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度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模拟卷Ⅰ

更新时间:2017-02-09 浏览次数:96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行星中,质量和体积最接近地球的是(    )

    A . 木星 B . 土星 C . 金星 D . 天王星
  • 2. 下列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

    A . 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 B . 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 C . 煤、石油等化工燃料 D . “磁暴”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 3. 关于黄赤交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黄赤交角目前为23°26′ B . 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 C . 黄赤交角随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 D .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来回移动的范围
  • 4. 某日北京时间6时16分,天安门广场(116°E)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1) 这一天可能是(    )

      A . 国庆节 B . 秋分日 C . 夏至日 D . 元旦
    2. (2) 若用P代表北京市,则此时下图中表示北京市昼夜状况的是(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

      A . B . C . D .
  • 5.

    2015年9月23日(秋分),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该校附近高5米直立电线杆的影子进行测量,并绘制了电线杆影长随时间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题。

    电线杆影子最短的时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国际标准时间为12:00 B . 悉尼(150°53′E)的夜景十分美丽 C . 伦敦正值早班交通高峰时段 D . 与北京同一日期的范围大于全球一半
  • 6.

    右图为太阳辐射量的纬度分布示意图。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云量最多的地区是(    )

      A . 赤道 B . 北纬20° C . 北纬40 ° D . 北纬60 °
    2. (2) 影响大气上界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 大气云量 B . 大气厚度 C . 太阳高度 D . 通过的大气路径
  • 7.

    下左图为滨海地区某日海洋与陆地表面气温日变化,右图为该地区此日某时段气流状况,由左图可知右图出现的时间约为( )

    A . 6时—18时 B . 18时—次日6时 C . 8时—16时 D . 16时—次日8时
  • 8. 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西风带内盛行西风、信风带内盛行东南风 B . 副极地低压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冷低压 C . 全球共有6个气压带和7个风带 D . 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都是热力因素造成的
  • 9.

    读图A、B,完成下列各题。

    1. (1) 关于A天气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

      ①P3>P2>P1               ②P3<P2<P1

      ③甲丁将是阴雨天气       ④乙丙将出现阴雨天气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2. (2) 如B图所示天气系统在发展过程中,若暖气团势力变弱,冷气团势力变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可能形成准静止锋面                       ②可能出现晴朗天气

      ③若该性质锋面控制江淮地区可能形成梅雨    ④若该性质锋面控制江淮地区可能出现伏旱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0.

    形成图中各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

    A . 流水侵蚀、风力沉积、冰川侵蚀、海水侵蚀 B . 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冰川侵蚀、海水堆积 C . 风力侵蚀、风力沉积、冰川侵蚀、海水堆积 D . 流水侵蚀、流水侵蚀、冰川侵蚀、海水侵蚀
  • 11.

    青居镇位于嘉陵江畔,其形态的发展深受河流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关于牛肚滩耕地面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位于河流的凸岸,流水侵蚀作用明显,面积不断减小 B . 位于河流的凹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面积不断扩大 C . 位于河流的凸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面积不断扩大 D . 地转偏向力影响,流水侵蚀作用明显,面积不断减小
    2. (2) 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测,未来青居镇城镇最不可能(    )

      A . 被河流划分成两部分 B . 根本不受洪水威胁 C . 部分搬迁到大中坝 D . 因河流而发展壮大
  • 12.

    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三种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    )

      A . 地表径流 B . 地下径流 C . 下渗和蒸腾 D . 蒸发和降水
    2. (2) 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

      A . 降水 B . 地表径流 C . 地下径流 D . 水汽输送
  • 13.

    下左图为“某大洋环流局部模式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读图,判断流经a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

    A . B . C . D .
  • 14.

    分析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表示海陆间水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①至④分别表示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海水 B . 受温室效应的影响,全球水循环的速度变慢 C . c过程受降水强度、植被、地面坡度等的影响 D . 目前人类对水循环的干预主要是对b 施加影响
    2. (2) 若表示地壳的物质循环(其中c 表示外力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桂林地区多③类岩石,泰山多④类岩石 B . 根据海底扩张说的观点,海洋地壳中体积最大的是③类岩石 C . 生物出现以后,参与了②类岩石的形成 D . e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 15.

    下图甲为南美洲三座山脉植被分布的差异。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造成这三座山脉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 地势高低 B . 纬度高低 C . 迎风背风 D . 距海远近
    2. (2) 图乙中的气候类型,可能出现在图甲中的哪种植被类型之中(    )

      A . B . C . D .
  • 16.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 (1) 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

      A . 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 . 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 . 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D . 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2. (2) 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 000 m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B . 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C . 距海远,降水比较少 D . 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二、综合题
  • 17.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5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地点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自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2小时

    13小时56分




    1. (1)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地。

    2. (2) 下列三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此日太阳照射情况的是(    )

      A . B . C . D .
    3. (3)

      此时的地球所处的位置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 ①位置 B . ②位置 C . ③位置 D . ④位置
    4. (4) 综合以上各题的图文信息,分析为什么地球离太阳近的时候.我国反而是冬天?

  • 18.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

      ;⑤;⑥;⑨

    2. (2) 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由于随季节变化而移动。每年4月~5月,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是

      A.向南移动  B.向北移动 C.向高纬移动 D.向低纬移动

    3. (3) 下列现象所出现的时间与图示的时间相符的是(双选)( )

      A . 我国东南沿海台风频繁 B . 亚洲高压势力强大 C . 华南开始进入雨季 D . 印度一带盛行东北季风
    4. (4) 试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说明下列现象产生的原因:

      ①巴西高原干湿季节明显交替:;        ②意大利罗马冬雨夏干:

      ③西欧终年温和湿润:

  • 19.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地质构造看,戊为,乙为

    2. (2) 从地质作用(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看,乙处由作用形成,丙、丁处由作用形成。

    3. (3) 戊处地形的成因

    4. (4) 若在张桑高速公路修建过程中,要在甲、乙两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处,请说明理由

    5. (5) 图中水循环①是环节,②是环节,③是环节。

    6. (6) 图示中所标的水循环按发生的领域属于水循环,人类最容易施加影响的环节是(填写数字)。

  • 20.

    下图所示地区在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一种新的荒漠化形式——石漠化以惊人的速度在吞噬这里的土地。

    材料一  石漠化,主要是指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环境背景下,受到喀斯特发育作用及人类不合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和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岩石大面积裸露,地表土层流失殆尽,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呈现无土、无水、无林,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

    材料二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指可溶性岩石(主要是分布广的碳酸盐岩)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

    1. (1) 右图为该地某城市年降水量与气温图,判断其气候类型并描述气候特点。

    2. (2) 该地区虽然处在湿润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貌条件,形成“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使得该地区缺水严重。试分析其成因。

    3. (3) 图中所示地区为我国某能源重要输出地,去年却出现能源紧张;为什么?

    4. (4) 图中所示区域,其山区的地带性土壤是,试分析改良措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