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18-10-12 浏览次数:283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单选题</b>
  • 1. 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党这样做的原因是(    )
    A . 我国是全体公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B . 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C .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D . 人民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 2.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    )
    A . 落实保障措施 B . 捍卫国家主权 C . 管理国家事务 D .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 3. (2018·青岛) 今年两会上,按照宪法规定,新当选的国家领导人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举行了庄严的宪法宣誓仪式。其意义在于(    )

    ①保证全体公民遵守宪法

    ②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

    ③激励国家公职人员恪守宪法原则

    ④彰显宪法权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4. 下列有利于增强人们宪法意识的是(    )

    ①设立国家宪法日

    ②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③建设宪法主题公园

    ④开展诵读宪法文本活动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5. 司法机关高度重视听取民意,通过设立网站、微博等平台,建立网络民意表达和民意调查机制,方便与群众沟通交流;通过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举办开放日活动等方式走进群众,使司法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增强贯彻实施法律的群众基础。这(    )
    A . 拓宽了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 B . 可以使每个公民直接行使监督权 C . 扩大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D . 说明言论自由是我国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基础
  • 6. 为了要回被建筑老板陈某拖欠的工程款,农民工王某将自制的“炸药包”挂在胸前来到陈某新建的楼房上,扬言如果要不回工程款便引爆炸药包、跳楼,结果被公安机关抓获,受到了应有的法律处罚。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 . 行使自己的权利要采取合法的方式 B . 行使自己的权利,必要时可以采取极端的手段 C . 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D . 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不得超越法律许可范围
  • 7. 某人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有人正在使用互联网泄露国家重要经济情报。他及时将此事报告给了有关部门,他履行了维护_______的义务。(    )
    A . 民族团结 B . 国家统一 C . 国家安全 D . 社会和谐
  • 8. 某纺织厂200多名下岗女工,因生活暂时困难,在未经市公安部门允许的情况下,有组织地到市政府门前静坐示威,要求市政府出面解决工作问题和工资待遇问题。她们不听公安人员的劝阻,静坐时间长达20小时,阻碍了交通,影响了市政府的工作秩序。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A . 她们在依法行使示威的自由权利 B . 静坐示威是她们的自由权利,但未依法行使 C . 她们维权方式虽然不对,但情有可原 D . 她们的方式和程序是合法的,但没有示威自由权利
  • 9. 漫画说明(    )

    A . 明星是特殊人物,可以只行使权利,不履行义务 B . 在我国,公民履行的义务要比享有的权利多 C . 有特殊贡献的人可以选择性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D . 我国公民都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 10.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要的是要使国有经济和整个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始终保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下列对国有经济和公有制经济的联系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公有制经济包含国有经济 B . 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C . 壮大国有经济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D . 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唯一形式
  • 11. 小明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时,对“人大、人大代表、国家机关”等知识产生了混淆,其中理解正确的是(    )
    A . 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具有最高的监督权和任免权 B . 省法院是检查机关,省法院的工作人员要向省人大负责,并接受省人大监督 C . 云南省省委书记、省长都是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 D . 国务院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每年“两会”上总理要向全国人大代表作《政府工作报告》,所以国务院要在全国人大的领导下工作
  • 12. 近年来,在每年3月初召开的全国政协代表大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们往往就老百姓生活的热点问题纷纷提出提案、建议。这说明政协(    )
    A . 积极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职能 B . 是国家机关的监督机关 C . 行使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D . 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 13. 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经审查决定,依法对中国银监会原党委委员、主席助理杨某以涉嫌受贿罪立案侦察并采取强制措施。这说明(    )
    A . 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之一 B . 人民检察院对刑事犯罪行为代表国家进行公诉,维护司法的公正 C . 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任何机关和个人的干涉和监督 D .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 14. (2018八下·潮安期末)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跨越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大幅改善,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这主要得益于(    )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5. (2018八下·潮安期末)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要求: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应当广泛听取意见,与利害关系人进行充分沟通,并注重听取有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意见。这主要说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做到(    )
    A . 有权必有责 B . 用权受监督 C . 权责要对等 D . 失责要追究
  • 16. 下列国家机关与其地位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 . 人民法院——国家审判机关 B . 人民检察院——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C . 国务院——国家司法机关 D .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 17. 近年来,人大代表在百姓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每年一次的人民代表大会,老百姓都触摸到代表履职的脉搏,心系人民群众,热议国计民生,力推重要问题解决。这说明(    )
    A . 人大代表的服务能力和履职意识不断提高 B . 人大代表的权力和作用越来越大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D .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所有者和行使者
  • 18. 我国曾有一位科学家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审判决后,近200人上书法院请求枪下留人。这位科学家有多项专利设计,因此人们希望法律能够对他宽大处理,让他戴罪立功,然而,他最终还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

    ①公民的一切权利,都平等地受到保护

    ②任何公民违法犯罪,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③国家在依法实施处罚方面,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

    ④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任何人不享有特殊权利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9. 哪里没有法治,哪里就没有自由;为了得到自由,我们必须做法治的忠臣。下列关于自由与法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③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④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0. 生活中存在对女性的就业歧视,对此你认为(    )
    A . 女人成家之后需要照顾家,会影响事业,所以就业歧视可以理解 B . 男人力量大,很多工作男人更胜于女人,所以必须重视男性就业 C . 这是错误的行为,损害了女性的人格尊严,违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D . 这是正确的行为,男女情况就应差别对待
  • 21. 国务院2016年8月22日发布的《“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指出,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依法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青少年提供包括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在内的12年免费教育。这一规定(    )

    ①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发展,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②体现了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③说明了只要保证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利,国家的未来就有希望

    ④彰显了国家促进教育公平的决心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22. 某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修路、引水、发展养殖业和林果业,改善了群众的生活,使昔日的穷山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他的行为(    )

    ①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②是正义的行为

    ③是为了自己出人头地

    ④促进了社会公平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23. 非正义行为,是指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下列属于非正义行为的有(    )

    ①爸爸醉酒驾车不听劝阻,小明及时拨打“110”报警

    ②在小刚的再三请求下,小芳在考试中帮助小刚作弊

    ③为帮助被欺负的朋友,小峰与小帆将小军痛打一顿

    ④发现乘客遗失的钱包,出租车司机将钱包据为己有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24. 2018年5月8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对原中共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受贿案一审公开宣判,判孙政才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他受贿所得财物及孳息予以追缴。据此回答小题。
    1. (1) 孙政才的落马,体现了(    )

      ①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惩罚

      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2. (2) 经审理查明:2002年至2017年,被告人孙政才在担任中共北京市顺义区委书记、农业部部长、重庆市委书记等职务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工程中标、职务提拔调整等方面提供帮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7亿余元。对此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法无授权不可为

      ②法定职责必须为

      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

      ④官员应该增强权利意识,正确维护自己的权利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二、<b >非选择题</b>
  • 25. 袁某借给自己的朋友董某5万元钱,到了还钱的期限,董某拒不还钱。袁某一气之下将董某带到酒店将其非法拘禁达17小时,直到董某亲属送来欠款,才将董某释放。后来,人民法院以非法拘禁罪判处袁某有期徒刑。
    1. (1) 袁某侵犯了董某的什么权利?
    2. (2) 公民的这项权利有何重要意义?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浙江丽水有“浙江绿谷,养生福地”的美称。近年来,在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丽水的生态旅游、乡村体闲发展火爆。中学生丽丽就生活在这里,让我们一起分享她的喜悦,为她释疑解惑吧。

    农家乐属于什么性质的经济?它给丽丽村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好处?

  • 27. 平等,是指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主要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以及结果平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平等”,是通过平等的社会机制和价值引导,既保障公民个人享有平等的权利,也保障每个人基于社会贡献所要求得到的权利、利益和尊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平等的含义是什么?我们应怎样践行平等?

  • 28. 公平是人类孜改以求的目标,但用理性的目光审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任何社会都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现象,我们自己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尽管如此,我们都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而不懈努力。
    1. (1) 说一说:公平的社会环境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2. (2) 想一想:面对生活中的一些不公平现象,你认为应当如何去做?
  • 29. 某班同学召开了以“权利义务在身边,当好国家的主人”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上,同学们围绕主题,列举了生活中的几个例子:

    小王:我们在学校接受教育,遵守课堂纪律,这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

    小赵:我爸爸开车去银行办事,没有注意到“禁止停车”的标志,将车停在路边,被交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以200元罚款。

    小李:午休时,大家都在休息,某同学却大声背书。同学们多次制止他,他不仅不听,还说:“真烦人,马上就要考试了,我要复习迎考。”

    请运用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知识,分析同学们列举的这几个例子。

  • 30.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第一条规定:“为了维护国歌的尊严,规范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十五条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材料二:根据宪法规定,提议宪法修改的有两个主体,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宪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宪法之外,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法律和其他议案,则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1. (1) 材料一说明宪法与普通法律有什么不同?
    2. (2) 材料二说明宪法具有什么显著特征?
    3. (3) 综合两则材料及两个问题的回答,你得出了哪些重要结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