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
  • 20. 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逊曾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对以上评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罗斯福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 B . 罗斯福使美国率先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 .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政治制度发生了本质变化 D .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 21. 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一次成功的调整,也是一次体制创新。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主义,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其借鉴意义有(  )

    ①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②正确处理好生产与消费、投资与需求的关系 ③利用国家政权,进行宏观调控         ④倡导企业建立诚信机制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2. 下图所示海报的内容经过推行产生的作用不包括(  )

      

    A . 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 B . 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 . 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D .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险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 (1) 材料一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2. (2) 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3. (3) 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也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 24. 美国农业部门口的标牌上写到:“农业:加工、制造业的基础”,全美仅有2.8%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但农业却是美国在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确切地说在大萧条爆发前,农业就处于慢性危机之中。1929年,农业人口收入只有273美元,而全国人均收入为750美元,农业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由1919年的16%下降到10年后的8.8%。……除黑人劳工外,没有人比农场主在大危机中遭受的打击更大。农场主在1932年实现的净收入比1929年少了1/3;农产品的价格跌落了50%。

    二十世纪早期,政治上提倡小政府、经济上主张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上反对极权政治的传统保守主义盛行,……把农业放到了与工业同等竞争的位置,把粮食生产当成是农场主、农民个人的事,而把农业的特殊性、尤其是美国农业的特殊性置于不顾,政府的措施收效甚微。到大萧条时期,农业问题雪上加霜,农民的不满情绪越来越严重。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当时实行《农业调整法》时,也引起了美国民众的强烈抗议,那些正在债务中挣扎的农场主们也不明白为何要控制种植,他们对农业调整议案也抱有戒心。1936年1月6日,联邦最高法院在一起案件中宣布《农业调整法》违反了美国宪法第10条修正案,终止实施该法。

    材料三 1936年2月29日在国会通过《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该法以保护土壤的名义,即通过给土地休耕的农场主休耕补贴,换得他们放弃种植,削减粮食生产。同时,已经受到侵蚀的土地则停止耕种,并转租给国家,由政府拔专款支付租金。

    材料四  1938年罗斯福签署了新的《农业调整法》。新的法案除了继续实施耕地面积削减计划、控制农业产量外,还建立了农产品常平仓,该法规定由新成立的商品信贷公司以略低于1909~1914年“平价”的价格标准向农民贷款,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低于政府定价,则农户可将剩余产品交商品信贷公司,由公司负担差价。如果市场价高于政府定价,则农民可以在市场出售剩余农产品以归还政府贷款。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美国农业危机和大萧条之间的关系。

    2. (2) 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美国政府制定的农业调整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3. (3) 依据材料二、三和四,指出美国制定《农业调整法》的主要目的。为什么说1938年制定的《农业调整法》更加成熟?

    4. (4) 依据上述材料,概括美国新政时期调整农业政策的特点。

  • 2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年10月,美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后,当时美国总统胡佛宣扬:“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好处。”胡佛政府还对大公司大企业提供优惠财政援助,并降低其所得税。胡佛声称,救济工人是慈善团体的事情,而不是联邦政府的责任,拒绝采取任何救济的措施。

    材料二  1932年底,在经济危机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美国举行了总统选举,结果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以压倒优势击败共和党候选人在任总统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

    材料三  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为克服严重经济危机而实行新政。下台总统胡佛及其追随者大力攻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异端”,并在1936年底的总统选举中竭力阻止罗斯福连选连任。

    请回答:

    1. (1) 联系材料一和《全国工业复兴法》,比较罗斯福、胡佛对资本家和工人的政策的不同之处。

    2. (2) 从罗斯福、胡佛上述不同的政策中可以看出二人在克服经济危机的基本思想上有何不同?罗斯福的基本思想反映了美国资本主义的什么发展趋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