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广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03-15 浏览次数:263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单选题</b>
  • 1.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亮小,地球带着月亮跑。”重温儿时的童谣,完成下面小题。
    1. (1) 童谣中出现的天体属于(    )

      ①太阳系    ②地月系    ③银河系    ④河外星系    ⑤总星系

      A . ①②③⑤ B . ①②③④⑤ C . ①②④⑤ D . ①③④⑤
    2. (2) 童谣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    )
      A . 1级 B . 2级 C . 3级 D . 4级
  • 2. 关于昼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地球公转产生昼夜 B . 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C . 昏线的东边是昼半球 D . 昼夜交替周期为23时56分4秒
  • 3. 2017年12月18日电  据外媒报道,当地官员表示,印度尼西亚中爪哇一座火山一侧当地时间18日发生滑坡事故,造成至少8名矿工死亡,3人失踪。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    )
    A . 地壳上部 B . 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C . 下地幔 D . 地核
  • 4. 大气运动最基本的形式是(    )
    A . 大气环流 B . 三圈环流 C . 热力环流 D . 季风环流
  • 5. 读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地震波③通过固体、液体传播,地震波④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 B . 地震波④进入②层时,波速突然下降 C . 地震波④和③在进入①层时波速明显减小 D . ①②均为液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 6.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 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2.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7.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 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 . ①——重熔再生 B . ②——冷却凝固 C . ③——变质作用 D . ④——外力作用
    2. (2) 主要由图中②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是(    )
      A . 长江三角洲 B . 东非大裂谷 C . 喜玛拉雅山 D . 维苏威火山
  • 8. 下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质的颗粒大小也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    )
      A . 100cm/s B . 200cm/s C . 300cm/s D . 400cm/s
    2. (2) 当流速低于某一物质搬运速度时,该物质就会发生沉积。据图可以推测在一般情况下,河流某一河段自上而下,随着流速逐渐降低,先后沉积的是(    )
      A . 黏土、粗砂、砾石、石块 B . 黏土、石块、粗砂、砾石 C . 石块、砾石、黏土、粗砂 D . 石块、砾石、粗砂、黏土
  • 9. 2017年3月初,我国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受某天气系统影响。下表为“华北平原甲、乙、丙三地(同纬度)三天气象资料”,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地点

    日期

    1

    2

    3

    1

    2

    3

    1

    2

    3

    最高气温(℃)

    12

    0

    2

    12

    3

    3

    12

    13

    4

    最低气温(℃)

    2

    -7

    -6

    4

    -4

    -5

    4

    5

    -3

    天气

    阴雨

    阴雨

    多云

    阴雨

    1. (1) 下列表示3月2日甲、乙、丙三地所处天气系统相对位置的四幅图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 (2) 3月2日丙地气温最高,主要原因是(    )
      A . 太阳辐射强 B . 受暖气团影响 C . 大气削弱作用弱 D . 大气逆辐射强
  • 10. 读世界局部季风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 全球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分布在(    )
      A . 亚洲东部和南部 B . 北美洲东部 C . 欧洲西部 D . 澳大利亚西部
    2. (2) 根据风向确定此时最可能是(    )
      A . 1月左右 B . 3月左右 C . 7月左右 D . 12月左右
    3. (3) P气压中心是(    )
      A . 副热带高压 B . 蒙古高压 C . 极地低压 D . 印度低压
  • 11. 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日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 图中字母C所代表的节气名称是(    )
      A . 春分 B . 秋分 C . 冬至 D . 夏至
    2. (2) 下列有关我国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地球位于a到b之间,速度减慢 B . 地球位于b到c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 . 地球位于c到d之间,速度逐渐加快 D . 地球位于d到a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 12. 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面小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1. (1)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 . 甲地 B . 乙地 C . 丙地 D . 丁地
    2. (2) 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A . 甲乙丙丁 B . 甲乙丁丙 C . 丙丁乙甲 D . 丁丙乙甲
  • 13.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的波动,总体上气温呈上升趋势。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明显增加。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1) 全球气温升高可能对我国造成的影响是(    )
      A . 各地降水量普遍增大 B . 北方冬季取暖时间缩短 C . 我国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减少 D . 东北平原蒸发量小
    2. (2) 为减轻因二氧化碳浓度增大而导致的气候变化的危害,各国政府应(    )
      A . 改变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例 B . 遵守国际公约,不准使用汽车 C . 减少煤炭的使用量,降低能源污染税费 D . 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
  • 14. 读“北半球某流域示意图”,A,B,C分别为河流上游山区、河流中游和河口附近。回答下面小题。

    1. (1) 图中河流A,C两处主要的流水作用分别是(    )
      A . 侵蚀、堆积 B . 搬运、堆积 C . 侵蚀、搬运 D . 堆积、侵蚀
    2. (2) C地比A地更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理由是C地(    )

      ①水源充足,植被茂盛,环境好         ②靠海,可以发展河海联运

      ③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     ④地势平坦开阔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二、<b >非选择题</b>
  • 15.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图代表北半球节气是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 (2) 甲图中A,B,C三地中,昼由长到短的排列是,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是,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3. (3) 此刻,B点上可以观测到现象(填日出或日落),B点昼长是小时。
    4. (4) 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状况是,处于晨昏线上A点的太阳高度是,C点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16.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 (1) 在图左侧添加箭头以正确表示三圈环流。
    2. (2) 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

      A,B,C,D

    3. (3) 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添加箭头表示近地面各风带的风向。
    4. (4) 极锋是风带和风带气流交汇而形成的。
  • 17.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A;B;C;D。其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填字母)。
    2. (2) 图中缺少3个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
  • 18. 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 (1) 广安地区的气候类型是,并描述其气候特征是,下图ABCD中与广安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2. (2) 甲乙丙丁戊中,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全年高温少雨的气候类型是
    3. (3) 在图中的乙处冬季盛行的风向是
    4. (4) 在图中右侧线条上用箭头画出日本暖流的方向,该暖流对日本气候的影响是,并与千岛寒流共同形成了渔场。
    5. (5) 植被由丁——乙——甲的变化属于的分异规律。根据陆地环境的整体原理指出乙地区植被破坏对河流的影响,对土壤的影响是
  • 19.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乙处地质构造为,甲、乙两地地质构造中最有可能发现油气的是
    2. (2) 说出甲处构造地貌的成因。
    3. (3) 说明丙地不适合修建地下隧道的理由是什么?(至少两点)
    4. (4) 据图判断①处岩石为(根据岩石成因),①、②岩层的形成年代①②(早于或晚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