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青岛市2017-2018学年高考理综-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8-07-06 浏览次数:741 类型:高考模拟
一、<b >单选题</b>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PE(聚乙烯)材料因其无毒且易降解,广泛用于食品包装 B . “投泥泼水愈光明”中蕴含的化学反应是炭与灼热水蒸气反应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 C . “一带一路”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丝绸来自合成纤维,主要含C,H,O,N元素 D . “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古人鉴别硝石(KNO3)与朴硝(NaNO3)的方法利用了二者化学性质不同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mol—OH含10NA个电子 B . 1molC2H518OH与足量CH3COOH充分反应可得NA个H2O C . 标准状况下,11.2L丙烯所含的极性共价键数为3NA D . 常温下,将1mol铁加入到足量的浓硝酸中,生成NO2气体的体积大于67.2L
  • 3. 下列有关实验的图示及分析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图示

    实验分析

    A

    实验室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草酸溶液

    摇瓶时,使溶液向一个方向做圆周运动,勿使瓶口接触滴定管,溶液也不得溅出。

    B

    石油分馏时接收馏出物

    为收集到不同沸点范围的馏出物,需要不断更换锥形瓶。

    C

    测定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

    实验中,需测定的物理量是反应时间和生成氢气的体积。

    D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充分振荡后静置,待溶液分层后,先把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再让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

    A . A    B . B    C . C    D . D
  • 4. 抗凝血药物华法林M,可由有机物F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M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 B . M最多能与含4mol NaOH的水溶液反应 C . F的分子式为C10H10O,1mol F最多能与3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 . 苯环上直接连有醛基且另一个取代基为链状的F的同分异构体有9种
  • 5. 下图为一定条件下采用多孔惰性电极的储氢电池充电装置(忽略其他有机物)。

    已知储氢装置的电流效率 10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若η=75%,则参加反应的苯为0.8mol B . 过程中通过C—H键断裂实现氢的储存 C . 采用多孔电极增大了接触面积,可降低电池能量损失 D . 生成目标产物的电极反应式为:C6H6+6e-+6H+=C6H12
  • 6. 同一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常温下,含甲的化合物r浓度为0.1mol·L-1时溶液pH=13。同周期元素简单离子中,乙离子的半径最小。p和q分别是元素丙和丁的单质,其中p为浅黄色固体。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产物水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甲>乙>丙>丁 B . 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 H++Cl-+HClO C . m、n的阴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 D . 甲、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两两之间均可以发生反应
  • 7. ClO2作为一种强氧化剂,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消毒灭菌剂,但因其易爆有毒,常用NaClO2替代。常温下,将NaOH固体加入到由0.1molClO2溶于水配成的1L溶液中。溶液pH及部分组分含量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已知:2ClO2+H2O HClO2+H++ClO3-)

    A . Ka(HClO2)≈10-4.5 B . 不能用pH试纸测该溶液的pH C . 酸性:HClO2<HClO3 , 氧化性:HClO2>HClO3 D . 该图像上任何一点,都有c(ClO2-)+c(HClO2)+c(ClO3-)=0.1mol·L-1
二、<b >实验题</b>
  • 8. 硫酰氯(SO2Cl2)常用于制造医药品、染料等。通常情况下其熔点为-54.1℃,沸点69.2℃,遇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某实验小组拟用干燥的氯气和二氧化硫在活性炭催化下制取硫酰氯,其实验装置如下:

    1. (1) 有关冷凝管的使用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蒸气冷凝在内管的外壁上


      b.当蒸馏液体的沸点超过140℃,水冷易炸裂仪器,此时多采用空气冷凝管


      c.蛇形冷凝管多用于有机制备的回流,适用于沸点较低的液体


      d.内外管所围出的空间为行水区,有吸收蒸气热量并将热量移走的功用

    2. (2) B中的试剂为,作用为
    3. (3) 在不改变装置的前提下,丁中的KClO3可用代替(填化学式)。
    4. (4) 该小组向Cu(NO3)2·3H2O晶体中滴加SO2Cl2制备少量无水Cu(NO3)2

      ①请写出SO2Cl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滴加SO2Cl2的作用除了吸水之外,还有

    5. (5) 测定无水Cu(NO3)2的纯度,可用分光光度法。现测得[Cu(NH3)4]2+的吸光度A与Cu2+标准浓度关系如图所示(已知4NH3·H2O+Cu2+=[Cu(NH3)4]2++4H2O)。

      称取0.3150g制得的无水Cu(NO3)2样品,用蒸馏水溶解并配制成100mL溶液,用(填仪器名称)准确量取10.00mL,加过量氨水,再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测得其吸光度A=0.8。则此无水Cu(NO3)2样品的纯度是(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三、<b >综合题</b>
  • 9. 碲(Te)是一种第VIA族分散稀有元素,主要伴生于铜、镍、铅等金属矿藏中。TeO2属于两性氧化物,难溶于水,易溶于强酸和强碱。工业上可从电解精炼铜的阳极泥(主要成分Cu2Te,还有少量的Ag、Au)中提取碲。其工艺流程如下:

    1. (1) “加压浸出”生成TeO2的离子方程式为,“加压浸出”时控制pH为4.5~5.0,酸性不能过强的原因是
    2. (2) “盐酸酸浸”后将SO2通入浸出液即可得到单质碲,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3. (3) 已知:Ksp(Ag2SO4)=7.70×10-5 , Ksp(AgCl)=1.80×10-10。盐酸酸浸时,“浸出渣1”中Ag2SO4可充分转化为AgCl。通过计算说明为什么可以实现充分转化
    4. (4) NaOH碱浸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流程中,电解过程用石墨为电极得到碲,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5. (5) 浸出法是工业提取金属常用的方法,某实验小组用1.0mol· L-1的草酸在75℃时浸出镍。随时间变化,不同固液比对镍浸出率的影响曲线如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固液比与镍浸出率的关系是

      ②除固液比之外,你认为影响金属浸出率的因素还有(至少两项)。

  • 10.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电化学还原技术是一种处置CO2的绿色环保、有发展潜力的方法。铜、铂、铟(In)等金属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 (1) In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与Cu元素同周期,且基态原子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过渡元素是(填元素符号)。
    2. (2) 第一电子亲和能(E1)是元素的基态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气态负一价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第二周期部分元素的E1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试分析碳元素的E1较大的原因

    3. (3) [PtCl4(NH3)2]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为,所含化学键类型包括(填字母)。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金属键   d.配位键e.氢键

      [PtCl4(NH3)2]中H-N-H键之间夹角(填“>”“<”或“=”)NH3分子中H-N-H键之间夹角,原因是

    4. (4) C60晶体可采取非最密堆积,然后在空隙中插入金属离子获得超导体,如图为K3C60的面心立方晶胞。

      则K+占据的是C60围成的正四面体空隙和空隙,若C60分子的原子坐标参数分别为A(0,0,0),B( ),C(1,1,1)等,则距离A位置C60分子最近的K+的原子坐标参数为。判断晶体熔沸点高低:C60K3C60(填“>”“<”或“=”)。


  • 11.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有机物I(分子式为C19H20O4)属于芳香酯类物质,是一种调香剂,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①A属于脂肪烃,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2组峰,面积比为3:1,其蒸汽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2.5g·L-1;D分子式为C4H8O3;E分子式为C4H6O2 , 能使溴水褪色。 ② 其中R为烃基

    其中R1和R2均为烃基

    回答下列问题:

    1. (1) A的结构简式为;分子中共面的原子至少有个。
    2. (2) D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3. (3) 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E的同系物K比E多一个碳原子,K有多种链状同分异构体,其中能发生银镜反应且能水解的有种。
    5. (5) 反应①~⑦属于取代反应的是(填序号)。
    6. (6) 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
    7. (7) 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 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经4步反应制备可降解塑料
四、<b >填空题</b>
  • 12. 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规律并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 (1) 汽车排气管内的催化转化器可实现尾气无毒处理。

      已知:N2(g)+O2(g)=2NO(g)    △H=+180.5kJ·mol-1

      2C(s)+O2(g)=2CO(g)     △H=-221.0l kJ·mol-1

      CO2(g)=C(s)+O2(g)       △H=+393.5kJ·mol-1

      则①反应2NO(g)+2CO(g)=N2(g)+2CO2(g)的△H=kJ·mol-1

      ②在600K时,将3.0mol NO、3.6mol CO通入固定容积3L的密闭容器中,20min后,反应达平衡,测得N2的浓度为0.2mol·L-1 , 则NO的转化率 =,反应平衡常数K=(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若改变下列条件之一,达新平衡时NO的体积分数一定减小的是(填序号)。

      a.增加CO的量  

      b.加入催化剂  

      c.降低温度  

      d.扩大容器体积

    2. (2) 某实验小组在研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①探究浓度对平衡的影响

      已知四氯合钴(Ⅱ)离子(蓝色)与六水合钴(Ⅱ)离子(粉红色)之间存在如下平衡:[CoCl4]2-+6H2O  [Co(H2O)6]2++4Cl-。甲同学向某已呈现紫色的氯化钴溶液中通入HCl,发现溶液变为色;乙同学向溶液中加水,平衡移动方向为(填“向右”、“向左”或“不移动”),说明原因

      ②运用数字化实验探究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将一收集满干燥NO2的注射器与色度计、电脑连接,推压活塞可得到如下实验曲线。

      由图可知:增大压强,该混合气体的颜色变化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