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专题七: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更新时间:2017-03-16 浏览次数:957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0高一上·吉林期末) 国务院决定,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2014年的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下列选项中,对国务院的这一决定理解正确的是(   )

    A . 提高医疗补助标准,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 B . 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C . 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D . 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
  • 2. (2020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据统计,2014年全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40℅来自房地产,17℅来自银行理财,16℅来自存款,12℅来自股票,其他来自信托、基金、保险等。对该经济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

    ①体现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居民投资风险不断降低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④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  国内某电器集团的机器人车间里,每条流水线配有8台机器人作业,这些机器人几乎承担了车间的全部生产。从生产要素角度看,这些机器人属于(    )

    A . 科技要素 B . 资本要素 C . 劳动要素 D . 管理要素
  • 4. 下列有关“按劳分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B .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C . 它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D . 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 5. 最近,杭州、宁波等地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实行的“土地换股权”模式。该模式的实质在于,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对该模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产生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

    ②产生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③改变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

    ④有利于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6.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利于(   )

    ①防止出现收入差距

    ②让一切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

    ③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④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7. 在市场经济大潮下,老王从开始给私营企业老板打工,到给自己打工,最后大量雇用别人打工,其主要收入分配方式变化的顺序是(   )
    A . 按资本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B . 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C . 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D . 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 8. 小杨是一名国有企业的普通员工,他用自己的工资收入购买了中国工商银行的股票,并用所赚的钱在网上开了一家网店,由于经营有方,很快就盈利了。材料中小杨获得收入的方式依次是(   )
    A . 按劳分配 非法所得收入 B .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C .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D . 按劳分配 非劳动收入
  • 9.

    某“80后”作家发表一部小说,获得稿酬1万元。此作家的稿酬收入属于(  )


    A . 按劳分配 B . 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C . 按生产要素分配 D . 知识创新的奖励
  • 10.

    “年终奖”是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谈论的比较多的一个话题。某国有商业银行一位入职不到两年的客服人员获得了1.3万元的年终奖。这里的“年终奖”收入属于(  )


    A . 按劳动要素分配 B . 按劳分配 C . 按资本要素分配 D . 偶然所得
  • 11.

    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就业,二代农民工常驻城市。留守在家种田的多为妇女和老人,农业粗放经营。农民渴望通过土地流转来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家庭收入。材料中农民种田收入和土地流转收入分别属于(  )


    A . 按劳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 B . 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C . 按资本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D . 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
  • 12. 在我国现阶段,下列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的有(     )

    ①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

    ②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工人的工资

    ③科技工作者提供技术信息取得的收入

    ④灾区人民获得的救援物资

    ⑤出租土地、房屋取得的收入

    ⑥债券、股票交易收入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④⑤⑥ C . ②③⑤⑥ D . ①②④⑤
  • 13. (2016高三下·菏泽模拟) 从2015年3月1日起,山东省月最低工资标准按地区分别调整为:1600元、1450元、130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按地区分别调整为:16元、14.5元、13元.平均增幅7.41%.山东省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旨在(      )

    ①发挥再分配机制的调节作用,抑制效率缩小差距

    ②落实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④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社会公平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③④
  • 14. (2016·郑州模拟)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提出,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和高等院校应优先向小微企业转移科技成果;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实施转化的,应当从中提取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奖励相关科技人员。上述规定的实施有利于( )

    ①完善科技成果收益分配制度,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②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③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推动我国经济提质增效

    ④将居民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5. (2016·湖南模拟) 习近平强调,要探索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明晰产权归属,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下列农民收入方式与收入途径搭配正确的是(    )

    ①经营性收入——深入产权改革,出租土地获取租金

    ②工资性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获得务工收入

    ③财产性收入——发展现代农业,获得种植收入

    ④转移性收入——实施强农惠农政策,获得财政农业补贴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 16. “拉美陷阱”,即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的贫富不均、两极分化,城市化失衡造成环境恶化、失业人口较多、公共服务不足现象。某些西方经济学家语言,中国可能会陷入“拉美陷阱”,下列有利于我国走出“拉美陷阱”的举措是( )

    ①改革税制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

    ②逐步降低居民储蓄率,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③完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④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障水平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7. (2016·天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灯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

    A . 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 . 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C . 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和与发展 D . 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 18. (2016·江苏) 分享经济是指资源所有者适应需求变化,通过社会化平台有偿分享闲置资源的一种全新商业模式。业内预计,未来5年我国分享经济年均增长将在40%左右。发展分享经济( )

    ①是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②有助于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

    ③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④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9. (2016·上海) 2016年4月,国务院印发通知,对专利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员兼职收入、科研成果入股分红、科研人员成立公司等方面作出规定。为落实这些激励性规定,最需要完善的分配方式是(    )

    A . 按劳动要素分配 B . 按资本要素分配 C . 按技术要素分配 D . 按惯例要素分配
  • 20. (2016·万宁模拟)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座谈会强调,“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这是因为(      )

    ①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②合理的分配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

    ③扶贫是“十三五”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③④
  • 21. (2016高二下·河北期末) “十三五”规划建议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中,强调平衡性、包容性。平衡性包含了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差距,包容性则意味着经济发展的成果要更多地让全体人民来分享。下列选项中有利于实现“平衡性”和“包容性”目标的是( )

    ①初次分配重视效率,再次分配重视公平

    ②促进市场竞争,打破行业垄断

    ③理顺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④完善《个人所得税法》,调节过高收入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二、材料分析题
  • 22. 材料一:为了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我国政府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这意味着,调整之后无需缴纳个税的人群将增加约1200万,工资薪金的纳税人一年可以减税1440亿元。另一方面,新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条例,将原来月收入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的征收比例,由40%上调到45%,这意味着少数高收入人群的个税将有所增加,对此部分高收入者表示不满。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城市理想的重构时代。人们提出了很多新的口号——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等。有人提出了宜居城市的六大指标:

    衡量宜居的六大指标

    社会文明度

    贫富差距小,社会保障覆盖率较高,文化包容性较强

    经济富裕度

    生活上没有很大的经济压力,相对富裕

    环境优美度

    生态、气候、人文和城市景观。对文化自然遗产保护应做得很好

    资源承载力

    人均资源总量,人均城市用地面积,食品供应安全等指标

    生活方便度

    在城市交通、商业服务、教育文化体育设施、绿色敞开空间、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

    公共安全度

    有完善的预防、应对自然和认为灾害的设施、机制和预案,政府对公共安全事件有较强的处理能力

    包容是一个宜居城市的深刻内涵。实现财富公平分配,缩小贫富差距是宜居城市包容性增长的重要体现。

    1. (1)        请运用所学税收知识,对部分不满意见者进行劝解。
    2. (2)        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城市实现财富公平分配、实现包容增长的措施。
  • 2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2~2012年我国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政府收入

    企业收入

    居民收入

    2002年

    17.9%

    20%

    62.1%

    2008年

    21.4%

    21.5%

    57.1%

    2012年

    24.25%

    23.4%

    52.35%

    注: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大约为65%。

    材料二 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发布。就决定对于收入分配的影响有专家作出以下评论:决定延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共同富裕,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橄榄型分配格局,有利于未来不同阶层消费需求的平衡增长。对于收入分配的改革,有网友指出:调整收入分配是应该的,一定要务实!但我认为首先需要解决的是高收入人群的税收问题,只有先解决税收问题,才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1. (1) 概括材料一所蕴含的经济信息。

    2. (2)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对材料一中存在的问题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

    3. (3) 请运用“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对“只有先解决税收问题,才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观点进行评析。

  • 24. (2016高三上·郑州模拟)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成就举世瞩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十三五”时期,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我国的扶贫工作还不尽如人意,贫困居民底数不清,常常由基层干部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数字弄虚作假,人情扶贫现象严重;扶贫项目容易被地方各种权力与利益关系绑架,背离国家的初衰和贫困群体的需求,以致个别地区“年年扶贫年年贫”,长期粗放式扶贫留下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材料二:近年来,G市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等步骤,将贫困户和贫困村识别出来,建档立卡;认真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做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并实行动态管理;严格落实责任制,过程监控,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概括我国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当前我国加强扶贫工作的重要性。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G市是如何做到精准扶贫的。

  • 25. (2015高一上·临沂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主要经济数据。经初步核算,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3年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 844元,比上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

    材料二

    注: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经济学家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1. (1) 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 (2) 并从收入与分配角度分析怎样才能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

  • 26. (2016高三上·大庆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法治指数是国际上判断、衡量一个国家的法治状况及其程度的量化标准。2012年,中国法治指数排名为87名。2014年全球法治指数丹麦以0.93分位居第一,中国以0.45分排名76。

    材料二:提高法治指数,建设法治经济,必须贯彻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经济理念。法治,让交易更顺畅,让“无形之手”更稳健,在公平竞争中,各种要素才会在利益驱动下竞相涌动、良性共赢;法治,让信用更扎实,过去在经济领域中出现的商业贿赂、欺诈,都为法治所不容;法治也瞄准政府,把“有形之手”全部纳入法治的框架,“无形之手”才有创造活力,才能“逼出”一个更好的市场经济。

    材料三:“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进入“十二五”历史新起点,党和国家将“民富”目标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8.0%,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7.4%的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

    1. (1) 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提高法治指数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 (2) 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