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人教版(五四学制) /九年级全一册 /第一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8-2019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

更新时间:2018-08-31 浏览次数:23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关于金属物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自行车被雨淋后,应用布擦干,再涂上油 B . 金属生锈后不能再用,不值得回收 C . 铁没有铝活动性强,所以铝生锈快 D . 自然界中的金、银、铁等少数金属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其他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 2. (2018·哈尔滨模拟) 下列有关资源和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其中的成分可广泛用于生产化肥、炼钢、运输等领域    B . 金属资源中,少数很不活泼金属如金、银等都以单质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C . 石油又称原油,是含有多种成分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氧两种元素    D . 海水中含有 90 多种元素,是巨大的资源宝库
  • 3. (2017·玉林) 下列物质的名称和主要成分不一致的是(   )
    A .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B . 石灰桨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 C .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 D . 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
  • 4. 铁画是中国工艺美术园中的一朵奇葩(如图)。关于铁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悬挂在干燥的环境中 B . 生锈时主要生成四氧化三铁 C . 经常清扫表面的灰尘可以防止生锈 D . 表面涂漆以防止生锈
  • 5. (2018·邓州模拟) 下列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化学之最

    B、化学与生活

    ①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②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是铝

    ③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①衣服上的油污:可用汽油除去

    ②冰箱的异味:可用活性炭吸附

    ③水壶中的水垢:可加盐水浸泡除去

    C、物质保存方法及解释

    D、化学与工农业

    ①生石灰密封保存:防止吸水变湿

    ②氢氧化钠密封保存:防止潮解、变质

    ③白磷在冷水中保存:隔绝空气防止自燃

    ①用二氧化碳与铁矿石反应炼铁

    ②石油炼制可得汽油、煤油、柴油等

    ③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光制霓虹灯 

    A . A    B . B    C . C    D . D
  • 6. (2018·广州模拟) 某同学根据铜锈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引起金属铜锈蚀的因素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应该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下列实验中的( )

    A . 甲和乙    B . 甲和丁    C . 乙和丁    D . 丙和丁
  • 7. (2018·重庆) 小明笔记中有一处错误,你认为是图中的哪一处(   )


    A . a处    B . b处    C . c处    D . d处
  • 8. (2018·张家港模拟) 下列关于工业炼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主要原料为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等 B . 主要设备为电炉 C . 主要反应原理为3CO+Fe2O3 3CO2+2Fe D . 主要产物为生铁
  • 9. 工业上将赤铁矿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炼铁高炉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有( )

    ①C+O2 CO2②Fe2O3+3H2 2Fe+3H2O

    ③Fe2O3+3CO 2Fe+3CO2

    ④2Fe2O3+3C 4Fe+3CO2

    ⑤CO2+C 2CO

    A . ②③⑤ B . ①③⑤ C . ①④⑤ D . ②③
  • 10. (2018九上·增城期末)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 . 图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B . 图2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 . 图3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    D . 图4探究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的条件
二、实验探究题
  • 11. (2017·大庆模拟) 金属是人类生活中的常用的材料.

    1. (1) 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填字母序号).
    2. (2) 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冶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他以铜锈为原料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也不溶于水,且不含铜元素.图中部分物质略去).

      ①溶液C中所含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②已知铜锈中Cu2(OH)2CO3的质量分数是10%,固体F的质量是1.28g,则铜锈中含Cu的质量分数是(结果精确至0.1%).

  • 12.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中的兔首和鼠首均为青铜器(铜、锡合金),某些铜器表面呈绿色,这是因为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生了铜锈(俗称铜绿)。为了弄清铜绿的组成和铜生成铜绿的条件,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1. (1) 【查阅资料】铜绿的化学式是Cu2(OH)2CO3 , 它受热会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铜绿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猜想与假设】依据铜绿的组成和查阅的资料判断,铜绿可能是铜与氧气及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3. (3) 【设计与实验】借鉴课本“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梁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如图所示(所用铜片洁净、光亮):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填试管字母编号)试管中铜片最先生锈。

    4. (4) 【评价与改进】小风认为小梁设计的实验还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要补充一个实验。你认为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
    5. (5) 【拓展与应用】小明发现从不同地点收集到的两个铜器(一个材质是纯铜,一个材质是青铜)中,纯铜器的铜绿比青铜器的少,他据此分析认为青铜比纯铜易锈蚀。小明的分析是否全面?并说明理由:
  • 13. 下面是对铁的锈蚀条件的探究。课本实验中,铁生锈所需要时间较长,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改进实验。

    1. (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装置,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C导管接入到装有水的烧杯中,微热甲装置,说明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
    2. (2) 反应开始后,甲装置中的反应现象:,MnO2的作用:
    3. (3) 4分钟后观察:A处铁丝依然光亮,B处铁丝表面灰暗,D处铁丝依然光亮,A、B处实验现象对比,可得出铁生锈与有关;B、D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14. (2018·大荔模拟)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来研究工业炼铁的化学原理,试按要求填空:

    1. (1) ①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②写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实验中首先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什么

    2. (2) 某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分析并回答问题:

      物质

      NH3

      CO2

      H2

      反应前质量/g

      待测

      0

      0.1

      0.2

      反应后质量/g

      0

      1.7

      4.5

      2.0

      甲物质中一定含有种元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反应中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为;甲物质可以做为肥料,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 15. (2018·阜新) 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金属。下图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A实验中细铁丝燃烧的现象是
    2. (2) B实验中铁丝最易生锈的部位是(填“a”“b”或“c”)。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共同作用的结果。
    3. (3) C实验中刚开始无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由无色变为黄色,此时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D实验能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银的强,该实验设计的理论依据是
三、推断题
  • 16. (2018九上·迁西期末) 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C三种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A是非金属单质,A的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B,C是氧化物,D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E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试回答:


    1. (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E:
    2. (2)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C;D→E

      写出两个反应的一条共同点

    3. (3) B、C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原因是
  • 17. (2018九下·深圳开学考) 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B为一种有毒气体,在体内能迅速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窒息。A、F为黑色粉末,C为红棕色固体,D为红色金属单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D物质是
    2. (2)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3. (3) 反应②的方程式为,该反应中体现了B物质的性,因此B在工业上可用于.
    4. (4) 反应③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