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

更新时间:2017-01-17 浏览次数:476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属于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的二次能源的是(   )
    A . 煤炭 B . 核能 C . 风能 D . 氢能
  •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 . 吸热反应和熵减的反应都具有自发进行的倾向 C . 正、逆反应速率都改变,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D . 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
  • 3. 在密闭容器中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v(A),v(B),v(C)之间有以下关系3v(A)=2v(B),3v(C)=2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A . 2A+3B=2C B . A+3B=2C C . 3A+B=2C D . A+B=C
  • 4. (多选)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g)+2B(g)⇌3C(g)的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
    A . 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 . 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C C . 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D . 混合气体中B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 5. 已知反应:

    ①2H2(g)+O2(g)═2H2O(g)△H1

    ②2H2(g)+O2(g)═2H2O(l)△H2

    在相同条件下:2H2O(g)═2H2O(l)的焓变为(   )

    A . △H1﹣△H2 B . △H2﹣△H1 C . △H1+△H2 D . 2△H1﹣2△H2
  • 6. 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 SiO2 SiCl4 Si B . FeS2 SO2 H2SO4 C . N2 NH3 NH4Cl(aq) D . MgCO3 MgCl2aq Mg
  • 7. 如图是可逆反应 2Y2⇌Z2 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t1时,只有正方向反应 B . t2﹣t3 , 反应不再发生 C . t2﹣t3 , 各物质的浓度均没有发生变化 D . t2时,反应到达限度,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且等于零
  • 8. 由反应物X 转化为Y 和Z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由X→Y反应的△H=E5﹣E2 B . 由X→Z反应的△H>0 C . 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Y的产率 D . 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Z的产率
  • 9.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注:△H的数值均正确)(   )
    A . C2H5OH(l)+3O2(g)═2CO2(g)+3H2O(g);△H=﹣1367.0 kJ/mol(燃烧热) B . 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H=﹣57.3kJ/mol(中和热) C . S(s)+O2(g)═SO2(g);△H=﹣269.8kJ/mol(反应热) D . 2NO2═O2+2NO;△H=+116.2kJ/mol(反应热)
  • 10. 将气体A,B置于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A(g)+B(g)=2C(g)反应进行到4s末,测得C为0.2mol.则该反应速率v(C)为(   )
    A . 0.025 mol/(L•s) B . 0.012 5 mol/(L•s) C . 0.05 mol/(L•s) D . 0.1 mol/(L•s)
  • 11. 将BaO2放入密闭真空容器中,反应2BaO2(s)═2BaO(s)+O2(g)达到平衡,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体系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平衡常数减小 B . BaO量不变 C . 氧气压强不变 D . BaO2量减少
  • 12. 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H2和1mol I2 , 压强为p(Pa),在一定温度下反应:H2(g)+I2(g)⇌2HI(g)△H<0,平衡后改变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N2(N2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加快 B . 提高起始的反应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平衡正向移动 C . 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Ne,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 D . 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H2(g)和1 mol I2(g),反应速率不变
  • 13. (2017高二上·广州期中) 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H<0,下列各项对示意图的解释与图象相符的是(  )

    A . ①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2>p1 B . ②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C . ③平衡体系增加N2对反应的影响 D . ④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14. 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g)+yB(g)⇌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三倍,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15mol/L.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A . x+y<z B . B的转化率降低 C .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 C的体积分数增大
  • 15. 2.0mol PCl3和1.0mol Cl2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PCl3(g)+Cl2(g)⇌PCl5(g)达平衡时,PCl5为0.40mol,如果此时移走1.0mol PCl3和0.50mol Cl2 , 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是(   )
    A . 0.40 mol B . 0.20 mol C . 小于0.20 mol D . 大于0.20 mol,小于0.40 mol
  • 16. (2015高二上·赣州期末) 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p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t、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气体中的百分含量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T1<T2、P1>P2、m+n>p,△H<0 B . T1>T2、P1<P2、m+n>p,△H>0 C . T1>T2、P1<P2、m+n<p,△H>0 D . T1<T2、P1>P2、m+n<p,△H<0
二、<b >非选择题</b>
  • 17. 按要求填空:
    1. (1) 将稀盐酸逐滴滴入到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2) 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g NO2需要吸收16.95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3. (3) 已知C的燃烧热△H=﹣393.5kJ/mol,则24g C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CO2(g)放出的热量为 kJ.
    4. (4) 工业上常用天然气作为制备CH3OH的原料.已知:

      ①CH4(g)+O2(g)=CO(g)+H2(g)+H2O(g)△H=﹣321.5kJ/mol

      ②CH4(g)+H2O(g)=CO(g)+3H2(g)△H=+250.3kJ/mol

      ③CO(g)+2H2(g)=CH3OH(g)△H=﹣90.0kJ/mol

      CH4(g)与O2(g)反应生成CH3OH(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18. 已知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甲同学通过测定该反应发生时溶液变浑浊的时间,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实验如表(所取溶液体积均为10mL):

    实验编号

    实验温度/℃

    c(Na2S2O3)/mol•L1

    c(H2SO4)/mol•L1

    25

    0.1

    0.1

    25

    0.2

    0.1

    25

    0.1

    0.2

    50

    0.2

    0.1

    50

    0.1

    0.1

    其他条件不变时: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填实验编号);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填实验编号);

    若同时选择①②③溶液变浑浊的时间,探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19. 已知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8H2O+10CO2↑,在开始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较小,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反应速率明显增大,溶液很快褪色.针对上述现象,某同学认为该反应放热,导致溶液温度上升,反应速率增大.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看,你猜想还可能是的影响.若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草酸溶液外,可以选择在反应开始前是否加入(填字母序号)做对比实验.

    A.硫酸钾      B.硫酸锰     C.氯化锰       D.水.

  • 20. 25℃,101k Pa时,已知下列可逆反应的焓变和化学平衡常数分别为:

     ①A(g)+2B(g)⇌2C(g)+2D(l)△H1=﹣250.kJ•mol1 K1=0.2

     ②E(s)+B(g)⇌C(g)△H2=﹣310kJ•mol1K2=2

     ③F(g)+ B(g)⇌D(l)△H3=﹣200kJ•mol1K3=0.8

    1. (1) 写出反应 ①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1=,升高反应①的温度,反应①的平衡常数,增大压强,反应①的平衡常数(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2. (2) 反应2F(g)+B(g)⇌2D(l)△H=,反应②的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4=
    3. (3) 反应2E(s)+2F(g)+B(g)⇌A(g)的△H=,K=
  • 21. 实验室以一种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MgCO3、MgSO4和少量Fe、Al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MgCO3▪3H2O.实验过程如图1

    1. (1) 酸溶需加热的目的是;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2. (2) 加入H2O2氧化时发生发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 (3) 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萃取和分液,以除去溶液中的Fe3+

      ①实验装置图2中仪器A的名称为

      ②为使Fe3+尽可能多地从水相转移至有机相,采取的操作:向装有溶液的仪器A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萃取剂,、静置、分液,并重复多次.

  • 22. T℃时,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Y、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T/min

    n(X)/mol

    n(Y)/mol

    n(Z)/mol

    0

    0.80

    1.00

    0

    1

    0.70

    0.80

    5

    0.70

    9

    0.40

    10

    0.40

    0.80

    1. (1)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反应进行到10min,X的转化率为,0~5min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 (3) 计算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4. (4) T℃下向该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X、Y、Z,反应到某时刻测得X、Y、Z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00mol、0.50mol、1.60mol,则此时正逆反应速率大小:vv(填“大于”、“等于”、“小于”)
    5. (5) 若在10min和t3、t5时刻分别改变该反应的某一反应条件,得到X、Z的物质的量及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A、B所示:

      ①10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是

      ②t3时刻改变的反应条件是ƒt5时刻改变的反应条件是,理由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