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

更新时间:2017-02-20 浏览次数:772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今年寿光公交结合“公交都市”建设,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扎实推进低碳减排,着力打造“绿色公交”,下列有关低碳减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目的是减缓温室效应 B . 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C . 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应该分类处理,有利于回收再利用 D . 低碳生活虽好,但不利于资源充分利用
  • 2.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实验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后用高倍镜观察,所观察到的物像,后者比前者(    )

    A . 物像较大,视野较亮 B . 物像较大,视野较暗 C . 物像较小,视野较亮 D . 物像较小,视野较暗
  • 3. (2018七上·惠安期末) 花草虽美,却不适合在卧室中摆放.你认为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 . 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B . 植物白天进行呼吸作用,晚上进行光合作用 C . 植物白天只进行呼吸作用,晚上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 . 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
  • 4. (2015七上·孝义期末) 下列各项中均属于生物的是(  )

    A . 煮熟的鱼和珊瑚虫 B . 恐龙化石和渐渐长大钟乳石 C . 珊瑚和蘑菇 D . 冬眠的蛇和病毒
  • 5. 以下不能和其他组织出现在同一生物体内的是(    )

    A . 上皮组织 B . 肌肉组织 C . 保护组织 D . 神经组织
  • 6. (2015七上·济宁月考) 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有机物的动力分别是(  )

    A . 蒸腾作用、呼吸作用 B . 蒸腾作用、蒸腾作用 C . 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D .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
  • 7.

    某同学在操作显微镜时,双眼注视镜头(如图),其目的是为了(    )

    A . 防止物镜下降过程中压到玻片 B . 使镜筒缓慢上升以寻找清晰物像 C . 调节光圈大小以得到明亮视野 D . 将观察对象移至视野中央
  • 8. 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应该(    )

    A . 农作物尽可能密集,以提高产量 B . 种植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 C . 高矮植物严格分开种植,以防遮光 D . 农作物尽可能远距,以充分利用阳光
  • 9. (2015七上·简阳期中) 生物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下列与“植物向光生长”现象具有相同特征的是(  )

    A . 母鸡孵卵 B . 种子萌发成幼苗 C . 膝跳反射 D . 排出汗液和尿液
  • 10. 下列关于动、植物的组织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上皮组织都分布在体表具有保护作用 B . 结缔组织分布广泛,具有支持、保护、连接、营养等功能 C . 分生组织分裂产生的新细胞,经过分化形成各种组织 D . 花生种子的种皮属于保护组织,子叶属于营养组织
  • 11. 下列各组植物中,生活环境和繁殖方式最相似的是(    )

    A . 墙藓、肾蕨 B . 水绵、水稻 C . 海带、雪松 D . 白菜、紫菜
  • 12. (2015七下·高密开学考) 下列描述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无关的是(  )

    A . 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 B . 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C . 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D . 促进植物体对无机盐的吸收
  • 13. (2015七上·榆社期末) 新鲜水果用保鲜薄膜包裹或放入冰箱冷藏室可延长存放时间,主要是因为包裹或冷藏后可以(  )

    A . 不让水分散失 B . 阻挡细菌进入 C . 减少水果皮损伤 D . 抑制呼吸作用
  • 14.

    下图是某科研小组研究某植物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关系时绘制的曲线图,图中两曲线表示一天内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吸水速率与蒸腾作用速率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中c点表示a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 B . 图中a到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吸水速率 C . 有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 D . 有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小于蒸腾速率
  • 15.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细胞的体积不能无限制的增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进行分裂 B . 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变成两个,随后细胞质进行分裂 C . 生物体的成长发育不仅仅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D .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完全一样
  • 16. 骨髓移植能治疗白血病等疾病,因为骨髓中有造血干细胞,可不断产生各种形状和功能不同的血细胞,这一过程称为细胞的(    )

    A . 生长 B . 分裂 C . 分化 D . 癌变
  • 17. (2016七下·滦县期中)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被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极薄或透明的,其原因是(  )

    A . 便于放置在显微镜上 B . 能让光线通过 C . 不宜污染物镜 D . 易染色
  • 18. (2015七上·龙湖期中) 某同学将显微镜的使用环节与目的相匹配,得到下列四组结果,其中错误的一组是(  )

    A . 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的物镜 B . 用较大的光圈﹣﹣看到更大的视野 C . 移动玻片标本﹣﹣找到要观察的物像 D . 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 19.

    如图是某同学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视野,你认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视野中的A里面一片空白,边缘较黑,挤压盖玻片发现其形状会改变,此结构是气泡 B . 视野中的C是灰尘污点,移动载玻片和转动目镜后他都不动,则此灰尘可能存在于物镜上 C . 视野中的口腔上皮细胞有重叠现象,说明刮取的碎屑在清水中没有涂抹均匀 D . 视野中有一些食物残渣,可能没有用凉开水漱口
  • 20. 能够无限增殖和无序状地拥挤成团,破坏周围的正常组织的细胞是(  )

    A . 神经细胞 B . 癌细胞     C . 生殖细胞 D . 表皮细胞
  • 21. 绿色开花植物(由小到大)的结构层次是(  )

    A .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B .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C . 组织→器官→植物体 D . 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 22. 今天外面阴天,实验室内的光线弱,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应选用(    )

    A . 大光圈、凹面镜 B . 大光圈、平面镜 C . 小光圈、凹面镜 D . 小光圈、平面镜
  • 23. 学习了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后,有位同学进行了如下梳理,其中正确的表述是(    )

    A . 棉花具有发达的输导组织,依靠种子繁殖后代 B . 海带是藻类植物,依靠它的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 C . 肾蕨有假根、茎、叶的分化,适应陆地生活能力较强 D . 墙藓的茎、叶内有较为发达的输导组织,只能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
  • 24. (2016七上·朝阳期末)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  )

    A . 生命活动每时每刻都需要氧 B . 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作为动力 C . 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D . 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必须及时排出
  • 25. (2016·聊城) 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器具是(  )

    A . B . C . D .
二、<b >解答题</b>
  • 26.

    某同学在制作完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然后画出了这两种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 (1) 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口腔上皮细胞不具有[]、[];他们与原核细胞相比,具有

    2. (2) 能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作用的是[]

    3. (3)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种细胞在形态结构上有较大的差别,你认为它们的差别主要由决定的(填字母).

    4. (4) 这位同学在做“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观察植物细胞”两个实验中,开始时她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5. (5) 如果该同学在显微镜视野的左下方看到一个完整的细胞结构,要想将它移至视野中央,则应将载玻片向方移动,要使观察到的物象更加清晰,应调节的是

  • 27.

    七年级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相关知识后,利用课余时间,用银边天竺葵作实验材料,对“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实验作了进一步探究.请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根据图示,写出正确的操作步骤:(用箭头和序号表示).

    2. (2) 上述图②操作有误,请改正 . 原因是

    3. (3) 步骤①中,A玻璃罩上的水珠来自于 . A,B两装置形成了相互对肌对照,其变量是

    4. (4) 进行步骤④和⑤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 . 滴加碘液后,A叶片变为色.

    5. (5) 步骤⑥中,a与b相互对照所得出的结论是

    6. (6) 步骤⑦中,一昼夜后试管中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主要原因是

    7. (7) 受该实验的启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温室内农作物的产量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请答出两条).

  • 28.

    请根据绿色植物的生理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 (1) a、b表示植物的生理活动:a过程在细胞内进行的主要场所是 , b过程在细胞内进行的主要场所是;《齐民要术》记载有“正其行,通其风”,就是根据(用字母表示)原理,提高作物产量.无土栽培中应注意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依据是(用字母表示).

    2. (2) A,B表示两种物质:A是 , 它通过叶片上的出入植物体.

    3. (3) a作用的意义是不但为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而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平衡.

  • 29.

    如图所示的是几种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各异的植物,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阳光的照射下,海面上红色的、褐色的、绿色的等等不同颜色的植物,正在吐着水泡儿.它们正在进行光合作用.地球上90%以上的氧气来自它们.图中的(填字母代号)和它们是一类植物,主要的结构特点是

    2. (2) 在经过一段频繁的梅雨时节,我们总会在一些石头或者非常阴暗潮湿的环境里,看到一种小小的绿色植物覆盖地表面,这种植物就是(填字母代号),其叶只有一层细胞,有毒气体可以背腹两面浸入细胞,所以这类植物可以作为

    3. (3) B类植物比E类植物长得高大且结构也更为复杂.原因是与E相比,它具有 , 并且体内具有专门的组织.

    4. (4) A,D两类植物的共同特点都是能产生 , 不同之处是

    5. (5) 以上几种孢子植物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是(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 30. 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的小型农业生态园内,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他们选取了长势和重量完全相同的三株玉米苗甲、乙、丙,分别放置在温室内进行无土栽培(培养条件见表).在光照、温度等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三株玉米苗的长势和重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玉米苗

    温室内CO2浓度

    培养液

    0.06%

    土壤浸出液

    0.03%

    土壤浸出液

    0.06%

    蒸馏水

    1. (1)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甲、乙、丙三株玉米苗的重量都增加了,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2. (2) 实验显示,甲玉米苗比乙玉米苗长得快,你认为其原因是

    3. (3) 乙丙两组不能形成对照的原因是

    4. (4) 通过实验探究,他们发现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

    5. (5) 通过对农业生态园中进行的一系列实验,他们还发现,在阴天或傍晚移栽蔬菜幼苗,可以提高移栽植株的成活率.你分析原因是

    6. (6) 甲、乙两组进行对照,所探究的问题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