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徐州八中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第一次...

更新时间:2018-11-28 浏览次数:25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热带雨林中的植被大多分层次分布,高大的乔木下是低矮的灌木,灌木下是一些草本植物。形成这种层次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 B . 温度 C . D . 空气
  • 2.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揭示了动物之间的( )
    A . 共生 B . 竞争 C . 捕食 D . 寄生
  • 3. (2016·华蓥模拟) 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 . “春来江水绿如蓝” B . “草盛豆苗稀” C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 . “雨露滋润禾苗壮”
  • 4. 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适应性的例子(     )
    A . 缺氮时植株矮小 B . 秋末,树木纷纷落叶 C . 蝗虫具有保护色 D . 鹿兔遇敌时快速奔跑
  • 5. 沙漠中生物种类稀少、企鹅不能生活在热带、文竹不能放在太阳下暴晒,造成这些生物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分别是(  )
    A . 阳光、水、温度 B . 温度、阳光、水 C . 水、温度、阳光 D . 水、阳光、温度
  • 6. 甲同学将反光镜对着太阳光以便视野达到最大亮度;乙同学观察头发时两眼张开,左眼观察,右眼绘图;丙同学使用低倍镜已看到细胞,但觉得模糊,于是调节细准焦螺旋;丁同学使用低倍镜看不到细胞,于是他换高倍镜期望看到细胞。上述同学操作正确的有(    )
    A . 甲乙丁 B . 甲乙丙 C . 乙丁 D . 乙丙
  • 7. (2016七上·滨海期中) 显微镜上具有调节光线强弱作用的是(  )

    A . 反光镜和遮光器 B . 反光镜和目镜 C . 遮光器和目镜 D . 目镜和物镜
  • 8. 在使用显微镜地过程中,对光时应选用 ( )
    A . 低倍物镜 B . 高倍物镜 C . 低倍目镜 D . 高倍目镜
  • 9. 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若光圈和反光镜的位置不动,则在高倍物镜下观察到的视野比低倍物镜下的(   )
    A . 范围较大,亮度较暗 B . 范围较小,亮度较亮 C . 范围较大,亮度较亮 D . 范围较小,亮度较暗
  • 10. 显微镜操作的正确步骤是(   )
    A . 对光→安放→放片→调焦距→观察 B . 安放→对光→调焦距→放片→观察 C . 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距→观察 D . 安放→放片→对光→调焦距→观察
  • 11. (2016七上·滨海期中) 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A . 珊瑚 B . 珍珠 C . 蘑菇 D . 落叶
  • 12. (2016七上·江苏月考) 下列选项中,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相对应的生命特征是(     )
    A . 繁殖 B . 排泄 C . 生长发育 D . 遗传
  • 13. (2016七上·滨海期中) 生物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是(  )

    A . 解剖和分析 B . 探究和实践 C . 观察和实验 D . 取样和实验
  • 14. 当显微镜镜头被污染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时(     )
    A . 用纱布擦 B . 用手擦 C . 用纸巾擦 D . 用擦镜纸擦
  • 15. 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学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给同组同学,但别人却看不清物像,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 显微镜光圈的大小改变了 B . 反光镜离开了光源 C . 显微镜的物镜转换了 D . 没有调节细准焦螺旋
  • 16. 将写有字母P的透明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象是(     )
    A . p B . d C . b D . q
  • 17. 科学探究是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其中的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下列有关对照实验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均不相同 B . 所有的变量都不相同 C .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 D . 所有的变量都相同
  • 18. (2018七上·兴化期末) 鸭是一种比较耐寒的鸟。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该诗句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 . B . 温度 C . D . 空气
  • 19. 如图所示,在巴斯德曲颈瓶实验中,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 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观察肉汤的变化.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A . 氧气的有无 B . 烧瓶放置时间的长短 C . 微生物的有无 D . 烧瓶容量的大小.
  • 20. 避役的体色能够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这体现了(  )
    A . 生物改变环境 B . 生物适应环境 C . 生物依赖环境 D . 环境改变生物
二、填空题
  • 21. 科学探究的五个步骤是依次是


  • 22. 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是
  • 23. 右图是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

    1. (1) 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应轻微调节的结构是(    )
      A . 结构11 B . 结构12
    2. (2) 物镜是指图中的(   )  
      A . 结构1 B . 结构4
    3. (3) 取显微镜时,手握显微镜的部位应是(   )
      A . 结构10 B . 结构13
    4. (4)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看到的物像是(   )
      A . 倒像 B . 正像
    5. (5) 用低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所使用的目镜是“8 X”,物镜是“15X”,则物像的放大倍数是(    )
      A . 15倍 B . 23倍 C . 100倍 D . 120
    6. (6) 某同学将制作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镜下镜检,结果什么也没有看到。请你帮助找出可能的原因(写出一点)
  • 24. 某同学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40粒基本相同的大豆种子,分成四等份,在4个同样大小洁净的空罐头瓶上分别标号为1、2、3、4,在4个罐头瓶里分别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在餐巾纸上均匀地放上10粒大豆种子,其他操作及结果如下:

    瓶号

    操作

    1

    2

    3

    4

    处理方式

    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湿润,然后拧紧瓶盖

    不撒水,拧紧瓶盖

    到入较多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清水里,拧紧瓶盖

    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湿润然后拧紧瓶盖

    放置环境

    25℃、有光

    25℃、有光

    25℃、有光

    4℃ 、有光

    实验结果

    种子萌发

    种子不萌发

    种子不萌发

    种子不萌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1号瓶与2、3、4号瓶分别都称为
    2. (2) 1号瓶和2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3. (3) 1号瓶和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4. (4) 1号瓶和4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适宜的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5. (5) 如果该同学要探究大豆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要设置5号瓶,5号瓶应放置在25℃,的环境中,其他与1号瓶相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