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年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17-03-10 浏览次数:1050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基础题</b>
  •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 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②庭下 ,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③《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现诗人胸襟豁达并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

    ④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⑤默写赵师秀的《约客》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 xù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②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kuì zuò

    ③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 zī zī bù juàn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④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 shēn wù tòng jí的文字。

  • 3. 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富春江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秀丽的景色。因为年代久远,画作的墨迹已有些暗淡,但丝毫___________不住它内在的神韵。

    ②人口多、资源少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___________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③城市绿化必须___________ , 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A . 掩饰  制约  因地制宜 B . 掩饰  控制  因势利导 C . 掩盖  控制  因势利导 D . 掩盖  制约  因地制宜
  •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为了更好地了解汕头的历史和文化,我校有近80%左右的同学参加了“汕头一日游”活动.(去掉“近”或“左右”) B . 歌星、影星多是中学生崇拜的偶像,他们将青春的热情乃至痴情恣意挥洒,常常荒废了学业.(把“他们”改成“我们”) C . 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把“弘扬”和“培育”进行对调) D .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表达的水平.(把“培养”改为“提高”,或者把“水平”改为“能力”)
  • 5. 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二、<b >阅读理解</b>
  • 6.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故不为得也        

      ②万钟于我何焉        

      ③是亦不可以乎        

    2. (2) 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 (3)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作者将鱼与熊掌进行对比,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 B . 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C . 纵使路途再漫长,屈原也要上下求索,终遭奸臣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怀着悲愤投入汨罗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孟子“舍生取义”这一主张。 D . 本文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 7.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的身上一旦养成。

    1.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吾三省吾身 B . 先君子来室中坐,之/卒中往往 C . 而笑曰/野有麦场 D . 至使久而即乎其/既可,公问其
    2. (2)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有 弗 得 辄 起 绕 室 以 旋。

    3. (3) 用原文回答:《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谈谈你的理解。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肌肉运动的奥秘

    【资料一】

          肌肉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肌纤维”则是组成肌肉最基本的“单元”,肌纤维中,除了有细胞必备的配置外,还有大量的“肌丝”,也就是肌蛋白。肌丝受神经支配,可以发生形变,造成肌纤维的伸缩,而不计其数的肌纤维发生伸缩,就是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资料二】

          物以类聚,“肌”以群分,肌肉根据“工作需要”,有着不同的类型,其特点如下:

    类型

    位置

    运动特点

    肌纤维特点

    骨骼肌

    大多位于四肢,躯干等部位,可以看到和感觉到。

    受人的主观意识支配,同时又大多依附在骨骼上,靠牵引骨骼而产生运动。

    是所有肌纤维 中最长的,能达到40毫米。

    平滑肌

    人体的消化系统,血管,膀胱和呼吸道中,看不到,也感觉不到。

    收缩舒张自发进行,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

    长度较短,只有20~300微米。

    心  肌

    只存在于心脏,看不到,也感觉不到。

    不受人的意识控制,但又能快速收缩

    直径比骨骼肌粗,排列成网状。

    【资料三】

          人体骨骼肌共有600多块,它从一丝纤维开始,到最后组成一块肌肉,并不是简单的堆积、捆绑,而是“逐级累加”——每条纤维的外部,有一层结缔组织膜把它们紧紧裹住,N条肌纤维平行排列在一起集合成纤维束后,又会有一层结缔组织膜把它们紧紧裹住,而这些纤维束再聚到一起,还会再有一层膜来包裹。如此便形成了肌肉块。这样一层一层分级包裹,就如同生产钢缆时,从钢丝到钢缆的制作过程,可以让组织的负荷强度最大化。

    【资料四】

          肌肉运动时,如果氧气不足,葡萄糖代谢产物就会变成乳酸,如果肌肉持续强力收缩,导致血流中断,乳酸就无法被快速代谢,量大了就会刺激神经,产生酸痛感。等停止运动一分钟左右,这种感觉就会消失,而运动过后的肌肉酸痛,其实并非主要由乳酸造成,而是因为肌肉长时间“闲置”,突然大幅用力,造成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受损,也就是俗称的“肌肉拉伤”,只不过拉伤程度较低,感觉与乳酸堆积类似。当然,肌肉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自我修复这种“肌肉拉伤”的。

                                                                                                                                                                                (根据有关资料改写)

    1. (1) 下列说法与上文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    )

      A . “肌纤维”是组成肌肉最基本的“单元”,其中含有大量的肌蛋白。 B . 肌肉根据人体运动的需求,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C . 骨骼肌纤维比心肌纤维长度要长,直径要大。 D . 肌肉运动时如果氧气不足,葡萄糖代谢产物就会变成乳酸。
    2.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资料一的说明对象是肌肉,其基本特征是受神经支配可以发生形变。 B . 资料二中运用“大多”“只”等词语,使表达更科学准确。 C . 资料三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的介绍了骨骼肌是如何组成的。 D . 资料四用并列式结构介绍了运动中和运动后产生酸痛感的不同原因。
    3. (3) 阅读链接材料,根据上述资料内容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由于学习紧张,小张同学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进行锻炼了,星期日打了一场篮球,结果第二天浑身的肌肉酸痛。

      ①小张第二天浑身肌肉酸痛的原因是什么?

      ②为了避免出现肌肉酸痛的现象,小张应该怎么做?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隐忍的痛 恣意的爱

          ①医院里。医生瞅了X光片半天,让母亲走两圈。

          ②母亲走得很慢,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医生问,这样瘸着多久了?我有些不高兴,一直都这样,哪是瘸呀?

          ③母亲忙说,17岁时上地里干活,跨一个沟坎时闪了一下,就这样了。医生眼镜后的眼珠凸出来,就这样走了30年?不疼?

          ④父亲说,一直都疼,前两年活重,下地拾棉花,她弯不下腰,就跪着一步一步地挪。

          ⑤我和弟弟都瞪直了眼睛。医生摇着头,不可能啊。腿骨脱臼了,怎么走呢?他指着片子说,你看,腿骨脱出骨巢,偏向一边,骨巢里已长满了厚厚的细胞,都长平了。现在腿是靠着臀部的肉支撑着,上面的肉都磨死了,成硬硬的结块。即使手术把骨巢刮平,要让骨头重回原位也是不可能了。

          ⑥一股深秋的风从窗外吹过,吹动了母亲额前那一绺枯黄的头发,母亲似乎瑟缩了一下。

          ⑦医生感叹道,真是奇迹!你看她全身都变形了,怎么不觉得整个身体都疼呢?

          ⑧在我们的目光下,母亲两手扭着衣角,低头掩饰着不自在。我鼻子一酸,急忙转开脸。

          ⑨记忆中,家中光景很是贫窘,父亲的腿不能干重活,矮小的母亲就扛起了重担,背起沉重的喷雾器给秧苗打药,弯着腰除草,低着头做饭、缝衣……竟然搜索不到静坐的记忆。近几年,我师范毕业,弟弟下学打工,父亲的腿也渐渐康复。谁知弟弟又早早有了孩子,母亲忙前忙后,日夜都抱着孙子……

          ⑩回去的时候,离车站不过200米,我们却用了很长时间。父亲扶着母亲走在前面,母亲不愿被弟弟背着。她说,以后的路还长呢,都要你们背着?

          ⑪每次出门,我们总是走在前面,嫌母亲走得慢,现在,我们的目光终于落到这个世界上离我们最近,却最少注意的那两个人身上。一直以来,我们的目光,只看向自己,灼热地投向神秘的前方,从来没有回过头看一看,始终把整个生命都投注在儿女身上的父母,他们的目光里有没有隐忍的痛、化不开的渴望?

          ⑫深秋的阳光静静洒下来,落到因萧索的风吹得有些苍凉的母亲身上。 母亲的背影一如20来年的老样子,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这一次,我却仿佛听到骨肉厮打,血肉模糊的呻吟,每一步都像尖锐的刀深深刺到我的心里,心里也是一片血肉模糊。

          ⑬我任凭汹涌的泪水肆意流淌在秋风中,母亲,30年来,是什么力量竟能支撑一条瘸掉了的腿,挑起我们晴朗蔚蓝的天空,自如行走在天地间?

          ⑭泪眼蒙眬中,我听到弟弟重重地说,明天我们就去省城大医院里看。真不行,我和姐就是您的双腿。

          ⑮不知是不是泪眼闪动的关系,我看到,母亲单薄的肩膀在颤抖着。她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像极了舞蹈着的美人鱼。那是喂养我们、给我们无穷力量的姿势,那是生命华美的律动,那是为爱在刀尖上舞蹈着的奇迹!

    1. (1) 随着对母亲病情的了解,“我”对母亲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文中画横线处三次写到:她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这样写在结构与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 (3) 有人把本文的题目改为《刀尖上的舞蹈》你认为怎样?为什么?

    4. (4) 谈谈⑪段中“一直以来,我们的目光,只看向自己,灼热地投向神秘的前方,从来没有回过头看一看,始终把整个生命都投注在儿女身上的父母,他们的目光里有没有隐忍的痛、化不开的渴望”这句话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情感?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三、<b >写作</b>
  • 10. 作文:

          题目:我为此而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可叙写你的故事,抒发你的情感,分享你的感悟……横线上可填“快乐”“伤心”“感动”“自豪”、“喝彩”、“苦恼”、“愤怒”等词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 11.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但我便主张这一篇悲壮的文章必须深知烈士生平的人做,因为他比别人关系更密切,心里更悲愤,做出来就一定更动人。于是又争起来。结果是他不做,我也不做,不知谁承认做去了;其次是大家走散,只留下一个拟稿的和一两个干事,等候做好之后去拍发。

                                                                                                     【乙】

          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昧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的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的打嗝,水要往上漾!

    1. (1) 两个选段分别出自哪部作品?其中的人物是谁?

      ①【甲】出自《》,其中“我”是指

      ②【乙】出自《》,其中“他”是指

    2. (2) 请说说【甲】【乙】两段文字在写人方面的不同特点。

    3. (3) 上面两个文段中的“他”都有一个悲剧结局,除了社会因素,你认为造成他们悲剧的性格因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