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18-07-05 浏览次数:608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面是小明整理的学习笔记内容。据此回答小题。

    1. (1)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填写正确的是(    )
      A . 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②国家主席    ③检察院      ④人民法院 B . ①人民代表大会       ②人民政府    ③人民法院    ④人民检察院 C . ①全国代表大会       ②人民政府    ③人民法院    ④人民检察院 D . ①人民代表大会       ②国务院      ③人民法院    ④人民检察院
    2. (2) 小明在笔记中写到,上述图示内容是我国宪法的第三条规定,这说明(    )

      ①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②国家权力运行稳定有序

      ③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利,守护人民根本利益

      ④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3. (3) 依据上述笔记,小明宣传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    )
      A . 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 B .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C .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D .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国家主席
  • 2. 小芸所在班级围绕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的立法依据进行讨论。据此回答小题。
    1. (1) 下列讨论观点正确的是(    )
      A . 小明:我认为依据立法法 B . 小娜:我认为依据民法总则 C . 小敏:我认为依据刑法 D . 小江:我认为依据宪法
    2. (2) 上述正确的观点的判断依据是(    )
      A . 民法总则是公民权利保障书 B . 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 . 立法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 D . 刑法是刑事法律统一的基础
  •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合宪性审查就是依据宪法对宪法以下的法律文件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据此回答小题。
    1. (1) 3名学者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提出“关于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遗送办法》的建议书”,“上书”一个月之后,这项法规被新法取代。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的职权是(    )
      A . 审查工作 B . 制定法律 C . 专题询问 D . 监督宪法实施
    2. (2) 可见,十九大报告的这一举措(    )

      ①有利于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

      ②有利于促进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

      ③体现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坚持要依宪治国

      ④能够杜绝社会上的违法行为发生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4. 12月4日,是我国第四个“国家宪法日”也是第17个法制宣传日。从“法制宣传日”到“国家宪法日”,不仅是一个“节日”的升级,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首要任务和基础路径。据此回答小题。
    1. (1) 设立宪法日的依据是(    )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宪法

      ③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④宪法是所有法律的总和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2. (2) 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的主要目的是(    )
      A . 让公民感受宪法的崇高和尊严 B . 提高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C . 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 D . 确保国家工作人员格尽职守,依宪执政
  • 5. 在选举大会上小洋说:“我收到镇里《致外出选民的一封信》之后,从乌鲁木齐坐飞机专程赶回来的,我要投上自己神圣的一票,与大家一起将村里的当家人选出来,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回答小题。
    1. (1) 小洋是在行使自己的(    )

      ①被选举权

      ②选举权

      ③言论自由

      ④建议权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③④
    2. (2) 这表明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具有(    )

      ①一致性

      ②广泛性

      ③真实性

      ④公平性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6. 一些“官者爷”认为自己就是王法,习惯于“我的地盘我做主”、“这里老子说了算”,有的甚至喜欢用土政策对抗法律法规,小明要用宪法知识进行反驳。下列能够为小明提供证据的是(    )

    ①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

    ②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③要按照法定程序行使国家权力

    ④国家工作人员必须要依法行使职权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7. 下图漫画中的做法有利于(    )

    ①防止权力被肆意滥用

    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③使权力失去应有作用

    ④保障公民的权利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8. 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规定,残疾儿童、少年按照其接受教育能力就近入学,不能到学校就读的,通过提供送教上门等方式实施义务教育。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 . 国家保障残疾人的受教育权 B . 中国未来的发展,关键靠教育 C .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D . 中国的人权具有公平性、真实性的特点
  • 9. 下列观点与如图漫画不相符的是(    )

    A .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B . 法律保护公民的权利 C . 公民可以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 D . 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 10.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对被告孙杰、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利用微博侮辱革命烈士邱少云-案进行了一审宣判,判决两被告公开发布赔礼道歉公告,消除影响,并赔偿原告邱少云的胞弟邱少华精神损害抚慰金1元。由此可知(    )

    ①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②革命烈士的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③网络违法都具有轻微的社会危害性

    ④商业营销要坚守法律与道德底线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11. 当前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废物利用、绿色出行、拒绝过度包装、停用一次性餐……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    )

    ①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②自觉履行道德义务

    ③追求独特生活方式

    ④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2. (2016·安徽) 某校在深化校园创建活动中,要求学生树立法治观念,维护法律权威.下列同学们的行为,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按照交通标识骑行自行车         ②打听同学的秘密并到处传播

    ③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④破坏路灯和座椅等公共设施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3. 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行为属于履行这一义务(    )
    A . 买到变质食品,与商家交涉 B . 发现校园欺凌现象,向老师报告 C . 看到小区违规停车现象,向物业反映 D . 发现有人路遇军车拍照,上前劝阻
二、<b >非选择题</b>
  • 14. 看图,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中“不让座青年”的哪些权利遭到了侵犯?请从行使权力角度思考,你对拍照者和网友有哪些提示或建议?
    2. (2) “不让座青年”该怎样维权?
  •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刘强已年满18周岁,高中毕业待业在家。前几天,居委会工作人员到家通知刘强登录征兵网进行兵役登记。刘强说:“我才不登记呢,当不当兵是我的权利,你们管不着!”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劝说,但最终刘强因拒绝兵役登记,被处以一千元罚款。

    我国《兵役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实行兵役登记制度。每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十八周岁的男性公民,都应当在当年6月30日以前,按照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兵投机关的安排,进行兵役登记。

    1. (1) 请结合《兵役法》规定,推断工作人员会对刘强劝说什么?
    2. (2) 刘强被处以罚歉,由此我们归纳出什么法律知识?
    3. (3) 从履行法定义务角度思考,刘强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 16. 我们生活中处处有宪法的约束和保护,以下是小明的家人对话:
    1. (1) 【探究一】爸爸:“那天我手持宪法进行就职宣誓,我一定不负人民重托!”

      小明:爸爸,你们为什么要向宪法宣誓?而不是向其他法律宣誓呢?

      运用所学知识,帮小明解除疑问。

    2. (2) 【探究二】妈妈:这次我去某地旅游,竟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图一)真气死人了!

      爸爸:我们单位的领导被判刑了(围二),真警示人啊!

      爸爸妈妈反映的事件共同得出什么结论? 请从“行使国家权力”角度思考,上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有怎样的反思?

    3. (3) 【探究三】爸爸:对我们来说,没有不受宪法保障的生活领域领,宪法跟我们的学习、生活等各种活动,跟我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

      小明:哦,原来是这样,我懂了爸爸!

      小明从爸爸的话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增强宪法意识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交管部门推出“机动车礼让斑马线”这一举措,在马路上写上了“车让人”温馨提示,但仍有人视而不见,交警小张在值班中发现一例不礼让行为。(见图)小张对其进行了劝诚。

    材料二:一段小视频在江苏宿迁人朋友圈中广为流传。一位85岁老人面对礼让斑马线的车辆脱帽鞠躬致谢,让车主很感动。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看到驾驶员让我,很感动,我觉得应该还之以礼,就把帽子脱了鞠了个躬”,没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举动,会有如此反响。

    1. (1) 从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角度思考,小张会对他提出什么劝诚?
    2. (2) 从道德的角度思考,材料二的人物给我们传递了什么正能量?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归纳出实现公民权利的条件。
    3. (3) 小明以“车让人不再只是地上的风景”为主题向市民提出倡议。请你从法律角度提出倡议内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